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不懈地推进“ 燎原计划”
1.明确工作目标。在上海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在农村 “全面推进实施 ‘燎原计划’”。市教委领导多次提出, 要以 “燎原计划” 为抓手, 以强国富民为目的, 结合项目开发大规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推进农科教结合, 建立农科教相结合的制度, 把战略落实到基层。1998年, 市教委又把 “燎原计划”列为跨世纪 “教育与经济合作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农村成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2.建立培训基地。
(1)市级培训基地。上海农学院设立的 “上海农村经济技术干部培训中心”是上海市十大紧缺人才培训中心之一。两个农口干部培训中心分别设在上海农学院和上海农科院内。上海郊区还有一个辐射农村的农业卫星广播电视教育网络, 在市农广校的直接业务指导下, 12个农广分校、102个教学点, 承担了全市农口的高等、中等专业的教育培训任务。
上海郊区有中专11所、职业技术学校28所、电视大学郊县校10所及乡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208所, 成为农业技术培训的主要实施基地。
(2)县区和乡镇培训基地。80年代以来, 为适应科教兴农的需要, 上海郊区各县 (区) 纷纷加强对乡、村干部和科技人员的农业技术培训工作, 为此创办了农业技术学校。不少农业技术学校挂靠县 (区)农业局, 成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89年底, 9个县、区 (松江县未办) 的农业技术学校, 共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398期。农业技术学校办学方式, 有自办、联办、委托培养以及协作代培等。培训层次较多, 有时间较长的轮训、岗位培训,也有单项性短期技术培训等。培训内容有农学、园艺、食用菌、植保、畜牧兽医、经营管理等。毕业时给学员发结业证书。
1981年, 建立了上海郊区第一所独立的乡镇成人教育基地。1988年,232个乡镇中已有212个乡镇先后建立起了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1996年以来基本保持在210所左右, 但是规模扩大, 其平均建筑面积从1994年的460平方米, 发展到1996年的1 069平方米。79%的村及300人以上企业建立了教学点。
3.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每年召开一次大型会议,总结推广先进典型, 培训干部。1995年10月, 市教委会同市农委召开了上海市实施 “燎原计划”经验交流会, 表彰11个优秀 “燎原计划”项目。1996年11月召开了现场会, 推广嘉定区经科教结合实施 “燎原计划” 的经验。1997年7月, 市教委又与市农委联合举办了分管 “燎原计划”工作的乡镇长培训班, 组织大家交流经验, 指导制定新一轮 (1997—2000年) 实施 “燎原计划”方案。1998年10月, 在崇明县召开了有100名乡镇长(将近上海郊区乡镇的50%)参加的上海市实施 “燎原计划”促进科教兴农现场会, 贯彻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广崇明县开展 “燎原计划”项目教育的经验, 表彰了28个优秀燎原项目。会上, 提出了 “三个不动摇”: 坚定地实施 “燎原计划”,落实科教兴农战略不动摇; 到2000年, 所有农村乡镇都要实施 “燎原计划”不动摇; 地处农村的乡镇成人学校, 都要参与实施 “燎原计划”不动摇。这些会议的召开, 大大加快了 “燎原计划” 的推广速度,使上海实施 “燎原计划”保持连续性、实效性,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示范实验乡镇由1994年的50个,增加到1998年的100多个, 占郊区乡镇总数的78%。
4.注重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燎原计划”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科研重点课题出了一批理论成果。将研究成果中的 “项目教育”、“项目评估”、“示范乡镇建设”等, 有效地用来指导工作实践, 使改革不断深入。实践证明, “燎原计划” 与 “星火计划”、“丰收计划”、“菜篮子工程”等一样, 成为当今科教兴农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