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qí❶平齐,整齐。韦应物《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❷使整齐,划一。杜甫《西郊》:傍架齐书帙,看题检药囊。 ❸等同,相等。李白《月下独酌》之三: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杜甫《无家别》: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❹一致,相同。乔知之《定情篇》:结言本同心,悲欢何未齐。 ❺济,遍及。张说《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应制》:皇心齐万物,何处不同尘。 ❻识,辨。武元衡《安邑里中秋怀寄高员外》:守道识通穷,达命齐荣辱。 ❼齐全。韩翃《送客之潞府》:佳期别在春山里,应是人参五叶齐。 萧道成/萧赜/王俭/王僧祐/萧长懋/顾欢/萧子良/萧子隆/王融/丘巨源/孔稚圭/张融/徐孝嗣/谢脁/虞炎/陆慧晓/陆厥/刘绘/袁彖/檀超/顾则心/谢超宗/卞铄/江祏/钟宪/刘祥/张欣泰/袁嘏/许瑶之/王秀之/韩兰英/丘灵鞠/宝月/周颙 ☚ 袁伯文 萧道成 ☛ 齐qí❶相同。杜甫《无家别》:“家乡既盈尽,远近理亦齐。 ❷齐全,全。韩翃《送客之潞府》:“佳期别在春山里,应是人参五日齐。” ❸齐生,指露出水面。张籍《江村行》:“南塘水深芦芛齐,下田种稻不作畦。” 齐 齐(一)qí ❶同,一致,整齐。《小雅·楚茨》四章:“既齐既稷,既匡既敕。”朱熹《集传》:“齐,整;稷,疾;匡,正;敕,戒。”《商颂·长发》三章:“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毛《传》:“至汤与天心齐。”孔《疏》:“自契之后,世世行而不违失天心,虽已渐大,未能行同于天,至于成汤而勤合天意,然后与天心齐也。” ❷周代诸侯国名。见《史地篇》〔齐〕条。(二)zhāi ❸恭敬、庄敬。《召南·采繁》三章:“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毛《传》:“尸,主;齐,敬;季,少也。”朱熹《集传》:“祭祀之礼,主妇主荐豆,实以葅醢,少而能敬,尤见其质之美。”《大雅·思齐》一章:“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毛《传》: “齐,庄。”郑《笺》:“常思庄敬者,大任乃为文王之母。”陈奂《传疏》:“思齐大任,犹言‘有齐季女’,思、有,皆语词。《列女传·母仪篇》:‘大任之性,端壹诚庄。’与《传》训 ‘齐庄’同。大任,仲任也,挚国之女,王季之妃,文王之母也。”(三)zī。参见〔齐明〕 条。 ☚ 刘 齐圣 ☛
齐 齐qí周代诸侯国名。武王伐纣后,封太师吕尚到齐。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俗称姜太公。齐在今之山东省东北部,时为大国。《陈风·衡门》二章: “岂其取女,必齐之姜。”郑《笺》:“何必大国之女然后可妻,亦取贞顺而已。齐,姜姓。”《汉书·地理志》:“齐地,虚、危之分野也。少昊之世,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则,汤时有逢伯陵,殷末有薄姑氏,皆为诸侯,至周成王时,薄姑氏与四国作乱,成王灭之,以封师尚父,是为太公。”《大雅·烝民》八章:“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仲山甫,宣王时卿士,樊侯。毛《传》:“遄,疾也。言周之望仲山甫也。”郑《笺》:“望之,故欲其用是疾归。”《汉书·杜钦传》颜师古注:“《诗》言仲山甫衔命往治齐城郭。” 《汉孟郁尧庙碑》: “仲氏祖统所出,本继于姬周之遗苗。天生仲山甫,翼佐中兴,宣平功遂,受封于齐。周道衰微,失爵亡邦,后嗣乖散。” ☚ 凫 齐子 ☛ 齐读音q·i(ˊ),为i韵目,属i—er韵部。徂奚切,平,齐韵。 ❶整齐。 ❷达到。如:河水齐腰深。 ❸同时;同样。如:百花齐放。 ❹全;完全;完备。 ❺古国名。 ❻姓。 上一条: 㩻 下一条: 齊
齐读音j·i(-),为i韵目,属i—er韵部。笺西切,平,齐韵。 ❶上升;登。通“跻”。 ❷酱菜,通“齑”。 上一条: 覊 下一条: 齊
齐读音j·ian(ˇ),为i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子浅切,上,狝韵。 ❶通“剪”,用剪刀“剪”东西。剪除;除去。 上一条: 减 下一条: 齊
齐读音zh·ai(-),为ai韵目,属ai—uai韵部。庄皆切,平,皆韵。 ❶通“斋”。斋戒,古人在祭祀前清心洁身。 ❷肃敬;庄重。 上一条: 亝 下一条: 齊
齐读音j·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子计切,去,霁韵。 ❶合金。如:汞齐。 ❷调配;调节;调味品,通“剂”。 ❸带糟的浊酒。 ❹分界;界限。 上一条: 計 下一条: 齊
齐读音z·i(-),为i韵目,属i—er韵部。津私切,平,脂韵。 ❶下衣的边。 ❷粟米,同“粢”。 上一条: 𡸟 下一条: 齊 齐qí❶筹,凑:大伙儿再~点。李大夫,你看得带多少钱去?(赵韫颖《老娘泪》) ❷收,要:“唉,你们听说了吗?”小老王撂下木梳,一边往理好的头发上卡发夹儿一边告诉,“又要交钱啦!这回~的是‘满洲国’皇上登基庆典钱。”(张钧《伪都烟云》)。 ❸聚:你们在这儿~堆干啥,快点散开,别耽误干活儿!(李吉明《风雨》) 齐及jǐ和。例:泥土路上下雨 汃汃(nān piǎ piǎ)的,人多和~成稀泥汩挏子了! ❍ 泥路 ~,满院子 (biān)~脚印。 ❍ 和~水泥。 《集韵》:“齐,和也。”
齐qí;qǐ❶ 禾麦吐穗上平整。例:禾穗子匀律,~律律地甩~了。 ❍ 田野禾穗努~了。 ❷中,中央。例:不偏~任何一方,站~中间说话。 ❍ 从中间折~两节。 ❸疾,敏捷。例:做事快~得很。 ❍ 干活利~得很。 ❹好。例:这活做得嫽~很、蒇~很。 ❍ 事情做得好~整! 《说文》:“齐,禾麦吐穗上平也。”《尔雅》:“齐,中也。”又“齐,疾也。”《广韵》:“齐,好也。” 齐迄qi2(动)❶到(作补语):今天怎么睡~天大亮了?(川文80.3.46) ❷(集市)达到高潮:现在,场已经~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人。(山132) 齐〔qi〕 zeix: 大家来~了。dab xib lol zeix jul. 齐唱 〔qi chang〕 ad goudngheub. 齐集〔qi ji〕 jid wud jidlongs: 他们 ~在一起。jidmix jid wud jid longs chudad goud. 齐心 〔qi xin〕 zeix send. 齐整 〔qi zheng〕 zeix. 齐ze53[tsε]❶一同,一起 ⊳有做~做(要干就一起干) |老公妈~来(夫妻俩一块儿来)。 ❷同时,一齐 ⊳侬共行李~遘 (人和行李一齐到)。又说[齐齐]。 ❸衣着漂亮 ⊳三隻三其排, 台中第一~〈谣〉(三人并排,中间的那位衣着最漂亮)。 齐齊《广韵》徂奚·齊;zué zé〈漳〉‖qí❶一齐:同~去dángzué kì(一齐去)。《梁书·武帝纪上》:“文教與鵬翼齊舉,武功與日車並運。”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四人齊作了一個楫。” ❷整数:~头zuétáo ❍ ~数zuésoò(表示不多不少刚满整数)。《广雅·释言》:“齊,整也。” 齐齊ㄑㄧˊqí二2161①名锔子,用来连接破裂的陶瓷等器物的两脚钉。西南官话。湖北武汉〖 〗。②动登;升。古方言。汉扬雄《方言》:「跻,登也。」清钱绎笺疏:「跻…~古字并通。《礼记・乐记》:地气上~。」③动(集市)达到高潮。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现在,场已经~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人。1981年第2期《小说月报》:「这时已经~场了,满街都是人。」④动弄整齐。西南官话。贵州沿河〖 〗。把柴~起好。⑤动清点。粤语。广东阳江〖 〗。你~下那江鸡,看到数末。⑥动割(掉)。中原官话。河南〖 〗。豫剧《河南传统剧目汇编・三弦书第二集》:「倘若是官到无处躲避,那时节难免刀落头~。」又:「有朝一日犯我手,我定要拿着老贼将头~。」⑦动完;完结。⑴中原官话。河南长垣、滑县〖 〗。你说两句痛快话,不就~了‖要,就要;不要,算~。山东枣庄〖 〗。大楼~工了。