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鼓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鼓钟 鼓钟《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鼓钟》,刺幽王也。”《齐诗》以为是昭王南巡淮水时所作。历来争论,在于此诗之创作年代。幽、昭二说互异,至今未有定论。这是讽刺周王在淮上奏乐不止,荒淫奢侈,诗人因而伤今思古的诗。全诗四章,每章五句。写周王在淮上奏乐失礼,作者感到忧伤,并由此联想起古代的圣贤君子品德高尚,从而委婉地讽劝周王反省改过。重章叠唱,类似国风。诗中提及钟、鼛(大鼓)、瑟、琴、笙、磬、雅、南、籥等乐器,对了解周王室音乐的情况有所帮助。 ☚ 小明 楚茨 ☛ 鼓钟鼓钟将将, 淮水汤汤。 忧心且伤。 淑人君子, 怀允不忘。 鼓钟喈喈, 淮水湝湝。 忧心且悲。 淑人君子, 其德不回。 鼓钟伐鼛, 淮有三洲。 忧心且妯。 淑人君子, 其德不犹。 鼓钟钦钦, 鼓瑟鼓琴。 笙磬同音。 以雅以南, 以籥不僭。 敲起编钟锵锵作响,淮水浩荡涌起阵阵波浪。我的内心充满着忧愁和悲伤,想起古代的好君子啊,实在令人思念难忘。 敲起编钟喈喈作响,淮水滔滔奔流向东方。我的内心充满着忧愁和悲伤,想起古代的好君子啊,品行端正皆优良。 又是敲钟又是打鼓,淮河水中可见三小洲。我的内心充满着忧愁和悲伤,想起古代的好君子啊,品德美好永远飘香。 敲起编钟钦钦作响,边鼓瑟边弹琴,笙磬同奏互相和鸣。歌唱雅乐和南乐哟,吹籥伴奏有条不紊分得清。 全诗四章,每章五句。关于诗之主旨,旧说纷纭。《毛诗序》云:“《鼓钟》,刺幽王也。”《毛传》云:“幽王用乐不与德比,会诸侯于淮上,鼓其淫乐以示诸侯,贤者为之忧伤。”欧阳修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诗》、《书》、《史记》中并无记载幽王东巡(即指“会诸侯于淮上”)之事 (见 《诗本义》)。朱熹 《诗集传》态度较为审慎,不作强解,干脆说“此诗之义未详。”程俊英《诗经译注》说: “这是讽刺周王荒乱,伤今思古的诗。过去有说是刺幽王的,有说是昭王时的作品,都无确证。”在难以确定哪位君王的时候,统言之曰“周王”,这当是一种较为谨慎而策略的可取之法。由全诗观之,伤今思古是其主要思想内容,借古讽今是其重要艺术手法。 一至三章,重章复沓,反复渲染了周王盛大乐会的场面,那反复变化。悠扬悦耳的 “将将”、“喈喈” 的 “鼓钟”声,在 “淮水汤汤”、“淮水湝湝”、“淮水三洲”这广阔辽远背景的衬托下,更显得气势宏伟,雄浑激越。诗人有机会参加这样的音乐盛会,其心情理当是欢快无比的。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他只感到 “忧心且伤”、“忧心且悲”、“忧心且妯”,真可谓是“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了。诗人之所以内心充满了无比的忧伤之情,那是因为当朝的周王昏庸荒淫,虽用先王之乐而德不相称,广阔天地间充满着“靡靡之音”、“亡国之音”。作为一个具有政治责任感与爱国心的士大夫来说,他怎能不悲伤哀愁呢? 由眼前荒淫的君王,他自然会想起先王圣贤们的美德。在 “淑人君子,怀允不忘”、“淑人君子,其德不回”、“淑人君子,其德不犹”的反复追思中,自然流露出对眼前昏君的不满与愤恨的情绪,体现了本诗借古讽今、谴责昏庸荒淫君王的主旨。末章除了继续写“鼓钟”之“钦钦’声外,又写了琴、瑟、笙、磬、籥等各种音乐,这些都统一在《雅》乐和《南》乐之中,真是音乐世界,雅俗共赏。至此,诗人已将眼前音乐的演奏推向了高潮。而越如此,就越是突出周王的荒淫享乐之极,也越增添诗人“忧心且伤”的愁情,同时也就更加强了此诗的讽刺力量。此章未着一 “忧” 字,未见一“怨”字,全是众乐齐响,百声和鸣的描写,而诗人之忧心和怨气却充溢于字里行间,给人们留下了广阔而丰富的想象余地,即:周王如此放纵自己,肆意享乐,其灭亡之日还会远吗?这样作结,如石击水,如音绕梁,意味深长。 此诗运用叠字甚为成功。如以“将将”、“喈喈”、“钦钦”写钟声,以 “汤汤”、“湝湝”写淮水奔流之貌,既增强了音乐美与节奏美,又渲染了气氛,有利于揭示诗之主旨。 鼓钟
