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和帝488—502
即萧宝融,萧鸾第八子,宝卷胞弟。字智昭。建武元年 (494),封随郡王。永元元年 (499),改封南康王,出为西中郎将、荆州刺史,都督七州军事。永元二年十一月,长史萧颖胄奉王起兵,以雍州刺史萧衍为使持节、都督前锋诸军事。群臣劝进并称太后令王继统。永元三年三月,即位于江陵,改元中兴。萧衍攻克建康后,自封相国、梁王,又派人迎宝融来建康。中兴二年 (502) 三月,宝融到达姑孰 (今江苏苏州)时,被逼禅位于萧衍,南齐亡。衍以宝融为巴陵王。衍原打算改南海郡为巴陵国以处置宝融,后听信沈约所言而派人将宝融害死,伪称他得暴病而亡。追尊为和帝,葬于恭安陵。
名萧宝融,字智昭,齐明帝第八子。建武元年 (494) 封随郡王。永元元年(499)改封南康王,出为西中郎将,荆州刺史,督七州军事。二年长史萧颖胄拥他举兵,十二月受封为宣城王、相国。三年即位,改元中兴。中兴二年(502) 被萧衍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