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鼻的导引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鼻的导引法 鼻的导引法鼻的导引法用以防治鼻病。 图1 一手高举,一手行内收外展 又:“每日丑寅时,正坐,两手按膝、转头,推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此法主要是防治鼻衄。方法是盘膝趺坐,身体笔直而不倾斜,左右两掌心覆盖于左右膝盖上,将头向左转,头面的正中线恰在肩上,约两次呼吸的时间,头位慢慢复位。然后再转向右侧,动作如上,头向左右各转十五次。最后叩齿、鼓漱。 《保生秘要·卷3》有“归元念涤过命门,想肾水上升昆仑,降脐,次以左乳下经络,推至涌泉,嘘而吸之。”又:“观鼻端定神,渐运入内,逆上顶门,转下于背,经元海,溯涌泉而定神。”此为预防各种鼻病的导引法。“归元念涤”就是排除杂念,到达无思无虑的境界。本段之意是说在凝神炼意中,好象把“肾水”上升到头顶,然后再从头顶下降,到脐部,再迂回到左乳下面而再达到脚底。同时配合呼吸调息轻轻地把气吹出后再收回来吸入,空咽下去。第二段之意思与第一段基本相同,唯意想中的“命门真水”行经有所不同而已。《杂病源流犀烛·卷23》引《养性书》曰:常以手中指,于鼻梁两边揩二三十遍,令表里俱热,所谓灌溉中岳,以润于肺也。”“中岳”即嵩山,指鼻。这是最早的鼻部按摩。 治疗疾病方面:《诸病源候论·卷29》引《养生方》云:“东向坐,不息三通,手捻鼻两孔,治鼻中患。交脚踑坐,治鼻中患,……去其涕唾,令鼻道通,得闻香臭。”这是治疗鼻塞的导引法,方法是面向东方,盘膝趺坐,暂停呼吸或内呼吸约三次,再用手擤去鼻涕。又有:“端坐伸腰,徐徐以鼻内气,以右手捻鼻,除目訚泪苦出,徐徐闭目吐气,鼻中息肉。耳聋亦能除。”又:“东向坐,不息三通,以手捻鼻两孔,治鼻中息肉。”这是治疗鼻息肉的导引法。 《诸病源候论·卷29》引《养生方》云:“踞坐,合两膝,张两足,不息五通,治鼻疮。”此法是两脚并紧,席地而坐,两膝适平胸前,两踵、两胫、两膝紧紧靠拢,但两足足趾需尽量向外展开,使两足呈“V”字形。并要暂停呼吸或潜呼吸、内呼吸约五次呼吸的时间。 《保生秘要·卷3》有鼻渊导引法:“用中指尖于掌心搓令极热,熨搓迎香二穴,可时搓时运,兼行后功,此法并治不闻香臭。” 图2 灌溉中岳 图3 踞坐,合两膝,张两足 图4 热指熨搓迎香穴 《保生秘要·卷3》有鼻衄导引法:“开二目,鼻朝天,吸气得法,咽吞,如此久吸久咽,血见津而自回,兼行后功,气脉自和也。” 现在临床上对鼻塞的导引,大多按摩两侧迎香穴,令热。之后再按摩鼻翼,令热。并掐迎香穴,一般可掐2~3分钟,中辍2~3分钟,再掐再辍,5~6回为一过程。将两拇指两节垂直弯曲,其他手指向掌面自然弯曲成空心拳,弯曲的食指压于拇指指端少商穴上,使弯曲的拇指固定不动,两拇指指甲相对方向,将拇指指背上下搓鼻梁两侧,共三十六次。搓时口宜轻闭。此导引法可治疗各种急、慢性鼻病。 图5 拇指指背搓鼻梁 ☚ 鼻病针灸法 鼻伤肿痛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