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从以大队转变到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从以大队转变到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一) 从以大队转变到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1960年冬,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同时,中共中央发出了 《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标信》,明确规定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制,至少7年不变,彻底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这对煞住当时的“共产风”起了重要作用。12月初, 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兰州召开了专门解决甘肃问题的西北局兰州会议,根据这次会议精神,省委作出了《坚决贯彻中央生产自救的方针, 全面安排好群众生活的决定》,明确提出“抢救人命”的口号。派出大批工作组和医务人员帮助群众安排生活、医治疾病;增加口粮供应标准,宰杀老残羊只,办营养灶,允许浮肿病人在家里起灶;增划自留地(由原来的5%增加为7%);给社员借种麦茬地和生产队种不完的地; 允许社员开小片荒地,饲养猪、鸡、羊等。采取这些措施,对抢救人命,渡过暂时困难起了很大作用, 农民精神面貌开始好转。
1961年3月, 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中央工作会议,集中讨论《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的制定和社队规模、管理体制等问题。会后, 中央将《条例》 (草案)印发全国农村讨论,并在部分地区试行。在讨论中,反映最强烈的是食堂问题、供给制问题、评工计分问题。中共甘肃省委于5月26日转发了省委第一书记汪锋同志《关于农村食堂问题向主席的报告》,提出了停办食堂的具体意见,全省各地的农村食堂相继解散。广大社员对此极为高兴,称之为“第二次解放”。5月下旬,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通称《农业六十条》),取消了有关供给制的规定,决定停办公共食堂,强调改进干部作风,增加了“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会后毛主席在继续调查研究农业问题时,发现《农业六十条》中规定的“队为基础”,是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还不可能解决公社内部队与队的平均主义,他建议:“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即基本核算单位是队而不是大队”。10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指示》,要求各地认真研究这一问题。甘肃省委根据中央指示,在调查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于12月中旬召开了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试点工作座谈会,并产生了《纪要》。提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社员很欢迎,应迅速肯定下来,普遍推行,并于1962年1月10日下发了这个《纪要》。这年年初中共中央召开了中央扩大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会上总结了几年来的经验教训,发扬了民主,毛泽东同志作了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讲话,并于2月中旬发出《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确定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甘肃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核算单位下放”的工作,4月底基本结束。调整结果:人民公社由原来的1 765个调整为2210个,平均每社户数,由1 172户减少到936户;大队由23 200个调整为21 495个,减少1 705个;生产队由原来的77 933个调整为86 004个,平均户数由26.5户减少为24户,基本上是原来初级社的规模。调整后,全省共有基本核算单位85 056个,其中三级所有生产队核算的84 018个,占98.7%;三级所有大队核算的262个,占0.3%;两级所有生产队核算的683个,占0.8%,两级所有大队核算的72个;公社直接核算的单位有21个。此后,曾连续几年对人民公社的规模及管理组织作了调整,调整变化情况根据甘肃省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见表6-2-2。

表6-2-2甘肃省人民公社调整情况

年份公社数
(个)
大队
(个)
生产队
(个)
户数
(万)
人口
(万)
基本核算单位
公社大队生产队
1962
1965
2311
1 843
21 584
158 158
96 575
94 140
228.48
232.29
1 093.42
1 154
 840
95 338

注:1964年以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的18个,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141个,1965年数字缺。


根据核算单位下放后的群众要求,省委为了尽快恢复生产,渡过困难,又于同年5月向中央和西北局上报了《关于加强集体生产领导和适当放宽小自由的报告》,提出“划小偏大的生产队规模”;坚决实行粮食征购大包干和口粮按劳分配;“改善生产队的经营管理”以及适当放宽小自由等7项具体办法,并将这个报告同时下发各地讨论执行。在讨论执行过程中, 一些地方认为,省委的这些办法好是好,但只是权宜之计,还不能从根本上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有的地方,干部和群众提出,要扭转目前的困难局面,要有一个根本的办法,要“一水漫到墙根底”。于是,临夏、武都等地出现了包产到户,庆阳一些地方出现了包山组,包山户等。临夏自治州在很短时间内就有72%的生产队实行了包产到户。尽管这种办法实行的时间很短,但明显的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❶劳动出勤率和劳动效率显著提高;
❷干群关系得到改善;
❸夏收秩序普遍好转;
❹制止了人口外流;
❺农活作务精细。但最后以“分田到户就是单干”,“包产到户实际上也是单干”的结论,被当时的中央西北局当做西北地区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予以纠正。
☚ 二、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的确立   (二)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000198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9: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