⑵粤语。广西。《广西民间情歌》续:「鸡啼了,尚有宝鸭未曾啼;鸭啼一声天就亮,几多话语没讲~。」⑧动齐备;合拢。客话。江西瑞金〖 〗。⑨形整(数)。闽语。福建厦门〖 〗。~头‖~数。⑩形多。⑴官话。福建南平峡阳〖 〗。⑵闽语。福建建瓯〖 〗、松溪〖 〗、政和〖 〗、顺昌洋墩〖 〗、浦城石陂〖 〗、浦城临江〖 〗、建阳〖 〗、崇安〖 〗、永安〖 〗、三明〖 〗、沙县〖 〗。⑪副都;全。⑴吴语。上海松江。《松江方言问答》:「恐怕两面~有点疑心。」⑵晋语。山西西北部:~死了。⑶粤语。广西。《广西民歌》第三集:「我俩连情连到老,头发白~不分离!」⑫副一块儿。闽语。福建莆田〖 〗。~去~回头回来。福建仙游〖 〗、沙县〖 〗。⑬介从、自。⑴西南官话。贵州清镇〖 〗。~兹点到那点有好远?贵州大方〖 〗。~今天起,你们都是学生了。贵州沿河〖 〗。要~中间分才合理。贵州毕节〖 〗。云南昆明〖 〗。~这点儿这里开始。云南腾冲〖 〗。~这堂走‖故事~半中腰讲起。◇ 《醒世姻缘传》第八七回:「我只是不合你过,你~这里住下船,写休书给我。」⑵赣语。湖南浏阳南乡〖 〗。~今天起。⑭介到。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水淹~腰杆‖走~哪里黑哪里歇‖今天怎么睡~天大亮了?《四川方言朗诵诗・算命》:「一直闹~黑,矛盾没解决。」四川邛崃〖 〗。~哪天为止。唐枢《蜀籁》:「走~哪里,跟~哪里。」云南建水〖 〗。笑~戴环儿处耳根。云南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词》:「迄,…义为止也,至也。…俗或用~字。」贵州大方〖 〗。走~天亮。贵州清镇〖 〗。走~那点就有人家户了。贵州沿河〖 〗。河水今天涨~码头上了。   齐〈隐〉旧时四川内江蔬菜行、青果帮指计数货币所用的整数。 齐齊qí❶齐整 △ 队排得很~。 ❷达到一样的高度 △ 河里的水~腰深。 ❸一致 △ 心~|~名。 ❹一起;同时 △ ~唱。 ❺全;完备 △ ~备|~全。 ❻周朝诸侯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在今山东、河北一带。 ❼朝代名。ɑ)南朝之一,公元479-502年,萧道成所建,史称南齐。b)北朝之一,公元550-577年,高洋所建,史称北齐。 ❽姓。 【注意】下边是一撇一竖,不是两竖。以“齐”为偏旁的字有“挤、剂、荠、济”等。 齐qí
齐齊❶整齐:~整︱~楚。 ❷长度、高度相等:取~︱找~︱举案~眉︱参(cen)差(ci)不~。 ❸同样;一致:~名︱~心︱~心协力︱等量(liang)~观︱良莠(you)不~。 ❹一起:同时:~集︱~唱︱~奏︱一~︱比翼~飞︱百花~放︱并驾~驱︱双管~下︱万马~暗(yin)。 ❺完备:~备︱~全。 ❻治理:~民。 ❼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北部,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11世纪中叶——前221:~东野语。 ❽南北朝时南朝之一,萧道成所建,国号齐,史称南齐。公元479—502。 ❾南北朝时北朝之一,高洋所建,国号齐,史称北齐。公元550—577年。 齐qí❶ 整齐,不杂乱:把书摆齐│树栽得很齐。 ❷ 达到相同的高度:齐腰深的水。 ❸ 一致,相同:齐心协力。 ❹ 一起,同时:百花齐放。 ❺ 完全,完备:菜齐了│人到齐了。 ❻ 与某一点或某一直线相一致:齐根儿砍。 ❼ 周朝的诸侯国名,在今山东北部以及河北东南部。 ❽ 南北朝时南朝之一,史称南齐。 ❾ 南北朝时北朝之一,史称北齐。 ❿ 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建立的国号。 ⓫ 姓。 齐qí1.整齐。例如: ❶ 看,人家的队伍多齐! ❷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 ❸ 大伙站齐了。 ❹ 小苗出得这样齐,管得真不错啊! 2.一致。例如: ❺ 心齐,不怕人少; 心不齐,人越多越乱! (老舍《神拳》) ❻ 要把县委这个“班”带好,必须使这“一班人”思想齐、动作齐。(穆青《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3.完备;完全。例如: ❼ 需要的东西都预备齐了。 ❽ 已经上了课,学生可是没有到齐。 4.同时; 一块儿。例如: ❾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❿ 男女老少齐上阵。 ⓫ “明白呀! 老师!”学生又齐喊了一声。(老舍《老张的哲学》) 齐qí❶使……整齐、平齐。《周易·说卦》:“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骚》:“齐玉轪而并驰。” ❷ 思想或行动协调一致,能够共同使力。《孙子·九地》:“兵合而不齐。”杜牧注:“其兵虽合而不能一。”《荀子·议兵》:“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杨惊注:“齐,谓同力。”《涉江》:“齐吴榜以击汰。” ❸ 等同,齐同。《穀梁传·襄公二十九年》:“阍,门者也,寺人也,不称名姓。阍不得齐于人。”《盐铁论·地广》:“今俱是民也,俱是臣也,安危劳佚不齐,独不当调邪?”“不齐”即不等同。《九叹·怨思》:“光明齐于日月兮。” 齐qí磨眼。比喻漩涡。《庄子·达生》:“与齐俱入,与汨偕出。”陆德明释文引司马注:“齐,回水如磨齐也。” 齐qi齐备 齐步 齐唱 齐给(gei) 齐楚 齐飞 齐集 齐姜 齐截齐眉 齐鸣 齐名 齐全 齐心 齐整 齐奏 归齐 聚齐1 看齐取齐 一齐 找齐 整齐 齐步走 齐齿呼 齐眉穗儿 保不齐 大概齐 齐大非偶2 齐东野语 齐家治国3 齐齐整整 齐头并进 齐心协力 齐烟九点4 齐抓共管 并驾齐驱 等量齐观 举案齐眉 双管齐下 参差不齐 良莠不齐 齐(一)qí (二)jì (三)zhāi【辨形】 下是,不写作‖。 6画。象形。 【辨义】齐(一)qí ❶一起,同时:齐唱|齐射|齐声|齐头|齐奏|齐打伙儿|齐头并进|齐足并驱|一齐|百花齐放|比翼齐飞|并驾齐驱|金鼓齐鸣|双管齐下|万马齐喑(yīn)。 ❷ 整齐: 齐步|齐楚|齐截|齐一|齐整|齐步走|齐刷刷|齐展展|齐崭崭|齐臻臻|看齐|整齐划一|参差不齐|良莠(yǒu)不齐。 ❸同样,一致:齐观|齐名|齐心|齐眉穗儿|齐心协力|比量齐观|等量齐观|洪福齐天|地丑德齐。 ❹ 数量、长度、高度相等:齐着|齐齿呼|取齐|找齐|举案齐眉|积甲山齐。 ❺ 治理:齐家|齐理|齐家治国|修齐治平。 ❻ 集合:齐集|会齐|聚齐|取齐。 ❼ 全:齐备|齐截|齐全。 ❽ 朝代名:北齐|南齐。 ❾ 周朝国名,在今山东北部和河北东南部。 ❿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所建国名。 ⓫指合金(旧读jì): 锰镍(niè)铜齐。 ⓬姓。 〔齐民〕平民。 〔齐巧〕〈方〉恰巧,正巧。 〔齐账〕结账。 〔齐州〕指中国:齐烟九点。 〔齐墩果〕即油橄榄。 〔归齐〕〈方〉结果,结局。 (二)jì调味品。 (三)zhāi 〈古〉通“斋(zhāi)”。斋戒。 【辨析】三音主要区别是: 一、词性有所不同:齐(一)qí构成形容词、动词、名词、副词,并作形容词性、动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jì只作名词;(三)zhāi只作动词。 二、适用范畴不同:齐(一)qí表示事物状态和动作行为,并用于朝代名、古国名、金属名、姓氏等;(二)jì指食物;(三)zhāi指宗教或迷信活动。 三、字音沿革状况不同:齐(一)qí是古今传承字音,现代仍常用;(二)jì多见于文言语词,现少用;(三)zhāi是“斋(zhāi)”的通假字音,只用于古语词。 齐qi❶整齐:架子上的书摆得很~|横着放上下不~,竖着放就~了。 ❷同样;与…一致;一起:人心不~,便办不好事情|~人高的青纱帐是打游击的好地方|~着田埂边挖一道沟|全民~动员。 ❸全;完备:人都到~了|工具已收拾~了|出发前再检查一下人和装备~不~。 齐qí❶齐全;齐备:今儿来的这么~,到像下帖子请了来的。(四五·1025)这屋里我正想各色都~了,就只少药香,如今恰好全了。(五一·1201) ❷副词,表示同时,一块儿:只听一棒锣鸣,诸乐~奏。(十四·290)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来抛闪。(五·115) ❸充当补语,表示齐全:一时众姊妹来~,宝玉只嚷饿了,连连催饭。(四九·1144)一时,又有人来回说,“两口棺槨都做~了,请老爷出去看。”(二五·577) ❹与某一处取齐:那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胸。(二一·460)晴雯拭泪就伸手取了剪刀,将左指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根铰下。(七七·1917)
