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农村信贷业务的发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农村信贷业务的发展

(一) 农村信贷业务的发展

上海农业信贷资金的投入,是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逐步扩大、不断增长的。由于上海地区经济发达,资金相对宽松,基本上保证了合理的资金需要。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支持重点有所侧重。
新中国成立初期,市郊支农的重点,主要是结合生产救灾、生产备荒和爱国丰产运动,帮助困难农民抗灾渡荒。贷款主要以粮棉生产为主,渔业次之,部分蔬菜生产和简单生产工具,并采取实物贷款、折实贷款和货币贷款三种形式。到1953年,累计发放农业贷款2 155万元,年末贷款余额为138.9万元。1953年起,郊区农村开展大规模互助合作运动,于1957年基本实现合作化。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帮助农民缴纳入股股金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兴修水利、增添畜力,改善生产条件,自1953—1957年,共发放农业贷款9377万元,1957年年末,贷款余额为1 660.4万元。
1958年,郊区农村实现公社化,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机构合并,为支持人民公社发展多种经济,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到1966年底,贷款余额达到2 178.3万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银行、信用社在调剂农村资金,促进农副业生产,保持农村稳定方面仍起一定作用,各项业务有所发展。到1976年,农村信贷规模增加到9 652.4万元,10年间增加3.43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加大了支农的力度。由于农村联产承包制的出现,对农户的贷款逐年上升,1979年余额为614万元,到1987年,最高余额为8 820万元。支农的重点逐渐转向支持发展农村商品生产,贷款的对象和使用范围扩大。从上海特大城市特点出发,对“菜篮子”工程、发展乡镇工业以及为出口加工服务的项目,投入大量的资金。到1988年,贷款规模急剧上升到453 912万元,这10年多时间比上个10年增加了46.8倍。
1988年,上海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打破了银行划地经营的界线,农行开始进城,资金实力更为充足,贷款规模进一步上升。到1996年底,贷款余额高达2 424 668万元,比1998年底增加1 970 756万元,增幅为534%,资金的投向主要用于有效益、有市场的乡镇企业和科技含量高的出口创汇企业。

☚ 三、农村信贷资金   (二) 农村信贷的渠道和比重 ☛
0000941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