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病症状辨证
鼻病的常见症状有鼻痛、鼻塞、鼻涕、鼻痒、鼻干、鼻衄、喷嚏、不闻香臭等,临床根据各种症状的不同情况进行辨证,寻求其病因病机与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属性,以及病变所在脏腑,以便进行治疗。常见症状的辨证简述如下:
鼻痛 鼻部疼痛或有触压痛,可见于鼻外伤、鼻部疔疮、鼻内异物、鼻部肿瘤及鼻窒、鼻渊等病症之中。
❶鼻部疼痛,局部肿胀,皮下青紫积瘀,或皮肉破损、出血,或鼻衄,有外伤病史者,是伤后气血瘀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若触压疼痛明显,有骨擦音,为外伤鼻骨骨折之症。
❷鼻部疼痛,按压鼻尖或鼻翼时,疼痛加剧,局部红肿,或有脓头,是因火热邪毒,灼腐血肉而致的鼻部疔疮。
❸一侧鼻内疼痛,堵塞感,流臭秽脓涕或带有血丝,要注意检查鼻内是否有异物,可能是鼻内异物过大,或异物停留过久,感染邪毒而致。
❹鼻内疼痛剧烈,连及头深部,或兼有鼻出血、鼻堵塞感、耳鸣等症状者,要注意检查鼻内是否有肿物,若有肿物,则多属肿瘤后期,邪毒困郁,火热上攻之重症。
此外,风热邪毒或燥热之邪犯于鼻窍,可有鼻内焮热干燥疼痛的感觉,但一般疼痛较轻。肺热、脾经湿热、肝胆火热等引起鼻渊之症,可有鼻部或鼻旁压痛,兼有鼻塞、鼻涕多、头痛头昏等症。
鼻塞 鼻塞为鼻部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多因鼻内肌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新生物、异物等堵塞,使鼻通道变狭窄,通气受到障碍而引起。由于引起鼻塞的原因较多,鼻塞的原因也甚复杂。
❶从其部位来说,有单侧鼻塞、双侧鼻塞及双侧鼻腔交替性塞。单侧性鼻塞多见于鼻腔异物、肿物、鼻中隔偏曲。交替性鼻塞多见于肺脾气虚,寒邪凝滞而致鼻窒。其他鼻病一般多为双侧鼻塞。
❷从其起病新久来说,新起鼻塞多由于风寒或风热邪毒侵袭而致,或因脏腑火热、湿热上灼鼻窍,如急性鼻渊,以及异物入鼻等。久病鼻塞多由于脏腑虚损所致,如鼻窒、鼻鼽、慢性鼻渊、鼻槁,或见于气滞血瘀而致的鼻窒、鼻腔肿物等。
❸从其发作情况来说,有阵发性、间歇性、进行性、持续性鼻塞之分。因肺、脾、肾亏损而致鼻鼽,多呈阵发性鼻塞;肺、脾气虚,寒邪凝滞而致鼻窒,鼻塞多为间歇性,或时轻时重;由于气滞血瘀而致鼻窒,多呈进行性、持续性鼻塞。
临床上,根据鼻塞的不同情况,结合其他兼症,辨证如下:
❶鼻塞初起,喷嚏,流涕清稀,鼻内肌膜肿胀色淡红,兼见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口淡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症,此为外感风寒邪毒,邪束肌表,肺窍失宣而致。
❷鼻塞初起,喷嚏,流涕清稀或质粘,色淡黄,鼻气焮热,鼻内肌膜红肿,兼见发热恶寒,咽痛,咳嗽,咯痰不爽,口渴喜饮,舌质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等症,此为风热上受,犯于肺窍或热邪壅肺,肺失清肃,鼻窍不利而致。