【注释】 ①鼓钟:敲钟。鼓,指敲击或弹奏乐器。将将:意同“锵锵”,钟声。汤(shang 商)汤:大水奔流的样子。②淑:善。怀:思念。允:语助词。③喈(jie 阶)喈:钟声。湝 (jie 阶)湝:水奔流的样子。④回:邪。⑤伐鼛(gao 高):敲大鼓。伐,敲击。鼛,一种大鼓。洲:水中小陆。妯(chou 抽):悲恸,伤悼。⑥犹:已。(从王引之《经义述闻》) ⑦钦钦:钟声。笙:一种编管吹奏乐器。磬(qing庆):用石或玉悬在架上做成的打击乐器。同音:音调和谐。⑧以:为,指演奏。雅:雅乐,周京城地方的乐调。南:南方乐调。籥(yue 月):一种吹奏乐器,字又作“龠”,用以节舞。僭:乱。 【译文】 敲起铜钟当当响,淮河流水浩浩荡荡,我心忧愁多悲伤。前代好人和君子,思念他们永远不忘。敲起铜钟丁丁响,淮河之水奔涌流淌,我心忧愁多悲伤。前代好人和君子,品德无邪正直端庄。敲起铜钟擂起大鼓,淮河水上三块洲陆,我心忧愁多悲苦。前代好人和君子,品德高尚千秋永驻。敲起铜钟响声丁丁,奏起瑟啊弹起琴,笙簧玉磬和谐的乐声。奏雅乐,奏南乐,奏籥伴舞多么齐整。 【集评】 清·姚际恒:“‘笙磬同音’,以其异器也。若琴瑟则不言同音矣。此固夫人知之,然别有妙旨。笙在堂上,磬在堂下,言堂上堂下之乐皆和也,然尤有妙旨。”(《诗经通论》卷十一) 清·方玉润:“(四章)极力摹写周乐之盛作收。”(《诗经原始》卷十一) 清·牛运震:“(一章)硬插忧伤句,陡壮。却以怀想君子一笔宕开,吞吐顿挫,讽意便极蕴藉。”“(三章)从‘汤汤’、湝湝变出别景。‘妯’字奇妙。”“(四章)极赞音乐之美,不再提忧伤怀允等语,意思更深远渟蓄。”“闻乐生悲,风刺隐然,顿挫有神,苍凉而含蓄。”(《诗志》卷四) 今·陈子展:“前三章言今奏乐非其所,使人忧伤思古。……四章陈奏乐正礼以责之。孙云:写奏乐绝妙,直写出音来。凡乐奏皆以钟为纲领,诸音随之,而磬乃齐其节,所谓金声玉振。金是腔,玉是板。”(《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总案】 《毛序》认为这首诗是“刺幽王”的,《郑笺》则说是忧昭王于淮上作先王之乐,有违礼规的,但都无确证,前人已经指出这些说法恐不可信。若仅从内容上看,这首诗以赞叹的笔调描写了周代音乐的盛美,并回忆前代君子的美德,不仅有感伤之意。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以极简练的语言描写了一支由多种乐器组成的乐队,而且对乐曲的描写既主次分明又错落有致,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鼓钟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钟伐鼛, 淮有三洲, 忧心且妯。 淑人君子, 其德不犹。 鼓钟钦钦, 鼓瑟鼓琴, 笙磐同音。 以雅以南, 以籥不僭。 《小雅》 中有不少政治色彩很浓的抒情诗,《鼓钟》即是其中一首。诗的作者在淮水之滨,聆听琴瑟钟鼓之声,怀念淑人君子,引起内心的忧伤。有人认为此诗讽刺周王荒乱,《诗序》认为本诗意在“刺幽王”,或以为是昭王时诗,《集传》以为此诗之义未详。 全诗共四章,每章五句。首章写作者在淮水之滨,钟乐声中,思念已故的君王,内心感到忧愁悲伤。“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何以悲伤呢?“淑人君子,怀允不忘。”将将: 金玉撞击之声。《周颂·执竟》有“钟鼓喤喤,磬筦将将”句。《正义》说:“喤喤,将将,俱是声也。”陈启源在《毛诗稽古编》中说:“将将、 锵锵、、 钨钨、 钨钨皆见〈诗〉,字异而义同,杂指佩玉、八鸾、鼓钟、磬管之声也。”允,诚实,可信。先言作者对君子的怀念。