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兴办教育科技,发展畜牧业生产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兴办教育科技,发展畜牧业生产力

(一) 兴办教育科技,发展畜牧业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发展科技的基础。甘肃省从1950年代初即加强了畜牧教育和科研、技术推广机构的设置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使用。1950—1952年,在原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畜牧科、牧草科和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原国立兽医学院基础上,改建组建了西北畜牧兽医学院,下设畜牧、兽医两系,增设畜牧、兽医两个专科及藏训班、干部培训班。1952年9月,西北民族学院设立了畜牧兽医系。1952年,在西安市创办了西北畜牧兽医技术学校,后更名为西安畜牧学校,1954年移交甘肃省, 1958年迁到甘肃武威市黄羊镇,更名为甘肃省畜牧学校,设有畜牧、兽医、牧医等专业。兰州、临洮等农业中等专业学校,也设有畜牧、兽医专业。1959年6月, 成立了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学校。
为适应防治牲畜疫病和配种改良、保畜养畜的需要,1951—1953年甘肃省农林厅畜牧局成立畜牧兽医工作队,1964年4月建立甘肃省畜牧兽医总站,下设兽医防治队和家畜改良队。1978年,设业务科和诊断室。1984年,省畜牧兽医总站改称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设业务办公室、疫病防制科、寄生虫防制科和诊断室。
50年代初,省、地、县畜牧技术推广机构都是与兽医防治结合在一起的。1957年省上设立岔口驿家畜良种培畜辅导站, 开展以马、羊的杂交改良。
1959—1961年,甘肃省畜牧兽医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有很大一部分被撤并、下放或停办,许多专业人员被遗散流失。
1961—1963年,为适应恢复和发展农牧业生产的需要, 省上狠抓了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和教育科研机构的恢复整顿。至1962年底全省恢复健全了76个畜牧兽医站,14个兽医诊断室,1个检疫站,共有科技干部785人。1963年在原省兽医诊断室的基础上成立了甘肃省兽医研究所。至年底,全省有省级畜牧、兽医、草原、教育、科研、推广单位五个,地区(州、市)畜牧兽医站9个,研究所3个;县(市、区)畜牧兽医站80个,牧区和半牧区的区、乡畜牧兽医站40个;停办的畜牧等农牧业学校也相继恢复。
进入80年代,随着畜牧生产的发展和工作范围的拓展,进一步加强了畜牧服务体系的健全,相继成立和加强了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兽医技术推广总站、饲草饲料推广总站、动物检疫总站、兽药饲料监察所。科研单位有甘肃省养蜂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饲草饲料研究所、草原生态研究所。
至1988年甘肃省有各级检疫站730个,共有检疫人员约1 850人,草原工作站(种草站)66个,职工550人;牧草种子经营管理机构7个。畜牧兽医站560个,共有畜牧兽医人员2 050人。
畜牧兽医、饲草饲料、动物检疫三大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为甘肃省商品畜牧业迈向现代化、市场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作用:
❶把商品畜牧业的产、加、销连接在一起,有效地促进生产、保证市场供应;
❷为实施现代化规模养殖创造了条件。80年代初,以养猪、养鸡为主的饲养工艺发生了巨大变化, 养猪以网上仔猪培育,网上母猪分娩为主的工艺;养鸡以全进全出,人工控制光照,笼养为主的工艺,这些工艺的实施,改善了管理环境,提高了养殖效益。这些现代化科学饲养方式,必须有一个配套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作保障,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❸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通过示范、推广培训,提高了从事畜牧工作者素质, 推进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 三、甘肃发展畜牧业的基本措施   (二) 生产饲草饲料,奠定养畜物质基础 ☛
0001962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