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农业人口增长的特点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一)农业人口增长的特点 (一)农业人口增长的特点1.农业人口的增长。农业人口数量多、比重大、增长速度快,是长期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云南省的省情特征之一。自新中国成立至1999年底,全省农业人口从1 417万增加到3 555万,增加了1.51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86%,明显高于全国同期的增长水平。50年来,前30年农业人口在全省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大致保持在90%左右,80年代以后随着农转非人口的增加以及部分乡村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农业人口比重呈现缓缓下降的趋势,到1999年降为84.79%,但这一指标比全国总水平仍高出约10个百分点,从而使云南成为中国农业人口比重最高的省份之一。 表2-1-1 农业人口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情况
2.农业人口的增长特点。50年来,云南农业人口的发展经历了高速增长——停滞和负增长——超高速增长——高速增长——平稳增长的阶段性过程,这种阶段性特点的形成具有相应的社会历史背景,并且与全省总人口的发展过程相一致,期间除极少数年份外,跨省际人口迁移数量很少,农转非因素的影响也很小,人口增长的阶段性主要由人口自然增长的阶段性以及某些时期城乡之间人口的迁移变动所致。 1949—1957年,为全省农业人口的高速增长时期,历经约8年时间,农业人口从1 417万增加至1 717万,平均每年增加37.5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2.43%,比同期全省总人口增长水平约高出10%。这一时期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环境和人们的生存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人口死亡率较新中国成立前有了显著下降,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和人口出生率则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因此人口增长的速度较快、数量较多。 1958—1960年,全省农业人口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停滞和负增长期,3年之中净减少了101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负2%。原因有三: ❶这个时期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前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由此影响到人口再生产的正常进行,死亡率上升,而出生率则大幅度下降,自然增长的人口数量很少。 ❷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大办工业、大办钢铁和盲目扩大基本建设规模,引起大批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转移,致使短时期内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显著下降。 ❸在“左”的错误的影响下,部分边境地区的农村人口外流境外。 60年代期间,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全省农业人口呈现前所未有的超高速增长状态,1960—1970年的10年间,农业人口数量由1 616万人增加到2 256万人,年平均增加64万人,年均增长率高达3.39%,比同期全省总人口增长水平高出20%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是这一时期人口再生产的主要特点,也是人口数量增长迅猛的主要原因。60年代前期农村经济恢复和好转,为人口再生产机制的正常化创造了条件,这时的高自然增长具有对于前一时期人口再生产“低谷”的补偿性质;此外,在压缩市镇人口政策的影响下,一部分城镇人口和工商人口流向农村和农业(其中有很多人口为前期农村人口的回流),增加了农业人口数量和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60年代后期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人口再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农村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高达7左右,再加上城镇人口和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导致农村人口的急剧膨胀。 70年代,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逐步实施,全省农业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逐渐降低,人口迅猛增长的势头受到遏制。如:1970年比1969年增加约78万人,而到1980年时,仅比上年增加约31万人。城乡之间人口的政策性迁移主要发生于70年代初期和末期,前者以城镇人口向农村的转移为主,后者则相反,原城镇人口由农村向城镇回流。在人口再生产变化和迁移变动的双重作用下,全省农业人口的增长随时间的推移呈明显的减缓态势,70年代前5年年平均增幅为2.77%,而后5年降至1.91%,并已低于同期全省总人口的增长速度约0.2个百分点,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有所下降。 进入80年代以后,云南省农业人口的增长特点出现了较明显的变化,增长速度显著下降,年平均增加的人数由70年代的60万人减少到80年代的44万人和90年代前期的3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则降至1.47%(80年代)和1.02%(90年代前6年),明显低于同期总人口的增长水平。其原因是, ❶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和逐步强化,全省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和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总和生育率在数年时间内便从70年代的5以上降至4以下(80年代初期)和3以下(80年代末期),90年代已逐渐接近2.1的人口更替水平;全省每年出生的人数不仅没有增加,反而由70年代的80万~90万人降至70万~80万人,其中有些年份不足70万人。 ❷80年代以来全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中,乡镇企业和服务于城镇经济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使农业人口向二、三产业的不断转移成为新时期人口变动的显著特征,与此同时,伴随着城镇的总体规模及个体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辐射功能的扩展,许多农村人口主要是城镇附近地区的农村人口,也在不断地向城镇人口转化,再加上某些政策性因素的作用,每年都有不少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因此,在农村人口的再生产水平仍然高于城镇人口和总人口的再生产水平的情况下,农业人口的增长幅度都低于城镇人口和总人口的增长幅度,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逐渐降低。 ☚ 第一节 农业人口与劳动力_一、农业人口的增长与构成 (二)农业人口构成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