齐qí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三垣(三) > 齊 齊 qí 齐qí旧时道士谓吃。《切口·巫卜》:“齐: 吃也。” 乱;齐、整○乱luàn(形)没有秩序;没有条理:错~|紊~|零~|纷~|杂~|蓬~|混~|~七八糟|眼花缭~|快刀斩~麻。 ●齐qí(形)整齐:排~|摆~|堆~|~整如一|衣冠~楚|齿如~贝。 ●整zhěng(形)整齐:~洁|匀~|齐~|严~|工~|好~以暇|衣冠不~|规规~~。 齐qí〖名词〗 一、古国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东省北部,开国君主是吕尚,姜姓,建都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初期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国力富强,成为霸主。后君权为田氏所夺,传到齐威王,进行改革,国力强盛,打败魏国,开始称王,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21年为秦所灭(98)。《石碏谏宠州吁》: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庄公从齐国娶了太子得臣的妹妹,叫庄姜,很美丽,却没有孩子。《郑子家告赵宣子》:文公二年,朝于齐。——文公二年,到齐国朝见。《触詟说赵太后》:赵氏求救于齐。——赵国向齐国求救。 二、地区名。今山东省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及胶东半岛地区,为战国时齐地,汉以后仍沿称为齐(4)。《光武帝临淄劳耿弇》: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这两个地方都是齐地的西界,功劳也足以相比。《留侯论》: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当韩信打败齐便想自己做齐王的时候,汉高祖发怒,怒气在语言和脸色上都显现出来。《司马季主论卜》:丹枫白荻,昔日之蜀锦齐纨也。——[今天的]红枫和白荻,就是从前的四川的锦缎和山东的细绢啊。
齐qí〖动词〗 一、整治(6)。《酷吏列传序》: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用政令来诱导人民,用刑法来整治人民。《原道》: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想治理他的国家的人,一定要先整治好他的家庭。《梓人传》:齐其法制而整顿焉。——整治国家的法律制度来整顿他们。 二、相同,等同(2)。《滕王阁序》:呜呼!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唉! 时运不等同,命途又多挫折。《阿房宫赋》: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同一天之内,同一座宫室之中,气候却不相同。《喜雨亭记》:以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他们的喜事大小不等同,可是他们表示永不忘记是完全一样的。 三、把……看成一样(1)。《兰亭集序》:齐彭殇为妄作。——把像彭祖那样长寿和一般人的短寿看成一样是荒诞的。
齐qí〖副词〗 表示几个主体具有同样的动作。可译为“一齐”(1)。《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天边的晚霞和水边的孤雁一齐飞翔。 齐齊qí❶ 整齐,一致。如“参差不齐”。《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物之情也。”杜牧《阿房宫赋》:“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 ❷ 使整齐,整治。《荀子·富国》:“必将修礼以~朝,正法以~官,平政以~民。”《礼记·大学》:“欲治其国者,先~其家。” ❸ 相同,一样。《吕氏春秋·观世》:“与我~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姚鼐《登泰山记》:“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 ❹ 齐全,完备。《荀子·王霸》:“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从服,无它故焉,四者~也。” ❺ 一齐,一起。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林嗣环《口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作。” ❻ 周代诸侯国国名。《曹刿论战》:“十年春,~师伐我。” 另见886页zhāi。
齐齊zhāi斋戒,祭祀或典礼前洁净身心以示虔敬。后来写作“斋”。《论语·乡党》:“~必变食,居必迁坐。”(变食:指改变平时的饮食。)《孟子·公孙丑下》:“弟子~宿而后敢言。”(齐宿:先一日斋戒。) 另见468页qí。 齐*齊C6EB (一)qi❶整齐:参差不~/队列排得很~。 ❷同样;并列:李白与杜甫~名/~心合力。 ❸到达同样的高度:趟着~腰深的水,走到对岸/河水涨得~了岸。 ❹一起,一块儿:并驾~驱/百花~放。 ❺完备;完全:~备/人来~了,可以开会了。 ❻和某一点或某一标准取齐:他抡起斧子,将小树~根砍断/~着操场边种上一排小树。 ❼<文>整治:欲治其国者,先~其家(《礼记》)。 ❽<文>定限:百年寿之大~(《列子》)。 ❾<文>古国名,在今山东省北部和河北东南部。 ❿<文>朝代名,指北齐或南齐。(11)<文>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所建国号。(12)姓。 (二)ji<文>❶与“剂”同。1. 调和: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药也。2. 调味品:凡~,执之以右,居之以左(《礼记》)。 ❷合金:金有六~: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周礼》)。 (三)zi<文>下衣的边:两手抠衣去~尺(《礼记》)。 (四)zhai<文>与“齋(斋)”同。❶斋戒:~三日,乃见其所为~者(《礼记》)。 ❷庄重;肃敬:思~大任,文王之母(《诗经》)。 迅速 迅速快(快速;疾快) 迅(迅疾;迅急;迅快;迅忽;迅即;迅拔;云迅) 讯(讯疾) 疾(疾速;疾捷;疾急;风疾;齐疾;漂疾;峻疾;欻疾; 疾) 速(速速;速快;速疾;速蹔;~急;峻速;逡速;齐速;严速;暴速) 急(急速;急疾;急捷;急剧;急遽;径急) 倏(倏地;~已半截)星(星速;星奔;星流;星奔川鹜) 攸(~然而失) 驶 骏(骏骏) 骤 锐(~减) 激(激疾)遄(遄急;遄速;遄迅;遄疾) 嘌 慓(慓疾) 捷 疌 偻 惕匆 驺 齐(齐肃) 给 利(洒利;麻利;马利) 浰 騞(騞然)逸(逸速) 紧 超(超捷) 电(电迅;电游;电透;电速;电奔;走电;逐电;乘电;驰电;闪电;掣电;追电;电火行空) 曶(曶曶;曶霍) 忽(忽骤;翛忽;眒忽;淹忽;殗忽;超忽) 瞥(瞥地;瞥然;瞥尔) 飙 飘(飘疾) 撍 憯(憯遫) 暗(暗忽) 躁(躁疾;躁速) 机(机发;机骇) 赴 遫 敏 霍 翾豁 騞(騞然) 猋 风驰 风旋风行 风举 风厉 风迈 风发驱风 攒风 奔马 麻俐 麻溜雷奔 雷驰 驰光 蹑影 应声骎骎 呼响(捷于~) 扑的 发越 云骧 景靡 遽尔 凌遽 咄嗟(~便成) 咄唶 发越 遄迈 离弦 飞星 飞风 飞驰 蠲忙 弦上箭 翣翣眼 日行千里 风车雨马 风车云马 风车野马 迅速而敏捷:迅捷 迅速而剧烈:急剧 轻易迅速:翻掌 轻捷疾速:轻迅 敏捷迅速:捷疾 捷速 给数 矫健迅速:雄驶 飘忽迅疾:飘迅 猛烈而迅速:猛迅 凶猛迅速:风回电激 迅速而猛烈:疾(悍疾;暴疾;~言厉色;~风迅雷) 虎 豪 迅烈 迅激狂剧 雕腾 电骇 霆骇 悍急悍亟 暴厉 振厉 彪彪 飘暴急激 迅猛 迅猛的样子:震震 雷厉 