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部黄土高原农林牧副区
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黄河、湟水河、大通河贯穿于区内,地形复杂,起伏较大,海拔1 650~5 254米。年均平均温度2~8℃,习惯上称为东部农业区。包括西宁市、海东地区以及海南州的贵德县,海北州的门源县和黄南州的同仁、尖扎等14个县市,土地面积3.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36%。本区是青海省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1997年总人口349.51万人,占全省74.9%。其中,农业人口255.52万人,农业劳动力127.91万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 155元。耕地面积41万余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1%。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青稞、油菜、马铃薯、豌豆、蚕豆等。河谷地区可种植喜温果蔬。有可利用草地214.8万公顷,林地面积2.68万公顷,发展农业有一定的基础。乡镇企业较多。
农业生产特点及存在问题:耕地中水浇地少、山旱地多;水源不足或利用较困难;干旱、冰雹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农区畜牧业和林业不够发达;水产人工养鱼起步晚。
本区又划分为湟水下游、黄河河谷粮食、经济作物、畜禽、水保水源林区,湟水上游粮食、油料、畜禽、水源水保林区,西宁市郊蔬菜、副食品基地区,门源商品油料基地4个二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