“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喈喈,和谐的钟声。湝湝,犹汤汤,水流盛大。回,邪也,一说违背之意。《大雅·旱麓》有:“岂弟君子,求福不回。”《郑笺》说:“不回者,不违先祖之道。”本章写明怀念君子的原因是古代君子的品德高尚,品行端正。“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鼛,大鼓。妯,亦作怞,指悲悼。《郑笺》:“妯之言悼也。”犹,当作瘉,瘉,病也。一说: 犹,诈也。“间一多《诗经新义》说:“案犹训若,若者似是而非之谓,故引申为欺诈之欺。又一说: 已,止。《经义述闻》:“《尔雅》:‘犹,已也。’‘其德不犹’,言久而弥笃,无有已时也。”三章称颂君子之德诚实无欺,复议思念君子的原因。第四章“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钦钦,钟声。雅,雅乐,天子之乐为雅。南为南方乐调。一说雅、南均为乐器。雅,章太炎在《大雅小雅说》中说:“郑司农注《周礼·笙师》:”雅,状如漆篙而弇口,大二围,长五尺六寸,以羊韦鞔之,有两纽,疏画。”南,郭沫若《甲骨文学研究》:“《小雅》之‘以雅以南’,《文王世子》之‘胥鼓南’,实即‘以雅以铃’,‘胥鼓铃’也。‘籥,亦为乐器,〈…〉排箫,一说似笛。全章以各种乐器的和谐乐声,寄托了作者对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的怀念与想往。 诗中每章前二句为兴句,以鼓钟、淮水起兴,引起所咏之怀念君子的忧伤之情。所谓兴,即如朱熹所言:“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是《诗经》中的重要艺术手法,亦是本篇的主要艺术特色。鼓钟之声,悠远深沉,淮水之波,浩浩荡荡,以此起兴,引出怀古之忧伤,同时又兼写景叙事,将周围环境、景物作了交代,较好地烘托了诗中的抒情气氛。钟鼓琴瑟,声调激越深沉,先古宗庙之事均用此乐,闻之引起对古代君主的思念,当是顺理成章。淮水浩荡,源远流长,古人常有登高怀古,临水思人之感,如徐伟长之“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室思·其三》) 由淮水之波涛引起伤感之情,亦在情理之中。比兴自然贴切,毫不牵强。 思念淑人君子与悲伤哀愁是此诗的基调。作者在传情达意时并非直抒胸臆,一吐为快,而是重叠、复沓,一叹三咏,反复吟唱。回环往复,层层深入。《诗经》中这种复迭错综的手法运用比比皆是。如《周南·芣苢》中的“采采芣苢, 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 薄言有之……”又如《幽风·东山》中的“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而其濛,”重复吟诵。本篇中“鼓钟”、“淮水”、“忧心”与“淑人君子”在各章中重复出现,只改变其中一两个字,如“将将”与“喈喈”,“汤汤”与“湝湝”,形异而义同或义近。又如“忧心且悲”和“忧心且妯”,仅更替一字,作者由悲痛转而哀悼之情跃然纸上。这种寓变化于不变之中的手法,更增加了诗作的色彩。 全诗各章押韵,多用将将、汤汤、湝湝、喈喈与钦钦等像声叠字,使全诗充满音乐美和节奏美。而第三章与第四章之二句末用叠字,更使全诗抑扬顿挫,错落有致。末章五句共二十字,却列出八种乐器,真可谓诗中有乐,乐中有诗。字里行间洋溢着慷慨激昂、深沉悠远的乐调,更增添了诗中的韵味。 关于本诗的创作旨趣,历来有两家之说,一说认为是作者怀念君子,一说是讽刺周王。纵观全篇,怀念君子之意已显于纸上,而“刺幽王”之意则未见诸文字。“诗犹文也,忌直贵曲。(沈祥龙《论词随笔》)作者思念古之贤君,赞颂“其德不回”、“其德不犹”,便可知其所处时世的荒乱不治。以咏先之君子的贤德,刺当世政局的荒乱,可称曲折委婉。其抒情的含蓄婉转程度,尤以第四章为最,全章只讲各种乐器鸣奏的和谐、隽咏,无一字言情,无一字言事,然而作者耳聆古乐,目极长河,心潮澎湃,怀念古之淑人君子,渴望治乱之情已盈于字表。