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 人民公社的建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 人民公社的建立 (一) 人民公社的建立1957年9月至10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扩大)基本通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决定发到全国农村进行讨论。10月23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提出《关于郊区农村开展冬季大生产运动的计划》,要求发动一个大规模的兴修农田水利运动。11月13日, 《人民日报》根据毛主席10月13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话《坚定地相信群众大多数》的精神,发表了《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的社论,号召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11月18日,北京市委召开第二次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在郊区开展大生产运动,一时间,在社会上造成了农业生产一定能“大跃进”的社会舆论。 ☚ 一、人民公社化的实现及其影响 (二) 人民公社化初期的体制及其弊端 ☛ (一) 人民公社的建立 (一) 人民公社的建立农业合作化实现后,1957年的农业大丰收激发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生产积极性。1957年末和1958年初《人民日报》的几篇社论吹响了农村“大跃进”号角。此后,党中央召开的南宁会议和成都会议,批评了“右”倾保守思想,提倡加快经济发展速度。1958年1月20日,中共天津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召开农林水利会议,提出1958年农业生产跃进任务,号召全市农村干部群众为实现1958年的“大跃进”任务而奋斗。各地闻风而动,整个天津农村到处是比先进、比指标、比措施、比干劲的大跃进局面。5月,中共八届二中全会制订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它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共同心愿,也推动了方兴未艾的大跃进。天津市在农田水利建设大跃进中,部分地区出现了打破地界、乡界和县界的协作。针对这种情况,1958年3月,天津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郊区的124个乡镇合并为65个乡镇,为并小社建大社提供条件。中共中央于4月8日发出《关于把小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按照这一指示,全国一些地区着手并社。合并而成的大社,有的仍叫农业社,有的叫集体农庄,有的叫共产主义公社。8月毛泽东同志视察河南省和山东省农村时提出:“还是办人民公社好。”8月29日,在北戴河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指出,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8月20日中共天津市委召集郊区党委书记开会,提出各级党组织必须热烈支持群众并小社为大社的要求,迅速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8月23~25日3天之内,整个郊区就把326个高级社合并成16个人民公社。五县人民公社实现时间略迟,但到10月底也全部建立人民公社。 ☚ 一、人民公社化的实现及影响 (二) 人民公社特点和问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