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负图寺
龙马负图寺,是中华“人文之祖、人根之祖”伏羲氏的祭祀地,是河洛文化中“河图”的出现地,是中华易学文化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位于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北临黄河,南依邙山,寺前紧邻图河故道,占地近40亩。其寺规模宏伟,供殿巍峨,山门峻拔,前有崇邙横卧,后有大河奔涌,登临邙山鸟瞰寺院,天地之正气,河山之灵秀,可一眼尽收。
上古时期,龙马负图出于河,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遂以其纹画八卦,此地即成为龙马负图、伏羲画卦之地。晋永和四年,古印度高僧佛图澄驻锡于此,建浮图寺,后改称龙马寺,唐高宗麟德年间改称兴国寺,明清暑期又加修复扩建,称伏羲庙、羲皇庙、负图寺。
该寺为三进院落结构, 一进为山门,东西两侧为钟楼、鼓楼,山门前为图河,有图河桥一座。山门内两侧有“龙马负图处”、“负河故道”古碑两通;二进为伏羲、文王、孔圣三殿,伏羲殿为三间明代供殿,为单檐歇山式琉璃吻兽的砖木结构正殿,内有伏羲赤身塑像和龙马负图塑像。文王殿内为周文王侧身演《易》塑像,孔圣殿内为孔子塑像。三殿前两侧各有一坛,分别为先天八卦坛、后天八卦坛;三进为该寺正殿——三皇殿,重檐庑殿顶结构,高台建筑,明七暗五,殿高21米,宽30米,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内伏羲像居中,炎帝塑像、黄帝塑像分列左右。三皇殿前为河图、洛书二台,东西两侧为三十六宫,内有汉白玉石质《周易》全文八十余方。
现寺内存有龙马负图处、图河故道、古河图、一画开天、渊源、伏羲圣像、伏羲庙全图、历代帝王诗等石刻,以及宋、明、清时期著名理学家、诗人、书法家程颐、朱熹、邵雍、王铎、张汉等撰述的伏羲先天图诗、龙马记等诗碑先碣二十余通,字迹古朴苍劲,刀法古拙有力,是该寺珍贵的文物史料,对研究河洛文化的起源和易经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龙马负图寺作为河洛文明的发祥地,一直都受到人们的关注,蒋介石、陈立夫、冯其庸、刘大钧、唐明皇等都曾为其题词或书写匾额、对联。现在,寺内香火鼎盛,寺外车水马龙,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华人到此寻根朝圣,成为中原河洛文化、寻根旅游的胜地。
地址: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 邮编:471123
电话:86-379-7833887
☚ 拟山园帖碑 5. 新安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