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齐刑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齐刑律 齐刑律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国制定的刑事法律。《隋书·刑法志》:“河清三年 (公元563年) 尚书令、 赵郡王㕡等,奏上《齐律》 12篇: 一曰名例,二曰禁卫,三曰婚户,四曰擅兴,五曰违制,六曰诈伪,七曰斗讼,八曰贼盗,九曰捕断,十曰毁损,十一曰厩牧,十二曰杂。其定罪949条。又上《新令》40卷,大抵采魏、晋故事。其制,刑名5: 一曰死,重者轘之,其次枭首,并陈尸三日; 无市者,列于乡亭显处。其次斩刑,殊身首。其次绞刑,死而不殊。凡4等。二曰流刑,谓论犯可死,原情可降,鞭苔100,髡之,投于边裔,以为兵卒。未有道里之差。其不合远配者,男子长徒,女子配舂,并6年。三曰刑罪,即耐罪也。有5岁、4岁、3岁、2岁、1岁之差,凡5等,各加鞭100。其5岁者,又加笞80,4岁者60,3岁者40,2岁者20,1岁者无笞。并锁输左校而不髡。无保者钳之。妇人配舂及掖庭织。四曰鞭,有100、80、60、50、40之差,凡5等。五曰杖,有30、20、10之差,凡3等。大凡为15等。当加者上就次,当减者下就次。赎罪旧以金,皆代以中绢,死100匹,流92匹,刑5岁78匹,4岁64匹,3岁50匹,2岁36匹。各通鞭笞论,1岁无笞,则通鞭24匹。鞭杖每10,赎绢1匹。至鞭100,则绢10匹。无绢之乡,皆准绢收钱。自赎笞10已上至死,又为15等之差。当加减次,如正决法。合赎者,谓流内官及爵秩比视、老小阉癡并过失之属。犯罚绢1匹及杖10已上,皆名为罪人。盗及杀人而亡者,即悬名注籍,甄其一房配驿户。宗室则不注盗,及不入奚官,不加宫刑。自犯流罪已下合赎者,及妇人犯刑已下,侏儒、笃疾、癃残非犯死罪,皆颂系之。罪刑年者锁,无锁以枷。流罪以上加杻械。犯罪者桁之。决流刑鞭笞者,鞭其背,50,一易执鞭人。鞭鞘皆用熟皮,削去廉棱。鞭疮长1尺。笞者笞臀,而不中易人。杖长3尺5寸,大头径2分半,小头径1分半。决30以下杖者,长4尺,大头径3分,小头径2分。在官犯罪,鞭杖10为1负。闲局6负为1殿,平局8负为1殿,繁局10负为1殿。加于殿者,复计为负焉。赦日,则武库令设金鸡及鼓于阊阖门外之右。勒集囚徒于阙前,挝鼓千声,释枷锁焉。又列重罪10条: 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其犯此10者,不在8议论赎之限。” ☚ 欺奸义男妇 旗人犯罪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