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鼓类乐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鼓类乐器 鼓类乐器Gulei yueqi打击乐器中的一个类别。鼓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也是当今流传最广泛的乐器之一。世界上每个国家、地区、民族(包括目前仍处于较原始状态的部落和发达国家)无不在使用各种各样的鼓,当然鼓的形制也是多种多样的。我国是世界上鼓的发祥地之一,在古代文献中关于鼓的记载甚多,据记载,我国在夏朝(公元前2100年)即已用鼓,但现在尚未获得实物的证据,现见到的年代最早的鼓的实物是在安阳殷墓出土的蟒皮木腔鼓的残片,这说明了我国用鼓的历史至少已有3000年之久。我国汉族的鼓以粗腰筒形鼓为主体,虽然在历史过程中,也吸收了一些外族和外来的鼓,但直到今天,在汉族地区流传的仍以传统的粗腰筒形鼓为主。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的鼓种类甚多,据《多数民族乐器志》的记载为61种,在这些鼓中,有的是其本民族的,有的则是吸收了汉族或外来的鼓而使其本民族化了的。清末以来,现代西洋管弦乐队传入我国,一些在管弦乐队中使用的如定音鼓、大军鼓、小军鼓等也开始在我国流传,并且也被吸收用在我国的民族乐队中(如小军鼓、大军鼓)或借鉴其结构特点用以改制我国的鼓 (如在花盆鼓的基础上吸收定音鼓的结构特点改制为民族定音鼓)。 同鼓 花盆鼓 在汉族地区流传的鼓有: ❶琵琶筒(粗腰筒)鼓,这种鼓的腔体为中间大于两端的曲线形木质圆筒,鼓的两面蒙皮,鼓面直径自20厘米左右直至100厘米左右,如堂鼓、同鼓及扁形鼓等; ❷锅形鼓,如缸鼓(花盆鼓),木制腔体上大下小,腔体的上下二端均蒙皮; ❸板鼓,也称单皮鼓,板鼓的腔体外形为浅直筒形,而其腔体内形为倒置的漏斗形,腔壁上厚下薄,鼓面的中心部分较周边稍为隆起,鼓心的面积甚小,鼓面单面蒙皮,蒙皮的面积甚大,从整个鼓面直至鼓帮的底端,鼓的底面不蒙皮,发音的音质坚亮而有穿透力; ❹民族定音鼓,在花盆鼓的基础上加装定音装置。在乐队中使用时一般由三个鼓组套,大定音鼓可在F—C的范围内调音高。中定音鼓为G—d、小定音鼓为bB—f; ❺排鼓,在堂鼓的基础上改革而成,一般由四至五个鼓配套使用,由于每个鼓的两面均装有调整鼓膜松紧的装置,可在五度音程的范围内调音,鼓的上、下两面约相差三度。排鼓演奏时气氛热烈,常在乐曲高潮处使用。 在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的鼓有: ❶直筒鼓,如景颇族的赠疆和瑶族大鼓; ❷粗腰筒鼓,如朝鲜族的草高和高山族大鼓; ❸圆锥筒鼓如新疆的纳格拉(铁鼓); ❹细腰筒鼓,如朝鲜族的杖鼓和壮族的蜂腰鼓; ❺长筒鼓,如瑶族长鼓; ❻浅筒形鼓,如纳西族的怀鼓; ❼长脚鼓,如傣族、佤族的象脚鼓; ❽箍圈鼓,如新疆的达卜(手鼓)和满族的太平鼓等。 目前在我国流传的外来鼓有: ❶锅形鼓,如定音鼓; ❷扁圆筒鼓,如大军鼓和小军鼓; ❸箍圈鼓,如铃鼓; ❹长筒鼓,如非洲鼓, ❺爵士套鼓,也称架子鼓(trap set),是由多种鼓和钹相组合并增设脚踩的机械传动击鼓(或钹)装置,使一个演奏员可同时控制多种乐器的组合乐器。 ☚ 中国打击乐器 锣类乐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