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龙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龙州蓝智 山蕉木柰野葡萄,佛指香圆人面桃。更有波罗甜似蜜,冰盘初荐尺余高。 峒丁峒妇皆高髻,白纻裁衫青布裙。客至柴门共深揖,一时男女竟谁分? 白沙青石小溪清,鱼入疏罾艇子轻。谩说南荒风景异,此时真似剡中行。 作者系蓝仁弟,洪武十年(1377)应举,授广西按察司佥事。龙州即今广西龙州县。这组绝句系写当地风土人情的作品,性质略近《竹枝词》。这里选的三首在题材手法上都各不相同。 第一首写龙州物产,以水果为优。前两句以“穷举法”一口气说出六种果品名称:山蕉、木柰、野葡萄、佛指、香圆(橙子)、人面桃,将读者镇住。然后在第三四句推出一个特写景头,以一白瓷盘托出刚从树上摘下的尺余高的菠萝,还夸说其甜如蜜,其色、香、味,足令读者垂涎三尺。前后两种意象,一密一疏,穷举与举隅相结合,可谓善夸者矣。 第二首写龙州民俗。“峒”系广西贵州部分苗族、侗族、壮族聚居区地名之泛称。诗中所写是龙州居住的少数民族装束和礼节,“峒丁峒妇”即该族男人和妇女,在发式上没有区别,皆梳“高髻”;在装束上也没有区别,“白纻裁衫青布裙”,见客(这客可是汉族的官家)也是夫妇一同出迎见礼。可见这少数民族保持着淳朴的古风,男女较为平等,没有受到汉人“礼教”的影响。这才使作者感到很新鲜,很好奇。“一时男女竟谁分?”仿佛旧派人看新青年的发式,男女不分,莫名惊诧,本篇就写出了类似神情,诗味也就在这里。 前两首都写龙州人、物之异于开化的内地;后一首则写龙州景色与内地江南有相似的秀丽。这里青山绿水,自然生态环境很好,“白沙青石小溪清”;是捕鱼的好地方,“鱼入疏罾艇子轻”。大概诗人过去由传闻想象南荒应是不毛之地,殊不知亲到其地,才否定了那种偏见,因为他看到这里的好山好水不亚于剡溪(曹娥江上游,在浙江嵊县,风景幽美)。诗用“谩说”提唱,结以出人意料的赞叹,便饶有风调。 这组诗不妨称之为“龙州竹枝词”。“竹枝词”一类作品,关键就要抓住风土人情的特色来写,语言要通俗浅显,能道异域情调始佳。这组诗给读者展示了一片新的风景,便是本色之作。 龙州渤海及辽代州名。本渤海上京龙泉府附郭州 (今黑龙江宁安渤海镇),契丹天显元年(926)太祖灭渤海,迁其民至原扶余府,改曰龙州黄龙府。保宁七年(975),渤海遗裔燕颇反辽,以此故府废。开泰九年 (1020),徙宗州,檀州汉户一千复置,仍曰龙州黄龙府,治所在今吉林农安,隶东京道,下领5州3县,是辽控制生女真各部的军事重镇。金大定二十九年 (1189),改曰隆州(参见隆州条)。 龙州古州名。西魏废帝二年 (553年) 置。治龙安县 (今江油市东北马角坝)。领阴平、江油、马盘3郡,约当今江油、青川、平武等县市地。隋、唐、宋、元时先后改为平武郡、江油郡、应灵郡、政州等。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年) 移治今平武县。嘉靖四十五年 (1566年) 升龙安府。 龙州 龙州唐代设置的行政区。属剑南道。元、明沿置。《旧唐书·地理志四》:“龙州,下。隋平武郡。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为龙门郡。其年,加‘西’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改为龙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江油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龙州。旧属陇右道,永徽后,割属剑南也。旧领县2(江油、清川),户1017,口6149。天宝,户2992,口4228。在京师西南2660里。”《元史·地理志三》:“龙州:唐初为龙门郡,又改龙州,又改江油郡,又改应灵郡。宋改政州,继复旧。元宪宗岁戊午(公元1258年)宋守将王知府以城降。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并江油、清川2县入焉。” ☚ 六队郡 龙泉郡 ☛ 龙州lóng zhōu《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天雄(5)。地名。现为广西龙州县东北部。 龙州❶渤海王国置。为上京龙泉府附郭州,领永宁、丰水、扶罗、长平、富利、佐慕、肃慎、永平等八县(一说其中丰水、佐慕、扶罗属湖州;长平、永平属扶余府扶州;旧有说其只领富利、长平二县)。治永宁县,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西南东京城。境内产绸,是渤海著名物产之一,为时人所贵。辽灭渤海后废,其长平县民被迁至辽“京西北”,长泰、富利二县民被徙“京南”保和县(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余多在天显二年(928)被移置今辽宁辽阳市(辽东京道之龙州,非其迁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