急速而猛:骤(~雨;风驰雨~) 严厉迅速:震踔 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风驰电掣 风驰电卷 风驰电骋 风驰电逝 风驰电赴 风驰电迈 风驰电击 风驰电掩 风驰霆击 风驱霆击风驱电击 风驰雷行 风掣雷行风掣电驰 风行电掣 风行电击风行电扫 风行电照 驱风掣电电掣风驰 电卷风驰 电骇风驰电照风行 电击飙逝 电迈飙驰电掣风驰 追风逐电 追风掣电追电逐风 飙驰电掣 飙驰电击飙驰电激 飙驰电迈 飙驰电骛飙行电掣 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风掣雷行 像风那样回旋,像闪电那样迅速:风回电激 风旋电掣 像流星闪电那样迅速:星驰电发 星驰电掣 星驰电驱 星驰电走 星驰电急 星飞电急 星驰电迈 星掣电驰 星行电征 星奔电迈 电掣星驰 电卷星飞 流星掣电流星飞电 像风吹过那样迅速:一阵风 如暴风之迅疾:猋迅 像风云那样迅速:风驰云走 急促疾速:齐箫 急骤,急速:轻骤 快速,迅速:快当 星夜,急速:星宿 快速有力:劲疾 电闪雷鸣 迅速的样子:蹶(~然而起) 濈 飂(飂戾;飂泪) 跃 戾 翼 闼尔 纵纵 肃肃 曜曜 慓慓 给给疾疾 欻吸 欻忽 吸欻 吸然翕曶 翕忽 噏忽 飙忽 忽焉帅然 倏尔 倏眒 湛淡 凄浰瞥列 檄籴 绚练 歙砉 撇烈飘飘 飘忽 霍曶 欻霍 倏霍挥霍 翕霍 倏然 忽忽 电驰馺娑 倩浰 憿籴 刷拉(脸~地红了) 霅晔 飒飒 飒然 飒沓飒焉 (速度非常快:迅速) ☚ 快捷 非常迅速 ☛
整齐 整齐正(四方四正) 齐(齐平;齐截;齐整;平齐;齐割扎;齐蓁蓁) 不乱 规则 整娖 周整 整齐一致:划一(整齐~) 齐刷刷 整齐均一:齐均 有规则,整齐:规整 纵横整齐:引绳棋布 崭新整齐:新整 平正或平坦整齐:平整 平正 端庄整齐:端整 规矩整齐:规整 规正 匀称整齐:匀整 细致整齐:恭(恭正) 工整 鲜明整齐:鲜整 茂密整齐:森整 华丽整齐:华整 宏伟整齐:宏整 精良整齐:精严 精整 整齐而严明:齐明 整齐分明,毫不紊乱:犁然不紊 十分整齐:井然 大齐 斩齐 崭齐 截齐 齐展展 刀斩斧截 整整齐齐一齐二整 像平板一样端正整齐:板正 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齐:一丝不乱 极平整:斩平
另见:均匀 整洁 整肃 ︱不齐 乱 ☚ 整齐 整齐的样子 ☛
整治 整治治(治造;疗治) 缮 整(整析;料整;修整;肃整) 齐(齐整;齐正) 葺(葺治;葺理) 诊 饰饬(检饬) 讨 诘 沐 纂修 侍弄 缉治 缉理 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齐家治国 治国齐家 整治弊端:釐弊 整治饮食:修治 整饬,整治:整顿 教化整治:化正 训练整治:训治 训齐 训讨 扶持整治:扶整 匡政整治:匡饬 调弄整治:调整 摆布整治:摆治 清除整治:薅栉 整治使变化:饬化 整治使有条理:整饬 整齐 整治繁乱使有条理:爬梳 整治使清洁:整洁 整治以得其平:等平 用道德加以引导,用礼教加以整治:导德齐礼 严加整治:严饬 肃截 铲治 精心整治:匠理 (整顿,治理:整治) ☚ 治理的程度 治事 ☛
告诫 告诫诫(诫饬;诫敕) 敕(申敕) 警诰(诰戒;诰诫;诰毖) 诏 誋 鞠 革 箴 勑 饬(申饬) 儆戒(戒敕;戒饬;戒惩;诤戒;申戒;告戒) 齐 风示 晓示 训语 谕告 属令 毖勅 告诫,教育:诰教 告戒自己:敕勑 自勑 告诫世人:戒世 诫世 誓师,告诫世人:誓众 母亲的告诫:母敕 君上对臣下告诫:训敕 训勑 称官吏之告诫:官箴(不辱~) 神灵的教诲告诫:灵训 训导告诫军旅:训誓 临终告诫:遗敕 告诫使明白:诫喻 告诫使警觉:警告 告诫使觉悟:警悟 告诫人要谨慎莫自大:夹着尾巴 告诫人不要骄傲:月满则亏 告诫人在鼎盛时要谨慎:持盈保泰 告诫人多言会失误:言多必失 告诫将有灾祸:鞠凶 鞠讻 (警告劝诫:告诫)
另见:警告 警戒1 劝诫 ☚ 告诫 劝诫 ☛
行动 行动发(发动) 进止 进趋 行践 开张 表示行动:那么着 那么样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动:相(~劝;~助) 表示同时行动:齐(齐齐;一齐;齐大呼;齐打忽;齐铺铺;齐打伙儿)顿党 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迳自 径自 同样行动:齐行 共同行动:偕作 同起 两人相互配合,共同行动:一鼓一板 一拉一唱 一唱一拉 一吹一唱 自由行动:自便 让其获得解放,自由行动:开笼放雀 独自行动:自擅 随便行动:妄行 不按事理而妄行:径绝 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来行动:因势而动 遵循道理行动:顺行 暗中行动:窃起 偷偷地行动,不让别人知道:避人耳目 白天潜藏起来,夜间出来行动:昼伏夜游 迅速地行动:飘扬 行动往来自由,没有任何阻碍:骋迹 七纵八横 横驱别骛 纵横驰骋 纵横驰骤 行动积极而活泼:活跃 愚味地行动:暗行 停止或结束行动:收旗卷伞 收锣罢鼓 收拾东西,停止行动:收刀捡卦 收刀拣卦 收刀检卦 (为实现某种意图而具体地进行活动:行动)
另见:实现 意图 进行 活动2 ☚ 行动 采取行动 ☛
并列 并列并(并排) 骈 齿(齿列;齿班;齿躐;齐齿;隶齿) 比(比并;次比) 齐(齐齿;齐列;齐班) 方 同列 平列 軿列 两种事物平列:两(势不~立) 表示并列关系:或(~者;~诸) 既 也且 又 以 亦 及 而 并 将(~信~疑) 与 和 暨 等同,并列:侪 同列,并列:班行 并列的样子:肆肆 (平行排列:并列) ☚ 排队 排列状况 ☛
相同 相同同(同一;同样;同等;从同;符同) 一(一致;如一;划一;齐一;一般般) 齐(齐契;齐同;齐衡) 壹 通 均 合辙 侔拟 相侔 相若 无殊 相如 相伦 相兼 相犹 相等 等头 等类 等之 符合 符协 不二 靡贰 齐等,等同:比侔 表示同样:亦 也(~是) 表示两事物相同:划等号 不该相同而相同:雷同 基本相同:相差无几 没有什么区别:别无二致 彼此类似,基本相同:相类相从 大致相同:略同(所见~) 相仿 主要方面相同:大同 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大同小异 完全相同,没有两样:一模一样 一式一样 一模二样 极为相当,毫无差异:针锋匹敌 没有差异,完全相同:同出一辙 趋向相同,考虑却各不相同:一致百虑 百虑一致 (彼此无差别:相同)
另见:相像 相当 ☚ 相同 一致 ☛
表示发生 表示发生有(~病;~羔) 表示前后动作紧接着发生:随(~后;~时) 表示不常发生:难得 表示不一定会发生而发生:偶(偶然) 傥(傥或) 间或 有时(~候) 表示在同一时间里同时发生:齐(一齐) 表示同一行为、动作再次发生:重(重新)复(复发;仍复;又复;尚复;反复) 再(再发;仍再;复再) 又从新 表示动作突然发生:霍地 表示曾经发生过什么情况:来着(说什么~) 表示在某一时间之前发生:已(已经) 表示曾经发生,但未延续到现在:过(学~;看~) ☚ 发生 表示事情的发生 ☛
调和1 调和1调(调平;调合;调谐;平调;融调) 协(甚为~和) 和(和协;和合;和通;和同;和调;和穆;融和;协和) 齐 均(均和) 谐(谐和;谐合) 燮(~理) 勰 雍(雍和) 亭 和 辑洽 胹合 盐梅 人事和协:人和 物和 众和 笙磬同音 顺从和协:顺和 相安,和协:共亿 吉庆和协:庆洽 均衡调和:钧调 融洽调和:陶洽 调协的样子:翕翕 绎绎(~之辔) (配合得适当:调和) ☚ 配合2 协调2 ☛
朝代 朝代朝(王朝;皇朝;唐~) 代(明~;清~) 时(宋~) 中国朝代名:夏(夏朝) 商(商汤;殷商) 周(东~;西~) 秦 汉(东~;西~) 魏 蜀 吴 晋(西~;东~) 宋 齐 梁 陈隋 唐 辽 金 元 明 清 一个朝代:一朝 一姓 一个君主统治的时期:朝(康熙~) 过去的各个朝代:历代 历朝 历政历叶 以前的朝代:前代 曩叶 前一个朝代:前朝 被本朝战胜而灭亡的朝代:胜朝 胜代 在位皇帝的朝代:当代 当时那个朝代:当朝 本朝 国朝 尊称本朝:圣朝 历史上的各个朝代:累朝 政治清明的朝代:治朝 兴盛的朝代:熙朝 盛朝 两个不同的朝代:云鸟 更换朝代:更姓 易姓 迁鼎 鼎革 改朝换代 更姓改物 改元正位 改元正号 改姓易代 改朝换姓 帝王初即位改元:履端 更易朝代或年代:换代 过手 (建立国号的君主统治的整个时期:朝代)
另见:宫殿 皇帝 朝廷 ☚ 古代 人生各时期 ☛
集合 集合集(会集;引集) 齐(齐集) 合(杂合;畴合;鸠合) 纠(纠合;纠结) 集合兵丁:鸠兵 军队等集合到一处:集结 屯聚 屯集 聚集,集结:赘结 屯结 在约定地点集合:聚齐 取齐 从四面八方迅速集合在一起:云集 云合云族 云聚 霞集 贤者云集:龙集 检阅集合:简集 如数集合:聚齐 (许多分散的人或物聚在一起:集合)
