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农村科普组织形式
1. 科技示范户。即以村为单位,建立科普小组,每个生产组建立2—3户农业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由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农业基本知识,能接受先进经验,会独立操作农活的农户组成。示范户承担4项义务:
❶带头种好承包田,首先在自己承包田推广和应用各种生产新技术、新措施,为生产作出示范;
❷在植保、栽培、种籽、土壤、农田基本建设等生产环节上,根据自己的实践及时向乡、村、组提出建议,作好参谋;
❸协助村、组帮助技术后进的承包户种好承包田;
❹承担乡(镇)、村、组的农业科研项目,积极进行试验。
2. 乡(镇)科协。乡(镇)科协一般由乡(镇)长、农科站长、供销社生产辅导员、村主任、重点生产组长、植保员等组成。理事长由乡(镇)长担任,副理事长由副乡(镇)长和农科站长担任;同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老农民担任顾问。村成立科普辅导网,由村委主任、生产组长及有经验的老农组成;生产组成立科普小组。小组成员根据生产队规模或生产需要,一般按1.3公顷左右耕地,或4—6户承包户范围推荐科协会员1名;乡(镇)科普协会的任务是:
❶总结本单位农业生产经验,推广交流本地和外地先进技术与经验,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❷及时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
❸及时研究重要生产环节,提出措施,采取行之有效的增产技术;
❹努力钻研农业技术,积极开展科学实验。
3.科普专业组。乡(镇)科普专业组一般设农业、工业、副业、教育、卫生等专业组。坚持“围绕生产搞科普,搞好科普促生产”的方针,把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作为专业组的职责。其做法是通过广播线、科普小报开展科普活动,抓生产示范、技术培训、试验推广、农技小报发行、技术服务。萧山县浦沿乡早在1957年就建立过公社科学实验小组,1983年1月,为了适应科技致富和科技振兴经济的新形势,重新成立了乡科普协会。各个村分别建立9个科协分会,在重点的乡办、村办企业建立14个科技小组,并建立了农、工、副、文、卫、财等专业技术学组,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科普网络。到1985年初,全乡已建有科协分会和企业科技小组21个,专业技术学组、研究会25个,科技示范户35户,共计科协会员618人。全乡从1983年起,就重视智力开发,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法,接连培训造就了大批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