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乡规民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乡规民约

(一)乡规民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大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加上联产承包责任制搞得早、来得猛,许多工作没有跟上去,因此,一些农村的基层组织曾 一度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涣散;以致赌博偷盗、打架斗殴、买卖婚姻、乱砍滥伐山林等经常发生,严重影响了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广大农民对此很不满意。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各地农民群众纷纷建立自治组织,比如“议事会”、“互助会”、“寨老会”、“议榔会”等;推选作风正派、热心公益事业、有能力有威望的人作为自治组织的负责人。这些群众自治组织调解民事纠纷,兴办公益事业,维护社会秩序,开展文化活动。为了规范大家的行动,这些群众自治组织沿用五六十年代曾在部分村寨采取过的措施——制订乡规民约。
制订的办法是由群众自治组织的负责人出面,召集全寨老少开会议定出乡规民约的条件,然后通过一定的形式,大家“海誓山盟”,表示遵守。
最初,乡规民约的内容比较单一,多是针对本地当时突出的问题来定公约。比如,乱砍滥伐山村严重,便制订“护林公约”;饮用的井水受到污染,便制订“防止井水污染公约”。随着情况的变化,乡规民约的内容逐渐丰富,但也多是防止偷盗、防止打人行凶、防止破坏公物、保护山林水源等等。谁违反了乡规民约,处治的办法也比较简单,主要是罚钱、罚物。
但是,由于乡规民约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又便于实施,群众确实可以依靠它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所以,在克服不良风气,维护正常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等方面,乡规民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的方针,根据中央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示,贵州开展了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省委要求,农村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先从“三治一订”着手,即从治脏、治乱、治旧和订立乡规民约着手,利用好的传统习惯和道德力量,促进讲卫生、讲礼貌、讲科学、破陋习,从而建设文明村寨。各级领导按照省委的要求,对农村乡规民约活动加以引导。乡规民约的制订改由有关部门发动群众讨论,然后收集大家的意见,归纳成条,再交群众讨论通过后执行。还建立了“农村管理委员会”、“乡规民约执行小组”等组织,负责宣传、教育、督促、检查工作,使乡规民约人人皆知,个个遵守,真正落到实处。乡规民约的内容也不断充实,包含了两个文明建设的条款。对违反乡规民约行为的处罚,也由过去的单纯罚款改为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据1985年统计,全省就已有54%的村民小组制定和实施了乡规民约。乡规民约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盘县特区老屯村实施乡规民约仅两年,群众思想觉悟提高,各项任务完成得好,制止了乱砍滥伐森林,控制了人口增长,办起了文化夜校,减少了民事纠纷、小偷小摸和赌博酗酒,厕所有人打扫、群众种树种花美化环境,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据1986年年底统计,全省制订和实施乡规民约的村民组已达16万个。

☚ 二、乡规民约与文明村建设   (二)文明村寨建设 ☛
0001318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