另见:聚集 集中 ☚ 集合 纠集 ☛
达到某种高度 达到某种高度达到高处:穷高 达到同样高度:齐(~名;洪福~天) 阶段、级别等达到一定高度的:高级高等 达到较高程度:相当 可观 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到家(服务~) 不胜(~悲痛) 充分(~发展) 达到很高的程度:大有可观 达到最高限度:死(~力;~硬;~笨;~顽固) 入骨(恨~) 透骨 达到顶峰或最高境界:登峰造极 造极登峰 跻峰造极 达到最高点、最高限度:极(极端;极点;极度;极其;极顶;极致;之极;造极;过极;相极) 尽(~致;~量) 到顶 表示程度达到极点:不亦乐乎 程度达到极点:无以复加 事不有余 到了极点,无以复加:至矣尽矣 已经达到了极点:无以加之 ☚ 达到某种程度 达到某种境界 ☛
齐全 齐全齐(齐备;齐楚;齐整;齐截;齐齐整整) 全(全乎;周全) 完(完全;完备) 赅 备(备完;备具;备体;该备) 具(具备;毕具) 毕 庀 十 大成 完美齐备:美备 精美齐备:精备 齐备而详细:该密 样样齐全:无一不备 很齐全:应有尽有 一切该有的都有了:一应俱全 样样俱全,什么都有:十相俱足 各种各样的东西都齐全:色色俱全 各方面都齐全,没有遗漏:面面俱全 (事物的部分、品种应有尽有:齐全)
另见:具有 完全 完美 ☚ 齐全 完备 ☛ 齐齊qí;jì(一) 徂奚切,平齐。 ❶整齐,严整。《孙膑兵法·威王问》:“地平卒~,合而北者,何也?” ❷敏捷,敏疾。《商君书·弱民》:“~疾而均,速若飘风。” ❸整治,治理。《礼记·大学》:“欲治其国者,先~其家,欲~其家者,先修其身。” ❹相同,相等。杜牧《阿房宫赋》:“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 (二) 子计切,去霁。通“剂”。药剂。《韩非子·喻老》:“在肠胃,火~之所及也。” 齐?—1197金将领。宗室。本名扫合,穆宗盈歌曾孙,宁州刺史胡八鲁之子。大定中,以族次充司属司将军,授同知复州军州事,累迁刑部员外郎。建言:禁围猎,令民耕种。章宗即位,改户部员外郎,出为磁州刺史。政绩卓著。明昌三年(1192年),为兖王傅。四年,授山东东、西路副统军,兼同知益都府事,转彰化军节度使。六年,为利涉军节度使。为上京留守。承安二年(1197年)辞官。与丞相完颜承晖齐名。 齐❶ (qi其)。 ❶同平。引伸为正常。《素问·五常政大论》: “其收齐。”原文指收气与长、化之气相平,意即收气正常。 ❷通脐。肚脐。《素问·腹中论》: “此久病也,难治。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 ❷ (ji济)。通剂。药剂。《素问·玉版论要》: “必齐主治。” 即用药剂治疗。《灵枢·终始》:“其时为齐。”齐,指针刺的刺数和深浅的程度。古以针为砭剂,相当于服药的剂数。 齐齐,通剂、脐。
齐“乳齐” 之伪,即 “乳剂”。“”,音孛。 齐 齐国名。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纣,封吕尚于今山东临淄,其封地称齐。自共和 (公元前841年) 起历武公、厉公、文公、成公、庄公、釐公、襄公、桓公、孝公、昭公、懿公、惠公、顷公、灵公、庄公、景公、晏孺子、悼公、简公、平公、宣公、康公22侯王,及悼子、和子、齐侯剡、恒公、威王、宣王、湣王、襄王、齐王建9侯王,共31侯王620年。至公元前221年被秦所灭。 ☚ 七政 耆 ☛ 齐 齐先秦时期诸侯国名。姜姓,吕氏。公元前11世纪西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开国君主是吕尚。建都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春秋初期,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内修政治,外争霸权,国力雄强,成为首霸之国。齐灵公在位时期,前567年,灭莱国,势力扩展到山东东部。疆域有今山东偏北大部,兼河北东南部,东临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春秋末年,君权逐渐被大臣陈氏 (即田氏) 篡夺。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田和传三代至齐威王,改革内政,国富兵强。前341年,齐威王任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师,于马陵 (今山东范县西南) 大败劲敌魏国,再次称王,成为 “战国七雄”之一。前288年,秦昭王自称西帝,而尊齐湣王为东帝。两年后,齐湣王灭宋,国势大增。前284年,燕将乐毅统率燕、秦、韩、赵、魏五国之兵伐齐,结果连拔齐70多城,尽管后来又被齐将田单收复,但从此国力大损,无法与强秦抗衡了。前221年,秦将王贲自燕乘胜攻齐,在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攻破齐国,俘虏了齐王建,齐亡。 ☚ 越 韩 ☛
齐 齐谥号。君主与大臣之美谥。《逸周书·谥法》曰: “执心克庄曰齐,辅轻供就曰齐。”郑樵《通志·谥略》把“齐”列为上谥。 ☚ 类 温 ☛ 齐qí❶整齐。如:着装整齐,动作整齐划一。 ❷同齐,同样,同长。如:齐岸高;齐心协力。 ❸一起,同时。如:万炮齐轰,百花齐放,一齐动手。 ❹全,完备。如:作战物资齐备;人员到齐。 ❺跟某一点、某一直线取齐。如:齐根剪断;齐边裁开。 ❻周朝国名,在今山东北部和河北东南部。 ❼姓。 齐 齐❶古国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东北部。始受封君主为姜尚(因封于吕,又称吕尚),都于营丘(今临淄北)。春秋初期,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富国强兵,成为霸主。公元前567年,齐灵公将疆土扩到山东半岛,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关(今临朐沂水界上)和泰山,北到无棣一带。后来崔、庆、栾、高等卿大夫争权,相继灭亡,君权归田氏。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不久齐威王即位,任用邹忌,变法改革,国力强盛,后起用军事家孙膑,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击败魏国,开始称王,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此后作为东方霸主与秦国长期对峙。公元前284年各国联合攻齐,齐被燕将乐毅攻破,从此日趋衰落,公元前221年为秦所灭。 ❷地区名。今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及胶东半岛地区,为战国时齐地,汉以后仍沿称为齐。 ☚ 凫山 齐州 ☛ 齐qí❶同平。引伸为正常。《素问·五常政大论》: “其收齐”。原文指收气与长、化之气相平, 意即收气正常。 ❷ 通脐。肚脐。《素问·腹中论》: “此久病也, 难治。居齐上为逆, 居齐下为从”。
齐qí❶同平。引伸为正常。《素问·五常政大论》: “其收齐”。原文指收气与长、化之气相平, 意即收气正常。 ❷ 通脐。肚脐。《素问·腹中论》: “此久病也, 难治。居齐上为逆, 居齐下为从。” 齐(齊)jì [书] ❶ (调味品) flavouring;seasoning;condiment ❷ (合金,此义今多读 [qí]) alloy 另见 see also qí。
