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背痰流痰病的一种。《医门补要》卷中:“脾肾两亏,加之劳力过度,损伤筋骨,使腰胯隐痛,恶寒发热,食少形瘦,背脊骨凸肿如梅。初不在意,渐至背伛颈缩,盖肾衰则骨萎,脾损则肉削,但龟背疾已成。”治见流痰条。相当于脊椎结核。 龟背痰发生于脊背的流痰。 ❶即脊柱结核引起的驼背称龟背。其流注到腰部或腹股沟处的寒性脓肿称为“龟背痰”。 ❷泛指脊柱、颈椎、胸椎、腰椎的结核。 龟背痰 龟背痰发于背脊部的流痰,因其背凸起呈龟背状,称为龟背痰。《世医得效方》谓:“婴儿生下,不能护背,客风吹脊,入于骨髓致之,或坐太早,亦致伛偻,背高如龟”。临床以小儿发病为多见,且胸、背部同时发生为多。常由先天不足,筋骨脆嫩,风寒客脊,传入于髓,致精血不能流通,风寒痰浊凝滞,渐至伛偻而成。初起局部肿痛不显,发展缓慢,容易被忽视,日后渐发漫肿,皮色不变,隐隐作痛,劳则痛增。并见潮热气喘,形体羸瘦,烦热口干,或咳嗽痰血,夜多盗汗等症。治宜清肺养阴,用清肺饮合泻白散加减。当脓肿形成,久则穿溃,脓水清稀或夹败絮状物质,疮口难敛。迁延日久,证见形体衰弱,日晡潮热,面色无华,纳呆,舌质淡白,脉虚细或虚数,治宜补益肝肾,选用左归丸、补元煎、归肾丸、赞化血余丹加减。外治,参见“流痰”条。 ☚ 流痰 肾俞虚痰 ☛ 龟背痰guī bèi tánvertebral tuberculo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