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持了社会稳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贵州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上升,基本保证了全省人民的生活需要,并向省外调出部分产品和出口创汇,支援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1950—1990年,全省累计生产粮食21 437.2万吨,油料594.1万吨,猪牛羊肉889.9万吨,烤烟319.8万吨,茶叶23.5万吨,水果283万吨,水产品23.10万吨。林业方面42年累计造林609,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4.8%。生产木材2 508万立方米,年均提供生产、生活用商品材62.7万立方米;生产生漆16 298吨,油桐籽238.56万吨,木油籽38.95万吨,油茶籽24.96万吨; 新建国营林场88个,经营面积43.4万公顷; 乡村林场3 343个,经营面积57.53万公顷。社会农副产品收购逐年增加,从1953—1990年收购粮食3 366万吨,食用植物油142.26万吨,肥猪5 575.54万头,烤烟292.56万吨,茶叶17.22万吨,鲜蛋29.32万吨,牛和牛肉255.63万头,羊和羊肉588.24万头,特别是1981—1990年的10年中,除粮食采取减少征购政策措施,社会收购量减少外,其余都是增加的。10年社会农副产品年均收购量与1953—1980年年均收购量相比: 粮食增长94.9%,食用植物油256.4%;肥猪141.9%;烤烟26倍;茶叶170%;鲜蛋355.6%;牛和牛肉182.4%; 羊和羊肉208.6%。1981—1990年10年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量与1953—1980年收购总量相比: 粮食33.3%; 食用植物油207.3%; 肥猪59.5%;烤烟216.7%;茶叶81.1%;鲜蛋122.1%;牛92.1%;羊121.9%。
1980—1990年,全省城镇居民每人每年平均消费粮食从128.4公斤增加到133.4公斤,增长3.4%;食用植物油从2.64公斤增加到6.05公斤,增长了1.3倍;猪肉从20.16公斤增加到27.52公斤,增长36.5%; 蛋类从3.12公斤增加到4.29公斤,增长37.5%。1980—1990年,全省农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主要食物的消费量,粮食从222.0公斤增加为231.4公斤,增长4.2%; 食油从2.5公斤增加为4.4公斤,增长76.0%; 肉类从9.9公斤增加为15.7公斤,增长58.6%; 蛋类从0.55公斤增加为0.66公斤,增长20%;其余食物如茶叶、水果、蔬菜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农副产品的充裕供应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进了全省经济稳步发展,广大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