齐(齊)qíⅠ ❶ (整齐) neat; even; uniform : 把桌子摆 ~ arrange the tables in an orderly way; 长短不 ~ not of uniform length; 剪得很 ~ be evenly trimmed; 整 ~ neat and tidy ❷ (同样; 一致) alike; similar: 人心 ~, 泰山移。 When people work with one mind, they can even remove Mount Taishan. ❸ (完备; 全) all ready; all present: 客人都来 ~ 了。 The guests are all present. 一切准备 ~ 了。 Everything is ready. Ⅱ (达到同样高度) reach the height of; on a level with; be flush with; on the same plane with: 河水 ~ 岸。 The river is flush with its banks. 水深 ~ 腰。 The water comes up to my waist.; The water is waist-deep. Ⅲ (一块儿; 同时) together; simultaneously: 男女老幼 ~ 动手。 Men and women, old and young, all pitched in. 万炮 ~ 发。 All the batteries fired at once. Ⅳ (跟某一点或某一直线取齐) along: 把玉米秆 ~ 着根儿砍断 cut the cornstalks right down to the roots; ~ 着边儿画线 draw a line along the edge Ⅴ ❶ (周朝国名) Qi, a state in the Zhou Dynasty ❷ (南齐) the Southern Qi Dynasty (479-502), one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❸ (北齐) the Northern Qi Dynasty (550-577), one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❹ (姓氏) a surname: ~ 白石 Qi Baishi 另见 see also jì。 ◆齐备 all ready; all complete; 齐步走 {军} quick march; Quick time, march!; 齐唱 singing in unison; unison; sing in chorus; 齐东野语 what folks say; cock-and-bull story; popular report; speech used by illiterate people; unreliable talk; vulgarism; 齐墩果 rice-shell; olive; 齐放 multiple shooting; 齐行 justification; 齐集 assemble; gather; collect; 齐家文化 {考古} the Qijia culture, a culture of the Chalcolithic period, relics of which were first unearthed at Qijiaping, Gansu Province, in 1923; 齐明 {物} aplanatic; aplanatism; 齐名 enjoy equal popularity; be equally famous; 齐齐整整 in good order; tidy; neat; 齐全 complete; all in readiness; 齐射 {军} salvo; volley; 齐声 in chorus; in unison; 齐投 {军} salvo; 齐头并进 do many things at once; advance side by side; advance together; do two or more things at once; go forward together; keep pace with; 齐心 be of one mind; be of one heart; 齐心协力 make concerted efforts; be all of one mind; bend their efforts in a single direction; be of one heart; hand to fist; hang together; join hands (with); make a united effort (to do sth.); pull together; put forth a united effort; They put their strength together.; work [struggle] as one man; work hard with one mind; work together with one will [heart]; 齐心一致 be uniform and one-hearted; 齐整 neat; uniform; trim; 齐抓共管 public participation; 齐奏 {音} playing (instruments) in unison; unison 齐 齐 (qí) 读剂 (jì)【齐】调配,调理。 例1 凡食齐视春时,羹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周礼·天官·冢宰·医师》) 译文 一般饭食应调配得像春天一样的温暖,肉食应调配得像夏天一样的热气腾腾,豆酱应调配得像秋天一样的凉爽,饮料应调配得像冬天一样的冷清。 例2 子之病其兴居之节舛,衣食之齐乖所由致也。(刘禹锡《刘宾客文集·卷六·鉴药》) 译文 先生的病大概是起居调节失度,衣服饮食调理不当所引起的。 【齐】剂量,分量。 例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周礼·天官·食医》) 译文 食医掌握下列饮食营养物质的调配分量,如六种谷食(黏黄米、粳米、高粱、麦、谷子、菰米)、六种饮料 (水、浆、甜酒、淡酒、酒酿、米汤)、六种肉食 (马、牛、羊、鸡、狗、猪)、多种美味食品、多种酱制品、八种珍贵食物 (八种精制的牲畜肉及米、黍饭) 等。 【齐】限度 (深浅度)。 例1 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者,各以其时为齐,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灵枢·终始》) 译文 春天邪气在皮毛,夏天邪气在皮肤深层,秋天邪气在肌肉,冬天邪气深入在筋骨,针刺这般疾病,应分别根据四时气候来调节针刺的深浅度。所以针刺肥胖人应按秋冬针刺的深浅度治疗,针刺体形瘦弱的病人应按春夏针刺的深浅度治疗。 例2 齐者,浅深之宜也。(《普济方·卷四百九·流注指微针赋》) 译文 所谓 “剂”就是针刺浅深的限度。 【齐】药剂。 例1 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如是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写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愈,可饮以至齐。如此者弗灸,不已,因而写之,则五藏气坏矣。(《太素 ·卷十四 ·人迎脉口诊》) 译文 元气亏损的病人,寸口脉、人迎脉都显示出气血虚少的现象,而且寸部脉与尺部脉又不相称,这样的病人气血都不足,治疗如果单纯补气则血愈耗,单纯泻血分之邪则气随而脱。遇到这种情况,可用甜味的药物调养,如果仍不愈,可用最有效的药剂给病人服。对待这种病人不能使用灸法,病未愈,随着使用泻法,则会使五脏功能完全破坏。 例2 臣意饮以火齐汤,一饮得前溲,再饮大溲,三饮而疾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译文 我淳于意把火齐汤 (即黄连解毒汤) 给病人服,服一剂就能解小便,服二剂尿量大增,服三剂疾病就痊愈了。 例3 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汉书 ·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译文 最佳药剂的功用,就像磁石吸铁一样效果明显。 例4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取肾者不必齐以寒,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观斯之故,或治热以热,治寒以寒,万举万全,孰知其意? 思方智极,理尽辞穷。呜呼!人之死者,岂谓命,不谓方士愚昧而杀之耶? (《素问 ·至真要大论》: “求其属也。”王冰注) 译文 治疗心阳衰微的寒证,不必纯用温热药剂,治疗肾阴不足的热证,不必使用寒凉药剂,但补益心阳,则阴寒自然消除,加强滋补肾阴,热邪自退。仔细观察一般医生治疗这类疾病所以不愈的缘故,或者是治疗热证始用寒凉药不愈,转用热药从治; 或者是治疗寒证始用温热药不愈,转用寒凉药从治,百治不愈,又有谁懂得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这个万无一失的道理?