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陕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 在农业合作化后1978年前的23年间, 平均每年增加额只有2.62元, 而在1979—1995年的17年间,平均每年增加额达到48.78元。后17年同前23年比较, 之所以增长速度加快, 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在1978年以前的20多年时间里,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在经营管理上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机制, 在生产劳动上实行大兵团作战, 在收益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 形成了 “大呼隆”、“大锅饭” 的弊端, 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阻滞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致使农民收入增长十分缓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两个农业文件(即“农业决定” 和 “新六十条”) 精神, 陕西省从1979年起在农村开展了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工作,先后经过推行“五定到组, 按农活质量、数量计酬”,“包工到组, 联产计酬”, “联产到劳, 包工包产”,“专业分工, 包产到劳”, “包产到户, 按工分配” 等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最后发展到 “一脚蹬到底”的“大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 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2年底, 全省农村绝大多数生产队实行了包干到户责任制, 形成了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新格局, 其中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的生产队达到143 631个, 占全省生产队总数的89.1%, 实行其他形式生产责任制的生产队17 229个, 占生产队总数的10.7%, 只有0.2%的生产队未实行生产责任制。详细情况见表8-5-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 是广大农民群众经过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20多年实践后的现实选择, 也是农村经济体制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深刻变革。它改革了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体制, 革除了旧体制的种种弊端, 为农村集体经济找到了有效的实现形式和经营形式:
❶把家庭经营引入农村集体经济, 确立了农户家庭经营的地位,将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结构, 改变成农户分散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结构, 使集体经济内部形成了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结的两个经营层次;
❷实现了土地等农业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适当分离的经营形式, 使得农业生产资料的支配、使用与农业生产劳动者的责权利直接结合起来, 农户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 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和经济收益权, 充分发挥了经济效益原则和物质利益原则的作用;
❸实行了统一分配与包干分配相结合的收益分配制度,农户按合同规定向集体上交承包费的办法, 使得农民获得了产品占有权和支配权, 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这种新的经营体制, 把效率与公平有机地结合起来,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就从经营体制上为加快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奠定了基础。

表8-5-1 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情况

(1982年)单位: 个
生 产 队绝对数比重%
全省生产队总数
实行生产责任制的生产队
(1) 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队
(2)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
(3)实行专业承包的生产队
(4)实行其他责任制形式的生产队
未实行生产责任制的生产队
161 111
160 860
143 631
9 680
1 015
6 534
251
100
99.8
89.1
6.0
0.6
4.1
0.2
☚ 二、农民收入增长因素   (二)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
000276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8: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