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西畴县是典型的岩溶地区,农业基础条件差,全县人均耕地只有0.06公顷,山大石头多,水利化程度低,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县委、县人民政府结合县情提出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苦熬不如苦干,搬家不如搬石头”的口号,带领全县人民加快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
(1) 炸石造地,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1990年以来,西畴县委、县人民政府结合实际,动员群众投工投劳,扎扎实实抓好农田基本建设,确立了2000年建成1.06万公顷高产稳产农田(地)的目标,县、乡、村三级层层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指挥机构,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实行首长负责制。为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田水利建设,选择了自然条件最差的蚌谷乡木者自然村,作为高稳产基本农田的试点。1990年12月,在被当地人称为“屙屎不生蛆”的木者村屙屎谷打响了全县改造山河的第一炮,经过108天炸石垒埂造地的艰苦奋斗,建成100公顷“三保”台地,当年获得了较好的收成,许多群众从此结束了“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的历史,从贫困村变成了温饱村。
木者村的成功,更加坚定了全县人民的信心和决心,西畴县委、县人民政府因势利导,在全县发出向木者村学习的号召,及时制定了农田建设补助政策,炸石造地每亩补助20元,地改田每亩补助10元。1991年在龙坪村实施133公顷中低产田改造和引水沟等灌溉工程、木者367公顷省级高产农田建设样板,经过一个冬春的艰苦奋战,累计投入劳动日9万个,投资37.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4.5万元,群众自筹33万元(投工折价)。共开凿炮眼5 233个,放4.2万炮,垒砌全长7.5万米的地埂,回填4.5万立方米土石方,完成了建设任务。加上配套应用各项增产实用技术,实现粮经双丰收,玉米单产达256.25千克,最高单产363千克。
1990—1999年,全县共投入资金403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 797万元、群众集资2 240万元,投工1431.88万个,完成土方266.78万立方米,石方418.42万立方米,混凝土方8.79万立方米,兴建沟渠410.74千米,兴建旱地水浇和人畜饮水工程3 108件,可蓄水24.53万立方米,解决4.8万人和2.1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4.25平方千米。建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产稳产农田1.19万公顷,炸石造地5500公顷,坡地改梯地2 100公顷,中低产田改造3 967公顷,旱改水367公顷。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较大地改善了全县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粮食连年增产、持续上新台阶及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脱贫致富的后劲,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畴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得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号召全省学习“西畴精神”和走“蚌谷之路”。
(2) 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打开封闭的山门。1978年以前,西畴仅有4条共106千米公路,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西畴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快公路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采取以工代赈、以粮代赈、民办公助等办法,相继修通了各条县乡重要干线公路,形成公路网骨架。铺通了到文山、马关、麻栗坡的沥青路面,连接了砚山、广南、富宁的等级公路。现公路可东通广南,南贯马关、麻栗坡,西连文山,北抵砚山。
乡村公路建设是西畴“八五”期间的重点工程之一,西畴县委、县人民政府紧紧抓住了以乡村、村(社)公路为主的发展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末掀起修路热潮,90年代形成高潮。到1999年,全县70个村(办)、1 933个自然村通公路率分别达到100%和82.4%,为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有了突破性发展。西畴县由于环境的限制,人畜引水相当困难,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县农村70%以上的人畜缺水,吃水难成为农村的一个严重问题。为此,西畴县委、县政府将解决人畜饮水列入议事日程来抓,采取国家补助一点、群众集资一点的办法开展修池塘、开石槽、建水池、打井等工程建设。20年来,先后安排粮棉、布代赈、以工代赈及人畜饮水建设专款共计920.1万元,群众集资527万元,投工70万个;共建成供水工程330个,安装供水主管道420千米,人畜饮水池6 339个,容积达83.9万立方米;全县已有31%的人口饮用自来水,30%的人口饮用大口井的水,23.3%的人口饮用水池收集的雨水,15.7%的人口饮用箐沟水源。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从1978年的1.2万人0.3万头,上升到1999年的13.28万人2.7万头,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面达75.4%。
(4)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为加快西畴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迅速改变严重缺电的状况,西畴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电力工业列入全县工作的议事日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根本上加强了领导,加大了投入,对水能资源开发和电网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制定了发展目标,提出了立足本县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辅以外购电源结合,引入州网电源并进,建设骨干电站的发展思路,积极组织科技人员认真调查、研究、勘测设计,进行科学论证,立项上报,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建设,积极推动全县电源、电网建设的发展。至1999年,已建成电站6座,装机总容量为3.5万千瓦;35千伏变电站2座,变电容量为8 500千伏安;近期35千伏、远期110千伏输变电站1座,变电容量20000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长85.32千米,10千伏输电线路长903.08千米,低压输电线路长1 241千米;全县拥有10千伏配电变压器572台25 900千伏安,电站升压变压器1 212对21 060千伏安。全县10个乡镇70个行政村通电率100%,1 933个自然村有1 931个通电,自然村通电率达99.84%,农户通电率99.73%。

☚ 十二、西畴县   (二)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
0000101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