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病针灸法
针灸法是鼻病的常用治疗法之一,除了传统的针刺法和艾灸法外,还有耳针、穴位注射等,简介如下:
针刺法 鼻病针刺法,是根据不同的鼻病,在鼻局部或在与鼻有关的经脉上选用穴位,采用不同的手法。临床上,实证、热证,手法上多用泻法以强刺激,留针5~10分钟。若虚证、寒证,则用补法,以中等度刺激或弱刺激,留针时间较长,约15~20分钟。鼻病针刺治疗,主要取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常用的有:迎香:主治各种鼻病。斜刺或平刺0.3~0.5寸。禾髎:主治鼻塞、鼻鼽、鼻衄等症。直刺或斜刺0.3~0.5寸。合谷:主治发热、头痛、鼻塞、鼻渊、鼻衄等症。直刺0.5~1寸。二间:主治鼻衄。直刺0.2~0.3寸。巨髎:主治鼻衄。斜刺或平刺0.3~0.5寸。足三里:配合用于虚性鼻病。直刺1~2寸。内庭:用于鼻衄。直刺或斜刺0.5~0.8寸。攒竹:主治头痛、眉棱骨痛、鼻渊等症。平刺0.5~0.8寸,禁灸。眉冲:主治头痛、鼻塞。平刺0.3~0.5寸。通天:主治头痛、鼻塞、鼻鼽、鼻衄、鼻痔等症。平刺0.3~0.5寸。至阴:主治鼻塞、鼻衄、头痛等症,浅刺0.1寸。太阳:主治鼻塞、鼻渊、头痛等症,斜刺0.5~1寸。列缺:主治鼻塞、头痛。向上斜刺0.3~0.5寸。内迎香:主治鼻塞、鼻鼽、鼻衄。斜刺0.3~0.5寸。印堂:主治鼻塞、鼻鼽、鼻衄。斜刺0.3~0.4寸。鼻通: 主治鼻塞、鼻部疖疮等。向内上方斜刺0.3~0.6寸,亦可在迎香穴进针,刺向本穴,两侧进针后呈“八”字形。风池:主治鼻塞、鼻鼽、鼻渊、头痛等。斜刺1~2寸。素髎:主治鼻塞、 鼻衄、 酒皻鼻、 鼻槁等症。 直刺0.2~0.3寸。
艾灸法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祛寒除湿、强壮保健等作用,多用于虚性鼻病。有悬灸和直接灸两种,悬灸以患者皮肤感到灼热为度,一般灸15~20分钟,直接灸为7~15壮。常用穴位有:膈俞:主治虚性鼻病、鼻衄、鼻鼽等。悬灸5分钟。上星:主治鼻塞、鼽衄、头痛等。悬灸或隔姜炙5分钟。悬钟:主治虚性鼻病、鼻塞。悬灸5分钟。百会:主治鼻塞、鼻槁、头痛。 悬灸15分钟。 𩕄会:主治鼻渊、鼻痔。 悬灸5分钟,小儿前𩕄未闭者禁针。
耳针 是指针刺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治疗鼻病常选用的穴位有内鼻、肾上腺、额、内分泌等。内鼻:主治伤风鼻塞、鼻鼽、鼻衄、鼻槁、鼻渊等。可针刺或皮内埋针。肾上腺:主治鼻塞、鼻鼽、鼻槁、鼻出血等症。可用针刺捻转或皮内埋针法。内分泌: 主治鼻鼽。用皮内埋针法。
穴位注射 可于针刺的穴位中选1~2穴位,根据病情注入不同药液,如热性病,注入鱼腥草液、红花液等;如虚性病,注入当归、川芎或维生素B1等注射液,每次每穴注入0.5~1毫升,每日一次,五至十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