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龚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龚贤(1619—1689)明末清初昆山人,占籍上元(今江苏南京)。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柴丈人、钟山野老等。龚翰异母兄,龚柱父。少习画,师董其昌、吕潜。明崇祯九年(1636 年)与范凤翼、黄立明、薛冈等结诗社。十三年于南京栖霞寺觉浪道盛门下学佛,法名大启。曾参加复社。入清颠沛流离,康熙六年(1667 年)迁居江宁清凉山虎踞关。筑半亩园、扫叶楼,自写小照称扫叶僧。归葬昆山渡桥。与周亮工、孔尚任为挚友。诗文不苟作。善行草书。精研画理,画论多新见。擅画山水,秃笔与尖笔兼用,得笔法、墨气、丘壑、气韵四要,尤以积墨法见长,善用黑白对比技法,世称墨龚、白龚。为金陵八家之首。曾辑刻朱庆馀等七十四家诗为《中晚唐诗纪》。作有《柴丈人画稿》。著有《龚半千课徒画说》《半亩园诗草》《草香堂集》等。 共1首 (词)明·龚贤 忆当时,跨鹤扬州如梦。 正少年、挥金结客,词场逞才争重。 载佳人、泛舟箫鼓,出红桥、观者倾动。 水面落花,烟中垂柳,霏霏漠漠遥天共。 蜀冈远,迷楼故址,指点馀悲痛。 举杯劝,新莺到也,窈窕三哢。 却今日、霜髯雪鬓,见人惭愧壅肿。 合归来、掩关修道,好与神仙说丹汞。 屋角鸡鸣,村头犬吠,何须更觅武陵洞。 蓬莱阙、寄书未答,欲把柔毫弄。 姬文倘相遇,此身谩谓无用(以上《辞汇三编》)。 共1首 (词)明·龚贤 重逢难上难,懊恨当年轻别。 谙尽相思滋味,待君来方说。 不记梅花开几巡,须问枝头月。 但使两身长在,有合欢时节。 共1首 (词)明·龚贤 红藕花残柳叶黄。 东湖水浅夜来霜。 低飞拍拍野鸳鸯。 可惜村头年少女。 随船把柁嫁渔郎。 一生踪迹托沧浪。 共1首 (词)明·龚贤 昨日落花今日扫。 落花扫遍人先老。 又是春来添懊恼,如何好。 前村沽酒青钱少。 披衣日上寒窗早。 梦中怕向邯郸道。 又见青青窗外草。 儿童道。 谢家原上莺来了(以上《倚声初集》)。 共3首 (词)明·龚贤 藓室木函铁盘,纸窗白月疏灯。 离家独客饭依僧。 住久肺肠俱冷。 夜枕泉流活活,朝看云起腾腾。 御寒私酒小瓶罂。 向壁挥杯劝影。 (词)明·龚贤 豹隐南山独雾,鹏搏北海尖风。 丈夫时命不终穷。 只要当机有用。 羞说揣摩季子,来参谈演支公。 小临笔阵也称雄。 况是孙吴将种。 (词)明·龚贤 新结临溪水栈,旧支架壁山楼。 何须门外去寻秋。 几日霜林染就。 影乱夕阳楚舞,声翻夜月吴讴。 山中布褐傲王侯。 自举一觞称寿。 龚贤 龚贤1619—1689又名岂贤,字半千,一字野遗,号半亩,又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自幼寓居南京。工诗文,为清初文坛知名诗人之一。善画山水,初从北宋入手,主要师法董源及米芾、米友仁父子。后一变古法,用墨浓厚,层层染渍,别开生面。用笔“秃而老”,画山石留“高光”,并勾以锐利的轮廓线,表现山石厚重、坚硬的体积感。强调以自然为本,有“我师造物,安如董、黄”语。要求山水画艺术的表现技巧达到“笔法健,墨气活,丘壑奇,气韵雄”。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列为“金陵八家”之首。作品有《秋溪书屋图》、《柳拂高楼图》、《溪山早霭图》、《深山飞瀑图》、《木叶丹黄图》、《重山烟树图》、《千岩万壑寄仙踪图》、《千岩万壑图》等。著有《香草堂集》、《画诀》、《画徒课稿》等。 ☚ 李因 戴本孝 ☛ 龚贤 龚贤1599—1689又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又号半亩、柴丈人,江苏昆山布衣,寓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早年厌白门杂沓,移家广陵(扬州),已复厌之,仍返江宁,结庐清凉山下,葺半亩园裁竹种花,悠然自得。足不履市井,唯与方文、汤若夫诸遗老过从。其泼墨山水,别开生面。画仿梅花道人,常自写照,作僧衣扫叶状,因名其居为“扫叶楼”。著《香草堂集》、《半亩园诗草》,有词十二首。 ☚ 李元鼎 丁耀亢 ☛ 龚贤 龚贤1619?—1689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字野逸,号野遗,又号半亩、柴丈人等。崑山(今属江苏)人。早年参与复社活动,与方文等人交好,后厌金陵喧嚣,移居广陵。