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龙山文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龙山文化lóng shān wén huà

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晚于仰韶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山东济南附近龙山镇而得名。1958年《新知识词典》:“龙山文化: 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遗存,亦名‘黑陶文化’。1930年首先在山东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现,故名。”

龙山文化

014 龙山文化

比仰韶文化晚,大约距今5000年左右,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的河南、陕西、山东、河北等地。因首先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而得名。反映了黄河中游地区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社会情况。男人在较发达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居于主导地位。龙山文化仍以农业为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家畜饲养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除猪狗外,还有鸡牛羊马。狩猎和捕鱼是辅助性生产。大量出土文物证实,龙山文化和夏、商文化有明显继承关系,夏、商文化是在龙山文化的基址上发展起来的。

☚ 大汶口文化   裴李岗文化 ☛

龙山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而得名。曾称“黑陶文化”。20世纪30年代将其划分为山东沿海、豫北、杭州湾3个区。1949年以后至今认识更深入,发现其来源并非单一。因地区和文化内涵不同区分为:山东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等。有的将来可单独命名。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2600—前1900年。早期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晚期进入军事民主制时期,出现阶级分化贫富悬殊的现象。近年在西安附近发现该文化晚期的甲骨文。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

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之一种。1928年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故名。1930年梁思永先生主持发掘,因发现陶器以灰、黑色为主,且黑陶薄如蛋壳而有光泽,所以曾被称为“黑陶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此后各地陆续发现的这一时期的灰黑陶遗存遗址,均冠以本地名称,如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湖北龙山文化等,而“龙山文化”则专指山东地区该时期的文化,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其文化物征是: 生产工具有很发达的磨制石器,出现了石镰、蚌镰; 陶器开始轮制,以灰陶最多,黑陶次之,但质量极高,如“蛋壳陶”,红陶、白陶极少; 器形除平底器外,有圈足器和三定器,饰纹有绳纹、篮,方格纹、弦纹等,还有镂孔器,出现卜胥,且经穿连编排过; 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有较发达的畜牧业。据碳—14法测定,河南龙山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800年—前2300年。属父系氏族公社制时期。

☚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古文运动 ☛

龙山文化

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以首先在山东省历城市龙山镇城子崖的发现命名。1930年~1931年的发掘,在其下层出土磨光漆黑的黑陶和蛋壳陶,最初命名为“黑陶文化” ,后改名为 “龙山文化” 。50年代后,大量的发掘资料表明原先的龙山文化并不是单一的考古学文化,根据文化特征、分布地区和源流的不同,分别命名为 “山东龙山文化” (又称 “典型龙山文化” )、“河南龙山文化” 、“陕西龙山文化”、“湖北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类型”。其年代在前2600年~前2000年左右。该文化所处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时期的开端。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 即铜石并用时代有代表性的文化。1928年首先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 故名。分布于西起陕西、东到海滨、北达辽东半岛、南到江苏南部的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包括各种虽有共同特征、但文化渊源与内涵有显著区别的地区类型,主要有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 齐家文化亦可视为它的地方变种。龙山文化层往往叠压在仰韶文化或大汶口文化层之上。铜制工具已经出现, 但仍以石质、木器和骨角质工具为主, 原始农业更为发达。种植粟、黍、稻等作物。使用双齿木耒、磨制的形体扁薄的穿孔或有肩石铲等耕作, 个别地方出现了石犁。收获工具增多, 多长条形穿孔石刀, 还有石镰、蚌镰等。储藏粮食的大中型袋形窖穴大量出现。饲养牲畜的数量和种类增加, 猪、狗、马、牛、羊、鸡六畜齐全。渔猎采集仍占一定地位。冶铜业获得初步发展。制陶业达到前所未有高度, 出现快轮制作和密封饮窑技术, 以灰陶、黑陶为主,故曾有黑陶文化之称。住房建筑更牢固, 普遍在居住面涂上白灰面, 土坯垒墙、夯筑、板筑技术相继出现。石器、木器、骨角器制造业继续发展, 出现了玉器制作、牙雕、骨雕等新分支。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获得初步发展。父权制已确立, 贫富分化明显, 奴隶杀殉事例时有发现, 若干地方出现了早期城址, 原始社会已向阶级社会过渡。

☚ 大汶口文化   马家窑文化 ☛

龙山文化long shan wen hua

the Longshan culture (a late Neolithic culture characterized by a burnished black pottery; named after Longshan,Shandong Province,where remains were first found in1928)

龙山文化

Longshan culture

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1928年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首先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苏北、皖北、鄂西等地区。北至内蒙古、东北达辽东半岛。分布区域和遗址密度均大于仰韶文化。时间上晚于仰韶文化,约为公元前3000年至前2000年。分为河南、陕西和山东三大类型。其农业生产、制陶技术、房屋建造等都比仰韶文化大有进步。还出现了铜器与占卜,代表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男子在社会生产中居于主导地位,随着父权制的确立,出现了贫富分化。因为一种薄而光泽的黑陶出土,曾被称“黑陶文化”。 (参考图35-4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