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及鼻窦异物
鼻腔及鼻窦异物可分为内生性和外生性两大类。内生性异物有死骨、凝血块、痂皮等。外生性异物,又可分为植物性、动物性和非生物性三种。以植物性异物为常见,多为植物种子、木片、棉团等。动物性异物极少见到。贵州、四川、云南地区曾见有鼻腔水蛭病例。非生物性异物,亦较常见,以小石块、玻璃球、橡皮塞、钮扣、纸团等居多;在战伤和工伤中见到的鼻腔和鼻窦的异物,多为枪弹、弹片和金属小块等。
异物侵入途径,有从前鼻孔、后鼻孔、面部及手术创口等。以从前鼻孔进入者多见,多发生于2岁至学龄前儿童,常在玩耍时,由自己或别人将小玩物塞入鼻内。从后鼻孔进入者,多在呕吐、喷嚏或软腭瘫痪患者呛咳时,使异物逆行进入鼻腔。从面部进入者,多为战伤或工伤的异物,或是猎枪弹丸误伤; 此类异物体形较大或数量较多,除侵入鼻腔及鼻窦外,尚可进入眼眶和翼腭窝等处。医务人员的粗心大意,亦可将纱条、棉片或器械断端等遗留鼻腔或鼻窦内。
其症状常因异物类别、大小形状、刺激性强弱、所在部位、存在的时间长短而有所不同。一般常为单侧鼻阻塞,流臭脓涕及鼻出血。细小而无刺激性异物,可长期存留患处,直到形成鼻石,仍无明显症状。动物性异物,常有虫爬感、鼻阻塞和鼻臭; 水蛭异物还可出现反复性鼻出血,以至贫血。异物存留日久,可并发鼻窦炎、骨髓炎,甚至引起眶内和颅内并发病。铁锈异物或带泥土竹片异物,可能引起破伤风,应予注意。幼儿鼻腔异物可导致全身症状,甚至表现为营养不良、发育不良和消瘦。凡遇单侧鼻阻塞、流臭脓涕或血性脓涕患者,特别是小儿,应怀疑有鼻异物存在,详细询问病史至为重要。若病儿或其家属不能记忆异物史,医生须耐心检查。首先吸净鼻腔内分泌物,再喷入麻黄素液使鼻粘膜收缩,在充足光线下进行鼻镜检查,并须用钝头探针细心探查。金属异物还可行X线检查,一般X线鼻部或鼻窦照片虽可确诊有无异物,有时尚难确定异物的部位,甚至可因投影偏差造成误诊。必须用包括全部下颌骨在内的正位和侧位的头颅X线片,证明投影无偏差时,方可确定异物的真实所在部位。
鼻腔异物,要充分了解异物性状,尽可能从前鼻孔取出。对鼻腔异物,须用钩状或环状器械,轻轻从前鼻孔进入绕至异物后面,向前拉出; 切勿用镊子夹取,尤其是圆滑的异物,夹取不住可将异物推入鼻腔后端,甚至滑入鼻咽而误吸入喉与气管内。动物性异物须先用2%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填入鼻腔,将动物麻醉后,再用鼻钳取出。异物过大不能从前鼻孔取出时,可自梨状孔径路取出。对鼻窦内巨大的金属性异物,如弹片等,须在明确定位后,经过充分估计和妥善准备,行鼻窦开放手术取出。细小的金属性异物,若不在危险部位又无症状者,可不必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