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粘膜下注射法
下鼻甲硬化剂注射法 适用于慢性肥厚性鼻炎,组织增生不显著,尚可用血管收缩剂收缩者,但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鼻腔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时不宜应用。
常用的硬化剂有80%甘油、5%鱼肝油酸钠、70%乙醇、20%磺胺嘧啶、50%葡萄糖、50%葡萄糖和5%氯化钙混合液等。其作用机理为硬化剂注射后,可使下鼻甲组织发生化学性炎性反应,致使纤维组织增生,瘢痕收缩,压迫舒张的血管和腺体,从而减少粘膜肿胀,缩小鼻甲体积,达到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目的。
方法为先作下鼻甲粘膜表面麻醉,再在鼻镜下将硬化剂用22号细长注射针于下鼻甲前端刺入粘膜下,沿鼻甲下缘平行直达后端,注意切勿刺破粘膜。然后自后向前,缓慢地边退边注射药液,在近刺入处时宜注多些,以增加压力,防止药液外溢和出血。拔针后应立即用麻黄素棉片压迫注射点以防出血。为避免粘膜穿破,药液漏出,亦可分别于下鼻甲缘的前端、中端、后端分三处注射。一般可根据反应情况每5~7日一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均可。注射后患者有轻度头痛、鼻部酸胀、鼻分泌物增多、鼻阻塞加重等情况,但多于短时即愈。
普鲁卡因封闭法 适用于慢性单纯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及萎缩性鼻炎等。
(1)下鼻甲封闭: 以0.5%普鲁卡因注射于下鼻甲前端和粘膜下,每侧2ml,每隔2~3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
(2) 鼻丘封闭: 头后仰,以0.5%普鲁卡因1~1.5ml,在前鼻镜下以22号细长注射针刺入鼻腔外侧壁的鼻丘粘膜下,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
类固醇激素注射法 适用于变态反应性鼻炎。常用醋酸可的松或醋酸氢化可的松0.5ml(12.5mg),也可用醋酸氢化泼尼松或甲基氢化泼尼松0.25ml(6.25mg),并配以0.5%普鲁卡因至2ml注入于下鼻甲粘膜下,每侧1ml。亦可根据病情,注射于鼻中隔粘膜肥厚处,中甲息肉样变组织中,每周一次,3次为一疗程。下鼻甲注射此类药物偶有引起过敏反应及视网膜动脉栓塞者,应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