尽管医生绞尽脑汁,结果还是穷于应付。唉!病人死了,岂能都说成是天命该绝,难道不是医生愚昧而用药杀人吗? 按 剂,古作齐。《礼记·少仪》: “凡羞有湆 (湇) 者,不以齐。”郑玄注: “齐,和也。” 《礼记·月令》: “火齐必得。” 《释文》: “齐,才计反。” 《荀子·议兵》: “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之。”《管子·戒篇》: “是以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 《晏子春秋·外篇第七》: “齐之以味。”《韩非子·定法》: “而医者,齐药也。”《吕氏春秋·本味》: “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高诱注: “齐,和分也。” 《史记·孝武本纪》: “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索隐》: “齐音剂。”《淮南子·齐俗》: “齐味万方。” 先秦古籍中出现的剂字为后人所改。《吕氏春秋·知士》:“静郭君善剂貌辨。”《战国策·齐一》剂作齐。 《说文·齐部》: “齐,禾麦吐穗上平也。”本义是整齐。由于烹调食物原料、辅料必须搭配均匀,五味必须调和,与整齐相似,又可引申为调配、调理。《礼记·少仪》: “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以左。”郑玄注: “齐谓食羹酱饮有齐和者也。” 《荀子 ·议兵》: “未及和齐也。”杨倞注: “数子之术,未能及于和齐人心也。”由于调配的是食物也可能是药剂,又可引申为药剂。《论语·述而》: “若偶婴疾病,则慎其药齐以治之。”由于调配食物、药物其分量有一定的比例,则可引申为剂量、限度。《周礼·天官 ·亨人》: “亨人掌供鼎镬,以给水火之齐。”郑玄注: “齐,多少之量。”《列子·杨朱》: “百年者,寿之大齐。”以上诸意义,后来都写作剂。《后汉书·刘梁传》: “酸苦以剂其味。”李贤注: “《左传》剂作齐。”《世说新语·术解》: “合一剂汤与之。”余不赘述。 齐 剂是古今字, 而剂 齐又可构成同源字。 《说文·刀部》: “剂,齐也。”《尔雅·释言》: “剂、剪,齐也。”郭璞注:“南方人呼剪刀为剂刀。”蒋礼鸿说: “ (《尔雅》) 这部书再早也不能早于战国,而其中必有汉人增加的东西在里面,也就是说,到了汉代才有完整的 《尔雅》定本。” (《古汉语通论》 35页) 这说明 “剂”是后出字。但 “剂”又有齐义,与 “齐”语源同。《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但头汗出,剂颈而还。”剂与齐同义。 古音齐、剂皆属从母脂部。 ☚ 其 齐 ☛
齐 齐 (qí) 读斋 (zhāi)【齐】斋戒。 例 雷公问於黄帝曰: “细子得之受业,通 《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远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於意矣。《外揣》言 ‘浑束为一’,未知其所谓也?夫大则无外,小则无内,大小无极,高下无度,束之奈何?士之才力或有厚薄,知虑褊浅,不能博大深奥,自强於学未若细子。细子恐其散於后世,绝於子孙也,敢问约之奈何?”黄帝答曰: “善乎哉问也! 此先师所禁,坐私传之也。割臂歃血为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齐乎?”雷公再拜而起曰: “请闻命矣。”於是乃齐宿三日而请曰:“敢问今日正阳,细子愿以受盟。”黄帝乃与俱入齐室割臂歃血。黄帝祝曰: “今日正阳,歃血传方,敢背此言者,必受其殃”。(《太素·卷十四·人迎脉口诊》) 译文 雷公向皇帝问道: “我有幸能够听您传授医学技术,通读了 《九针》六十篇,早晚勤奋学习,初时把串联书简的绳子都翻断了,日久简籍都弄脏了。但是,我仍坚持不放弃诵读,即使如此还不能全面理解书中深意。《灵枢·外揣》 中说的 ‘高度概括为一个纲领。’ 我不知它讲的是什么内容? 医理博大而精深,其外延是无穷无尽的,其内涵也是最精深的,博大与精深都没有极限。如何找到一个高度概括的纲领呢?一般人的才能有大有小,有的知识浅薄,考虑不周,不能领会博大精深的医理,不能像我一样顽强地学习。我唯恐这博大精深的医理在后世散失,在子孙后代中湮灭而不传,因此斗胆询问如何找到一个高度概括的纲领呢?”黄帝回答说: “你问得很好,这是先师告诫不要轻易传授的纲领,因此只能秘密地传授给你,但必须割臂取血口含以表盟誓。你如果想得到这个纲领性的医理,何不诚心斋戒准备接受呢?”雷公一再礼拜然后站起来说: “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雷公于是斋戒独宿三天后向黄帝请求说: “我斗胆请示,愿在今天中午来履行受教前宣誓仪式。”黄帝于是和雷公一同进入祭室,双方割臂取血口含以表盟誓。黄帝致咒词说: “今日中午,先表盟誓然后传授医理要法,如有一方违背誓言,以后必然受到惩罚。” 按 斋,古作齐。《易·系辞上》: “圣人以此齐戒。”王弼注:“洗心曰齐。”《释文》: “齐,侧皆反。” 《诗·国风·采苹》: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释文》: “齐,本亦作斋,同,侧皆反。”《周礼·春官·司服》: “其齐服有玄端素端。” 《礼记·王制》:“天子齐戒受令。”《释文》: “齐,本又作斋。” 《礼记·郊特牲》:“孔子曰: ‘三日齐。’” 《释文》: “齐,本又作斋,同,侧皆反。”《仪礼·士冠礼》: “齐则缁之。” 《论语·乡党》: “祭,必齐如也。”孔安国《传》: “齐,严敬貌。”《孟子·公孙丑下》: “弟子齐宿,而后敢言。”《荀子·礼论》: “大昏之未发齐也。”《管子·小匡》: “十日齐戒。” 《庄子·在宥》: “乃齐戒以言之。” 《释文》:“齐,本又作斋,同,侧皆反。”《左传·昭公十三年》: “使五人齐。”《史记·齐世家》齐作斋。《地穀梁传·庄公三十二年》: “以齐终也。”《释文》: “齐,本亦作斋。”《国语·周语上》: “其君齐明衷正。”《说苑·辨物》齐作斋。《史记·礼书》大昏之未废齐也。《汉书·艺文志·蓍龟序》: “解於齐戒。”颜师古注: “齐读曰斋。” 先秦古籍出现的斋字为后人所改。《论语·述而》: “子之所慎,斋战疾。”《释文》皇侃本斋作齐。《庄子·人间世》: “斋,吾将语若。”《释文》斋作齐。 《说文·齐部》: “齐,禾麦吐穗上平也。”本义是整齐,引申为斋戒 (戒洁)。后来写作斋。《说文·示部》: “斋,戒洁也。”朱骏声说: “经传多以齐为之。” (《说文通训定声·履部》) 这说明斋是后出字。 古音齐、斋皆属脂部,叠韵。齐属从母,斋属庄母。 ☚ 齐 去 ☛ 齐金在中原建立的傀儡政权名,俗称伪齐。金灭北宋之后,迫于汉族人民的反抗,先立伪楚。伪楚废后,继于天会八年(1230)九月戊申,册宋降臣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都于大名(今属河北)。命其“世修子礼”。以李孝扬权左丞,张柬权右丞兼吏部侍郎,以子麟提领诸路兵马知济南,前太原尹张孝纯守尚书右丞相,以弟益为大名留守。十一月二十三日建元阜昌。辖区约当今河北南部及山东、河南、山西的局部地区。阜昌二年(1131),金又以陕西地赐之。三年四月,迁都于汴。七年(1136)九月,佥乡兵30万,号70万替金攻南宋,大败于濠、寿之间,失军车7000辆、船700艘,亡殁散走者大半,丧器甲、交钞、军需犒设之物不可胜记。八年(1137)十一月丙午,金熙宗完颜亶废齐国,降封刘豫为蜀王,以齐国尚书省为金国行台尚书省。豫在位8年,割剥百姓,下至昌优,无不日纳官钱,其废时,有马4200匹,钱9870余万缗、绢270万匹,金120万两,粮90万石。父子皆外示节俭,而内为淫逸佚,以献女、献妻得官。传一帝,凡8年。 齐(1)国名。姜姓,始封之君为吕尚,建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桓公时(前685—643年在位)称霸中原,并南征楚国,订立召陵之盟。晋国强盛后,常联楚抗晋。战国早期,田氏夺取君权,国力强盛。齐境越泰山而南,与楚、越在泗水流域对峙。齐湣王初年,联合韩、魏大破楚师。后又攻灭宋国。公元前284年,乐毅破齐,国势转衰。公元前221年为秦所灭。(2)参见“斋”。 齐衰丧服名。五服之一。以粗麻布制成,缉边缝齐,故称齐衰。为继母、慈母服斩衰三年,为祖父母、妻、庶母服齐衰一年,为曾祖父母服齐衰五个月,为高祖父母服齐衰三个月。衰,通“缞”。