❸鼻塞较甚,涕黄稠如脓,擤涕后鼻塞稍减,鼻内肌膜红肿,鼻道有引流物,并见发热或寒热往来,头痛,口苦咽干,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等症,此为胆经火热上犯鼻窍及鼻窦而致。
❹鼻塞重,鼻涕量多,色淡黄或稠黄,鼻内肌膜肿胀较甚,头胀重,疲乏,纳呆,小便黄,苔黄腻,脉滞或滑数,为湿热之邪蕴结于脾,致令运化失职,升降失常,鼻内肌膜肿胀,湿浊停滞为涕,堵塞鼻道而致。
❺鼻塞日久,时轻时重,每于感邪后症状加重,或鼻塞持续时间较长,或左右鼻孔交替堵塞,少许粘涕,鼻内肌膜肿胀而色淡,面色㿠白,胃纳稍差,为肺脾气虚,鼻失煦养,寒邪凝滞于鼻窍而致。
❻鼻塞时间已久,呈持续性,鼻内肌膜肿胀较甚,呈暗红颜色表面凹凸不平,状如桑椹,质地较硬实,舌质暗滞,或有瘀斑,脉涩,为邪毒久困鼻窍,气滞血瘀,鼻甲胀塞鼻道而致鼻窒重症。
❼鼻内干燥堵塞感,有黄绿色粘涕及痂皮堵塞鼻道,影响通气,但取出痂皮后,仍无明显改善,并见嗅觉障碍,系肺气肺津两虚,鼻窍失于滋养,兼以邪毒困结,以致肌膜萎缩失用而成鼻槁之症。
❽阵发性鼻内胀闷堵塞感,鼻内发痒,喷嚏频频,流涕清稀,随之鼻塞不适,一般鼻塞症状较轻,消失也快,系肺脾肾虚损而致鼻鼽。
❾鼻塞呈进展性、持续性鼻塞,检查见有息肉或肿物者,为息肉或肿物堵塞窍道而致。此外,鼻外伤、鼻骨骨折、鼻内肌膜受伤肿胀,或鼻衄血块堵塞窍内,异物停留等也可见鼻塞症状,但其病史多较明确,易于辨别。
鼻涕 鼻涕为五液之一,《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王冰注曰:“肺为涕,润于鼻窍也。”正常鼻涕为鼻内津液,其量适中,有清洁、湿润及调节呼吸气体温度、湿度的作用,使人有舒适之感。当鼻部发生疾病时,鼻涕则可发生异常的变化,并产生不同的症状。鼻涕的辨证,要注意其色、量、质、气味、时间及所在部位不同。
❶涕量的变化。正常的鼻涕,以鼻内肌膜湿润为度,不显干燥,也无涕液积聚现象。如涕少,则鼻内干燥,或有疼痛,或易致鼻衄,多为燥热伤津而致;涕多则潴积于鼻内,或流出前鼻孔,或溢入咽内,均有妨碍呼吸气息,多为邪犯鼻窍,津液停滞而致。
❷以涕色而言,一般的鼻涕为无色,若涕多而无色或白色,则多属虚属寒,常可见于风寒表症或鼽嚏之症;若涕色黄,多为实为热,常见于风热表症或肺、脾、胆之火热或湿热等症;若涕中带血丝,则色红,可见于鼻咽癌、鼻菌或鼻腔内有小血瘤患者;若涕色黄绿或灰褐色者,多为阴虚肺燥或肾阴虚的鼻槁症。
❸以涕质而言,质清者多属虚属寒,多见于风寒表证或鼽嚏之症;质粘稠或成脓状者多属热属实,多见于风热或肺、脾、胆热;涕胶粘成块者,多为燥热。
❹以气味而言,流涕量多而无臭味者,多属虚寒,若有恶臭气味,多为实证、热证,邪毒困结鼻窍。
❺论流涕时间长短,新病流涕者多属实,久病鼻涕常流者,多属虚,或为虚实挟杂。
❻按鼻涕所在部位而言,一般鼻涕多积于鼻腔底部,鼻渊患者,每可见鼻涕由鼻腔顶部流出。
临床上,按鼻涕的不同变化,结合其他兼症,辨证如下:
❶鼻病初起,鼻涕多而清稀,色白或淡黄,兼见鼻塞、喷嚏、发热、恶寒、脉浮等症,多为外感风寒、风热邪毒,邪侵鼻窍,肺失宣降,津液停聚而致。