由此可见,“刺幽王”一说是无确证,亦不为过谬。西周文、武、成、康四王时期,政局稳定、国泰民安,为鼎盛时期,而由昭王到幽王,周王朝由盛而衰,东征西伐,混战不休,社会矛盾逐渐激化,人民不堪忍受,最后导致“厉王出奔”由此推断《鼓钟》的写作年代当在昭王至幽王之间,亦不无道理。 《鼓钟》鼓钟将将,(一) 钟儿敲得“锵锵”, 淮水汤汤。(二) 淮水浩浩荡荡。 忧心且伤。心里愁,又悲伤。 淑人君子,(三) 好人呀善人呀, 怀允不忘。(四) 想念他呀不能忘。 鼓钟喈喈,(五) 钟儿敲得“当当”, 淮水湝湝。淮水哗哗地淌。 忧心且悲。心里愁,又悲伤。 淑人君子,好人呀善人呀, 其德不回。(六) 他的为人真端庄。 鼓钟伐鼛,(七) 敲钟擂鼓声音响, 淮有三洲。(八) 三洲露出淮水上。 忧心且妯。(九) 心里愁,真悲伤。 淑人君子,好人呀,善人呀, 其德不犹。(十) 他的品德永芬芳。 鼓钟钦钦,(十一) 钟儿敲得“丁丁”, 鼓瑟鼓琴。弹起瑟,弹起琴。 笙磬同音。(十二) 笙呀磬呀和清音。 以雅以南,(十三) 奏雅乐、奏南乐, 以籥不僭。(十四) 奏起那笛子多合拍。 注 释 (一)陈奂:“钟当作鐘。今钟、鐘通用。鼓钟,击钟,谓金奏也。《说文》:鎗,钟声也。……将将,古文假借。” (二)朱熹:“淮水出信阳军桐柏山,至楚州涟水军入海。汤汤,沸腾之貌。” (三)朱熹:“淑,善。” (四)陈奂:“《释词》云:允,语词。怀允不忘,怀不忘也。” (五)毛亨:“喈喈,犹将将。湝湝,犹汤汤。悲,犹伤也。” (六)毛亨:“回,邪也。” (七)毛亨:“鼛,大鼓也。” (八)朱熹:“三洲,淮上地。苏氏曰:始言汤汤,水盛也。中言湝湝,水流也。终言三洲,水落而洲见也。” (九)马瑞辰:“《尔雅》、《说文》并曰:‘妯,动也。’动之言变,动即恸也。” 李黼平:“《论语》颜渊死,子哭之动。俗本作恸。马融云:哀过。” 郑玄:“变动容貌。” (十)王引之:“谨案《尔雅》:‘犹,已也。’其德不犹,言久而弥笃,无有已时也。” (十一)严粲:“《疏》曰:‘钦钦,亦钟声也。’钱氏曰:‘声有节也。’” (十二)朱熹:“同音,言其和也。” 姚际恒:“笙在堂上,磐在堂下,言堂上堂下之乐皆和也。” (十三)毛亨:“为雅为南也。” 朱熹:“雅,二雅也。南,二南也。” 陈奂:“《传》云:‘为雅为南。’为,释《经》之以。《玉篇》:‘以,为也。’……雅,正乐。……南,夷乐也。” (十四)孔颖达:“以为籥舞,谓吹籥而舞也。” 胡承珙:“自是以雅为王者之正乐,南为四夷之南乐。其下以籥,乃兼雅南言之。雅舞固用籥,而南舞亦用籥也。” 朱熹:“僭,乱也。” 注 音 将qiang枪 喈jie皆 湝jie皆 鼛gao高 妯chou抽 籥yue跃 僭jian荐 鼓钟 鼓钟〔原文〕 ☚ 小明 楚茨 ☛ 鼓钟 鼓钟两种打击乐器。鼓,远古以陶为框,后世以木为框,蒙以兽皮或蟒皮。钟,青铜制打击乐器,悬于木架之上,用槌叩击发音。《唐风·山有枢》二章:“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说文》:“钟,乐钟也。秋分之音,万物穜成,故谓之钟。”穜,tóng,成熟。刘熙《释名》:“钟,空也,受气多,故声大也。”《小雅·白华》五章: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郑《笺》:“鸣鼓钟于宫中,而欲外人不闻,亦不可止。”《大雅·灵台》三章: “於论鼓钟,於论辟雍。”郑《笺》:“论之言伦也。於得其伦理乎?鼓与钟也。於喜乐乎?诸在辟雍中者。” ☚ 楫 蓑 ☛ 击乐 击乐敲击乐器:拊搏 ☚ 吹奏 打鼓 ☛ 鼓钟官名。西周设置,《师嫠𣪘》载:“王若曰:师嫠……命汝𤔲乃祖考旧官小辅鼓钟”(《三代》九·三五——三六)。郭沫若《金文丛考》认为《克鼎》之“鼓钟”是官名,此处“鼓钟与小辅对文,亦是官名。”鼓钟即《周礼·春官》所属的钟师与鎛师之类,掌击奏钟镈鼓磬等乐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