齐❶古国名。❶西周初封国。姜姓,开国君主为吕尚,都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占有今山东北部之地。春秋时齐桓公首先称霸,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后衰微,公元前221年为秦所灭。
❷秦末割据政权。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田儋起兵定齐故地,自立为齐王,都临淄(今淄博市东北临淄北)。秦亡,项羽分封诸侯,徙田儋后人田市为胶东王,都即墨,另立齐将田都为齐王,仍都临淄,立故齐王建孙田安为济北玉,都博阳,是为三齐王。后三齐之地尽为田荣所并,田荣亦自号齐王,公元前204年为韩信所灭。
❸西汉初同姓诸侯王国。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封庶长子刘肥置,治所在临淄(今淄博市东北临淄北),辖境相当今山东北部、东部之地。文帝十五年(前194年)齐文王刘则死,无子国除,地入汉。后时为国时为郡,至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终除为郡。
❹东汉诸侯王国。东汉建武十三年 (37年)改齐郡置,以刘章为齐王,治所在临淄(今淄博市临淄北),辖境当今山东淄博市及益都、临朐县地。建安十一年(206年),国除为郡。
❺南朝时国名。公元479年萧道成受刘宋禅,国号齐,史称南齐,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辖境当今长江、珠江流域之地。公元502年禅位於梁。
❻地区名。今山东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及胶东半岛地区,为战国齐故地,汉以后仍沿称为齐。 齐古国名。姜姓。周公东征胜利后,分封太公望(吕尚)于齐,定都营丘(山东监淄)。至齐桓公时,任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富国强兵。先制服鲁、郑二国,又出兵攻狄, “存邢救卫”,侵蔡、伐楚。公元前651年大会诸侯于葵丘(河南兰考),遂成为中原的霸主。其疆域东至海,西至黄河,南至泰山,北至无棣(河北盐山南)。春秋末年君权渐为权臣田氏所夺。前386年田和始列为诸侯,姜齐亡。田氏传至齐威王时,任用邹忌为相,进行改革,国力强盛。马陵之战大败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齐宣王至湣王时, 曾攻燕、败楚,与秦长期东西对峙,一度互尊为“帝”。前284年燕等五国联合伐齐,齐都被燕将乐毅攻破,国力从此衰弱。前221年为秦所灭。(参考图96) 齐qí❶ 齐镳并驱|齐东野语|齐傅楚咻|齐观等量|齐轨连辔|齐家治国|齐量等观|齐驱并骤|齐趋并驾|齐头并进|齐纨鲁缟|齐心戮力|齐心协力|齐整如一|齐足并驰|齐足并驱
❷ 修齐治平|一齐众咻
❸ 百花齐放|比量齐观|并驾齐驱|等量齐观|方驾齐驱|福寿齐天|鼓角齐鸣|洪福齐天|金鼓齐鸣|举案齐眉|兰桂齐芳|双管齐下|万马齐喑|修身齐家
❹ 参差不齐|福与天齐|怀贤思齐|见德思齐|见贤思齐|良莠不齐 齐qí (甲) (金) (篆) 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像三根排列整齐的麦穗,或穗头朝上,或穗头朝下,小篆中一根稍突出,并加两横,表示地面。隶书发生变化,左、右穗头变成正反两个“刀”。本义为整齐,平整,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ji 阳平:跻(跻身) 上声:挤(拥挤) 济(水名,源于河南,流经山东,黄河夺道入渤海,济南、济宁、济阳均因济水得名) 去声:济(同舟共济) 剂(药剂师) 霁(《说文》:“霁,雨止也。”) 荠(一种野菜) 鲚(俗称“凤尾鱼”) qí 脐(脐带) 蛴(蛴螬,金龟子的幼虫) 荠(荸荠) 相关链接 斋(zhāi),繁写为“齋”,是“齊”(“齐”的繁体)字之下加“示”,表祭祀,是会意字,意为祭祀时庄重、严肃。“齐”有庄严义。《正韵》说:齐,“庄也,肃也”。《礼记·祭仪》:“齐齐乎,其敬也;愉愉乎,其忠也。”“齐齐,整肃之貌。”
齐齊qí(6画)
  【提示】下边是一竖撇,一竖,不要写成两竖。 *齐(齊)qí6画 齐部 (1) 处于同一高度或直线上: 整~|~头并进|长短不~|麦苗长得很~。 (2) 与某一参照标准齐平:水~腰深|玉米已有~人高了。 (3) 使齐平: 取齐: ~步走|一刀~|~着线剪断。 (4) 同样;一致: ~心|等量~观。 (5) 一起;同时: ~奏|百花~放|大家~动手。 (6) 完备;全: ~备|~全|人来~了|东西还没有预备~。 (7) 〈书〉 合金: 锰镍铜~。 (8) 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东北部和河北东南部。 (9) 朝代名。 1. 南齐(公元479—502年)。 2. 北齐(公元550—577年)。 (10) 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所建国号。 齐齊qí甲骨文到春秋金文的象形字,象三个菱形在排列。西周以后金文有从皿、齐声的字,或从妻,三菱形就是妻头上首饰。古代妻与齐字通,齐字可说从妻省,又表音。头上音饰当然应较整齐,并且古代多长发,戴首饰时头发也较整齐。常指东西排平或排直。西周只后菱形下头常拉出一条直线,春秋末期以后常加两横,小篆、隶楷两横在两旁的竖中间,隶楷上面形多讹变,成斉字。草书简化,唐代以后的草书楷化成齐,从文下从一竖撇和一竖。宋代前后也作斉,多两横。现将齐作规范字。见《总表》。现代例如:庄稼长得很齐。组词如:整齐|看齐。引申为同时,一起。如:百花齐放|齐心。又指全,完全。如:预备齐了|人到齐了。古代又是斋的本字。读zhāi。 齐齊★繁◎常★常◎异
qí象形,甲骨文、金文象众多的麦子一块儿吐穗之形,金文3、小篆字形稍有增繁,隶定为“齊”。本义表示整齐一致。(一说象谷粒形,本义为谷子。)引申为达到一样的高度、没有差别、使一致、完备、副词(表示动作行为一致,相当于“一齐”)等,假借为姓。宋代俗字、《简化字表》简作“齐”,据草书楷化。 【辨析】 ❶以“齐”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qí:脐、蛴∣jī:跻∣jǐ:挤∣jì:济、剂、荠、霁、鲚∣chái:侪。 ❷“齐(齊)”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挤(擠)、荠(薺)、剂(劑)。齐 齊; 甲 金 篆 隶qí【析形】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字形像麦穗长得整齐的样子。小篆字形下面增加了两横表示地面。 【释义】《说文》:“禾麦吐穗上平也。”这里解释的是字形的意义,本义当是整齐。《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引申为一致。又引申为齐备、平等、平均等义。使参差变作整齐,则为整治,整理。[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graph character.In Oracle and Bronze Inscriptions,the character is shaped like ears of wheat growing in order.It was added two decorative lines at the lower part,which appears neater and more artistic,but the initial shape is not obvious. 【original meaning】In good order. 齐(1)〈动〉集合(人)。 《醒》四六: 次日准出状来,差了民壮~人。又八十: 请狄奶奶出来,~在个去处,屈尊狄奶奶这一宿儿,明日好打到,挂牌听审。 《聊·富》九: 李家~人,张春就听的说了。 (2) 〈介〉表示处所或时间的起点。从;自。 《金》六一: 伙计家有这个道理!~腰拴着根线儿,只怕过界去了。 《醒》八七: 我只是不合你过,你~这里住下船,写休书给我差人送的我家去就罢了。又九六: 你要不笑笑儿,我就拜你一千年,~如今拜到你黑,从黑拜到你天明。 <方>今北京、山东话有此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