❷鼻涕清稀如水样,量多,不能自收,兼见阵发性鼻痒、喷嚏、鼻塞等,是为鼽嚏之症,多为肺、脾气虚,卫表不固,或肾阳虚,不能温化水液,阴水泛滥所致。
❸流涕日久,量不甚多,或粘白或粘黄,鼻塞为交替性,多为肺脾气虚,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滞鼻窍。若持续性鼻塞,则为邪毒久留鼻窍,阻于脉络而致。
❹鼻涕量少,干结成痂状,黄绿色或灰褐色,或有恶臭味,鼻内干燥疼痛,多为燥热伤肺,肺燥阴虚是为鼻槁,邪毒久困鼻窍之症;若鼻涕如浆如酪,鼻气腥臭难闻,则为脾失健运,清气不升,浊阴上逆鼻窍之症。
❺鼻涕稠黄或如脓状,量多,或有臭味,并见鼻塞较重,头痛剧烈,是为急性鼻渊,多因肺经风热,循经上蒸,灼伤鼻窦而致,或因胆经热盛,或因脾胃湿热而致。流涕日久,鼻涕黄浊或粘白而量多,并见头昏且重,疲倦等症,是为慢性鼻渊,多因肺脾气虚,湿浊停聚鼻窦而致。
❻经常涕中带血,可能是鼻咽癌的早期症状,若流腥臭污秽血水者,则可见于晚期的肿瘤患者,因肿瘤溃烂及坏死而致。
鼻痒 鼻痒是指鼻部皮肤或鼻内肌膜的刺痒或痠痒感觉。病因与风、热、湿、虚有关。辨证如下:
❶鼻孔前端皮肤刺痒疼痛,局部潮红、湿烂、流溢脂水,常见于鼻疳,多是风、热、湿邪气侵袭,或由于鼻涕经常刺激而致。若该部皮肤瘙痒,结痂粗糙,干燥脱屑,多是血虚生风,风动而痒。
❷鼻疗初起,局部肿势平坦,根脚散漫,脓犹未成之时,可有作痒感觉。若毒势炽盛,疔将成脓者,则痛多而痒少。若疔脓已溃,局部有痒感。是毒势渐衰,气血通畅,病趋于愈。
❸鼻病初起,鼻腔发痒,喷嚏、流涕、鼻塞,兼见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等,是鼻窍伤于风邪,正邪相争,邪正往来而致。风邪有兼寒、兼热不同,故鼻痒也有属风寒与风热之别。
❹以鼻窍阵发性痠痒、喷嚏频频、流涕清稀为特征,鼻内肌膜多呈苍白或紫灰色。多为肺脾气虚,卫表不固,或肾元不足,阳气耗散而致之鼽嚏。
❺鼻腔受到异物刺激,也可有痒感及喷嚏症状。
鼻干 鼻干指鼻内干燥及焮热的感觉,一般与气候和环境因素有关,如秋令天气干燥,或在高温、多尘的环境中作业,均易致鼻内干燥。临床上,鼻干多是外感燥邪或肺、胃热盛,热灼津液,或肺肾阴虚,津液枯涸,鼻窍失养而致。
❶秋冬季节,天气干燥,而见鼻内干燥,或有咽干口渴,干咳痰少,鼻衄,兼有发热、微恶风寒,皮肤干燥,舌苔干燥,脉浮等,是外感燥邪,肺阴受伤之症。
❷症见鼻干、鼻痛、鼻衄,咽干口臭,口渴引饮,干咳少痰,小便黄短,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是肺胃热盛,热伤阴津而致。
❸以鼻内干燥为特征,甚则干痛,无涕,鼻内结痂多,痂块污秽,有臭气,鼻有堵塞感,嗅觉明显减退,甚至消失者,是鼻科常见的鼻槁症,多由肺气、肺津两虚而致。
❹鼻咽癌患者,经过放射治疗,由于阴血亏损,也多见鼻干、咽燥等症。
鼻衄 鼻衄即鼻出血,是多种疾病常见的症状。引致鼻衄的原因较多,如外伤、外感邪毒、脏腑功能失调等。鼻衄症情复杂,一般以血量多少、病情急缓、血色红淡,以及出血部位不同等,作为辨证的依据。
❶鼻衄点滴而出,血色鲜红,量不甚多,症情较轻,鼻内干燥焮热感,出血部位多在前端,为外感风热或秋燥之邪,邪犯鼻窍而致。
