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电力用量变化
1949年以前,四川农村水电没有什么开发,农村用电量几乎为零。当时全省水电装机尚不足1万千瓦,而地方水电站装机仅为0.2万千瓦。
新中国成立后,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四川小水电站装机容量成倍增长,农村用电设备和用电量也逐年增加。在1962年以前,农村用电主要在农副产品加工和照明两个方面。1963年以后,生产用电的比重迅速上升。1965年,农业排灌用电量比1962年增加1.5倍;1990年又比1962年增加了39.8倍。近10多年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乡镇工业用电量急速上升,1990年比1983年增长了2.76倍。
农村用电量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在1983年开展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建设以后。1983年全省农村用电设备拥有量为337.8万千瓦,其中排灌116.1万千瓦,农副产品加工119.5万千瓦,乡镇企业79.5万千瓦;农村用电量共为20.61亿千瓦小时,其中排灌2.29亿千瓦小时,农副产品加工5.56亿千瓦小时,乡镇企业5.01亿千瓦小时,乡村居民生活用电6.19亿千瓦小时。到1990年全省农村用电设备拥有量达到572.7万千瓦,比1983年增加69.5%。其中,乡镇企业183万千瓦,增加1.3倍;排灌131.3万千瓦,增加13.1%;农副产品加工164.4万千瓦,增加37.7%。农村用电总量达到48.39亿千瓦小时,比1983年增长1.34倍。其中乡镇企业用电18.87亿千瓦小时,增长2.77倍,占农村用电量的39%;排灌用电2.86亿千瓦小时,增长24.9%;农副产品加工用电7.88亿千瓦小时,增长41.7%;乡村居民生活用电15.26亿千瓦小时,增长1.47倍(表2-5-3、表2-5-4)。全省农村人均用电量为51.3千瓦小时,比1983年的22.6千瓦小时增加28.4千瓦小时,增长1.26倍。
表2-5-3 四川农村用电设备拥有量(1983—1990年)
单位: 万千瓦
项目 时间 | 合 计 | 乡 镇 企 业 | 排 灌 | 农业生产 | 农副产品加工 | 其 它 |
小 计 | 其中村及村以下 |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 3 378 839 3 597 105 2 995 014 4 547 650 5 744 369 | 794 623 921 886 756 519 1 194 173 1 980 374 | | 1 160 583 1 175 862 986 726 1 212 312 1 276 144 | | 1 194 850 1 263 059 970 728 1 427 878 1 554 013 | 228 783 236 302 281 041 713 287 933 838 |
1988 1989 1990 | 5 227 618 5 548 177 5 727 056 | 1 540 731 1 689 651 1 829 807 | 581 344 529 716 683 471 | 1 287 822 1 300 159 1 312 789 | 173 747 184 522 186 568 | 1 661 861 1 685 840 1 643 579 | 563 457 688 005 754 313 |
表2-5-4 四川省农村用电量(1983—1990年)
单位: 万千瓦时
项目 时间 | 合 计 | 乡 镇 企 业 | 排 灌 | 农业生产 | 农副产品 加 工 | 乡村居民 生活用电 | 其 它 | 人均用电量 (千瓦时) |
小 计 | 其中:村及村以下 |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 206 084 232 312 264 512 353 041 442 745 | 50 118 63 082 86 797 111 997 145 362 | | 22 938 18 156 16 430 23 640 33 718 | | 55 635 57 678 63 089 58 778 68 854 | 61 898 75 601 87 261 126 322 147 760 | 15 495 17 735 10 745 32 304 47 051 | 22.6 25.6 29.3 38.7 48.0 |
1988 1989 1990 | 414 675 455 716 483 887 | 177 108 189 149 188 652 | 53 264 48 187 65 396 | 25 076 22 139 28 595 | 10 145 13 386 12 241 | 71 674 75 393 78 848 | 112 433 136 627 152 636 | 18 239 19 022 22 915 | 44.6 48.6 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