晚年结庐于南京清凉山下,葺半亩园,筑扫叶楼,栽花种竹,隐居不仕,悠然自得,以鬻书画、开馆授徒为生。其画有名于时,张庚《画徵录》把他列为“金陵八家”之首。笔墨之暇,赋诗自适。其诗学中晚唐,擅长五律,诗风恬淡,善于以平易的字句,再现江南、金陵一带山水景色,与其画相类。如《晚出燕子矶东下》前四句“江天忽无际,一舸在中流。远岫已将没,夕阳犹未收”;《扁舟》前四句“扁舟当晓发,沙岸杳然空。人语蛮烟外,鸡鸣海色中”等,皆能显示其诗风。贤致力于唐人诗集的整理与编辑,刻有《中晚唐诗纪》。有《香草堂诗集》、《半亩园诗草》。《清史稿》卷五○四、《国朝耆献类徵》卷四七七有传。 ☚ 吴绮 顾湄 ☛ 龚贤清代画家。1618年生,1689年去世。昆山(今属江苏)人。工画山水,与樊圻等人合称“金陵八家”。1664年作《墨笔山水》。1671年作《绿柳新蒲团》轴。1681年作《高处茅亭图》轴。1680~1682年作《溪山无尽图》12帧通册(27.4cm×725cm)。1684年作《松林书屋图》轴(271.2cm×128.3cm)、《春泉图》轴。1685年作《木叶丹黄图》轴(99.5cm×64.8cm)。1687年作《野水茅村图》轴。《简笔山水图》轴(74.2cm×41.2cm)。《山家黄叶图》轴(227.4cm×82.2cm)。《湖滨草阁图》轴(218cm×82.8cm)。《金陵八家山水图》册之一(15cm×19cm)。《夏山过雨图》轴(57.6cm×41.9cm)。 龚贤 460 龚贤1618—1689又名岂贤,字半千、野遗,号半亩,晚号柴丈人。明末清初画家。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亡,寓居金陵(今南京)清凉山,修筑半亩园,尝自写小照,作扫叶僧,所居因名“扫叶楼”。工诗文书画,行草雄奇奔放,仍不失法度。山水画用墨取法董源、巨然、吴镇诸家,重写生,墨色浓重,沈雄深厚,皴擦每至十余次,层层积染,别具一格,谓之“积墨法”。所著《画诀》言近旨远,极便初学。与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孙、胡慥,画派虽不同,惟以同处金陵,故有“金陵八家”之名,半千为首。存世作品有《千岩万壑图》(藏南京博物院)、《中峰藏翠图》(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等。还著有《香草堂集》等。 ☚ 髡残 朱耷 ☛ 龚贤 龚贤1619—1689Gongxian清初画家。字半千,又字野遗,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早年逢明末战乱,在外飘泊流离,晚年隐居南京清凉山,卖画课徒,生活清苦。善画山水,师法董源、二米、吴镇,但注重写生,从大自然吸取营养。山水大都取材于南京一带风光,着意表现丰饶明丽的湖光山色。尤善用墨,继承和发展了宋人的“积墨法”,山石是一次勾出轮廓,然后积染、皴擦,而且先干后湿,轮廓线与皴染浑为一体,层次又很分明,显得雄浑厚重。树木也是用层层烘染的墨法,强调明暗层次,使山林景色富有深远和光照感。用笔苍劲古拙,如“铁干银钩”。后人把他与樊圻、高岑、邹喆等合称“金陵八家”。其传世作品《夏山过雨图》描绘夏日雨霁山林的景色,体现了典型的积墨画法,表现出江南山水的浑厚苍秀与丰饶明丽。其传世作品还有《木叶丹黄图》、《山水图册》等。 木叶丹黄图 龚贤 ☚ 萧云从 郎世宁 ☛ 龚贤 龚贤1599—1689清长寿画家。字半千,又字野遗,号半亩、柴丈人。江苏昆山人。曾寓扬州、海安等地,后定居金陵(今南京),是金陵画坛能诗善书的画家。其山水画,一变古法,浓墨湿笔,堆积重染,主张“气宜浑厚,色宜苍秀”。反对模仿古人画风,广采博取,突破藩蓠,自成一家,号称“金陵八家”之首。传世作品《夏山过雨图》为其代表作,描绘了夏日雨霁山林景色,近景坡石,丛林,远景山峦重叠,墨线锐利,干墨皴擦,运用积墨画法,墨色滋润丰富,表现出江南山水的浑厚苍秀与丰饶明丽、湿润多雨的山林景色。此外还有表现深秋景象的《木叶丹黄图》(纸本水墨,藏上海博物馆)、《平元小景》(纸本水墨册页)等传世。著有《画诀》、《香草堂集》等。享年91岁。 ☚ 新安画派 金陵八家 ☛ 龚贤?—1689清初著名画家。一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半亩、柴丈人。江苏昆山人,寓居南京清凉山扫叶楼。擅画山水,取法董源,用墨浓重苍润,别具一种深郁的气氛。与樊圻、高岑、邹喆等合称“金陵八家”,而以他为首。兼工诗文,著有《香草堂集》及《画诀》、《柴丈人画稿》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