❷鼻衄突然而发,来势较急猛,血量较多,色鲜红,面红,口干,脉数实有力,多为肝阳亢盛或胃腑热盛,火热上亢,血随气涌而致。
❸鼻衄来势缓慢,时出时止,量不多,色淡红,脉细数,多为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而致。
❹血量多,色淡,面色萎黄或苍白,脉细弱,或有皮下紫癜,多为脾不统血,血不循经。
❺涕中时见血丝,要注意可能是鼻咽癌的早期症状之一。
❻小孩单侧鼻塞,流涕脓样,混有血丝,要注意检查鼻腔是否有异物。
❼妇女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中,鼻内出血,有规律出现,多因肝郁血热或虚火上炎而致,称“倒经”或“逆经。”
❽有鼻腔或鼻咽肿瘤病史,而见鼻衄突然发作,来势较猛,出血量多而难止者,多是鼻及鼻咽血瘤破裂而致。此外,外伤鼻衄,病史明确,血量多少,因伤势轻重不同而定。
喷嚏 喷嚏是鼻腔受到刺激引起的反应之一,如粉尘、带味气体、异物、机械刺激等,或突然受到强光刺激,均可引起反射性喷嚏,属生理现象。病理上,喷嚏往往是外感鼻病初起或肺、脾、肾虚损而致鼻鼽的主要症状。
❶喷嚏初起,兼见鼻塞、流鼻涕,发热,恶寒,脉浮等症,为外感邪毒而致,按其兼见症状不同,而分风寒与风热。
❷喷嚏频频,呈阵发性发作,鼻腔发痒,鼻涕清稀如水样,是鼻鼽之症,多为肺气虚寒或脾虚湿停、或肾元亏损而致。
因喷嚏之作,多先有鼻腔发痒,在深吸一气而后喷气作声,如《刘河间医学六书·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说:“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故其辨证,可与 “鼻痒” 合参。
不闻香臭 不闻香臭系指嗅觉减退,甚至消失,完全不知香臭。《诸病源候论·卷29》称之为鼻齆:“鼻气不宣调,故而不知臭而为齆也。”《外科大成·卷3》称之为鼻聋:“鼻聋者,为不闻香臭也。”嗅觉正常与否,与鼻气的通利程度有密切关系,鼻气通利,是嗅觉正常的重要条件之一。故一般有鼻塞症状的鼻病,多可影响嗅觉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嗅觉减退,鼻塞甚者,鼻塞久者,其嗅觉减退也多较明显,如《杂病源流犀烛·卷23》说:“鼻塞甚者,往往不知香臭。”常见的有:
❶嗅觉减退,兼见鼻塞,流黄稠脓涕,量多,头昏,头痛等,是鼻渊之症,多因肺、脾、胆火热或湿热上蒸鼻窍,浊涕阻塞窍道,妨碍气息而致。
❷嗅觉减退,兼见持续性鼻塞,涕多难出,鼻腔内有息肉,多由肺经湿浊蕴结鼻窍,形成息肉,妨碍鼻气的通畅而致。
❸嗅觉障碍较严重,甚则完全不闻香臭,兼见鼻内干燥、疼痛,鼻涕稠粘,胶结成块或痂皮,或有鼻塞不通利等,是鼻槁之症,系肺燥阴虚,津液枯涸,鼻窍失于滋养,兼以邪毒滞留,损蚀肌膜,鼻窍失用而致。
❹鼻腔手术后,嗅觉减退,粘膜干燥者,多是手术时损伤经脉,使鼻内肌膜失于营养而致。
❺嗅觉减退,但无鼻塞、流涕等症状,鼻内肌膜也无明显改变,多为脾气虚损,清气不达鼻窍,或髓海受损,精气不能濡养鼻窍,以致嗅觉失灵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