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鼓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鼓楼 位于南京市中心的鼓楼岗上。鼓楼岗海拔40米,系钟山余脉,不仅是南京城南北两大水系秦淮河和金川河的分水岭,其周围地区也是南京地区最早的原始村落的遗址。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形如方城,系击鼓报时所用。鼓楼分上、下两层,上层歇山顶,作楼阁状,飞檐翘角,下层如城阙状,三座拱门,四面红墙环绕,气势雄伟,整个建筑面积达到880平方米,其规模之大为国内罕见。鼓楼之上,原有大鼓2面、小鼓24面、云板1面、点钟1面、牙杖4根、壶房铜缸1座。三角画角24板,兼为迎王选妃,接受诏书所用。初时鼓面蒙的是大象皮,后象皮被人窃走,便改用其他兽皮。原物早已散佚,现今1面直径2米的大鼓,是后人所置。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南巡,曾来鼓楼。当时两江兵部右侍郎兼督察院右副御史王新令,曾率隶属数百名迎驾楼上。次年,地方官员为康熙皇帝歌功颂德,在楼上建有2丈多高的巨碑,并镌有“圣谕碑楼”石刻,故鼓楼又有“碑楼”之称。鼓楼基座为明代遗物,其上部建筑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上有横额,题为“畅观阁”。鼓楼高约30米,屹立在40米高的鼓楼岗之上,总高70米,登楼远眺,金陵秀色,万千景物,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鼓楼ɡǔlóu旧时城市中安放大鼓的楼式建筑,多用来报时。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營轅部 > 樓堡 > 鼓樓2 鼓樓2 gǔlóu 報警之樓。樓中置鼓,故稱。此制始於北魏。當時,兖州多盗,李崇爲刺史,崇乃命每村置一樓,每樓一鼓。盗發之處,雙槌猛擊,周村聞後亦撾鼓,頃刻,聲達百里之遥,其中險要,悉有伏人,賊不刻就擒。參閲五代·馬鑑《續事始·鼓樓》、《說郛》十、清·顧張思《土風録》四。 门楼 门楼门阁门台 ☚ 楼阁 高楼 ☛ 鼓楼侗族独特的楼宇建筑形式。流行于侗族村寨,是种古老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建筑。为村寨中聚众议事、节庆集会和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场所。一般每个村寨的中央都矗立一座高大醒目的鼓楼。大的村寨,或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寨,有些大姓人家也合建鼓楼。一般楼高10余米,飞檐重阁、层层而上,巍峨庄严、华丽辉煌。矮的三五层,高的十一或十三层。式样以四、六、八角为多。四角者,八柱落地;六角者,十二柱落地;八角者,十六柱落地。柱头门面,雕绘祥龙彩凤;层阁外壁,彩绘民间故事连环画;檐角有雕塑的龙凤飞鸟,椽头嵌有小镜子;楼顶端塑造金瓜葫芦。鼓楼内不分层,一通到顶,于高处悬挂大鼓,供召集众人时擂敲。楼内大厅可容百余人,楼外一般辟有鼓楼场坝,且立乡规民约碑。较古老的是广西三江县的马胖鼓楼,较精美的是贵州从江县高增鼓楼。 鼓楼侗族独特的建筑形式。每个村寨中央,均矗立一座多层宝塔形鼓楼。较大的村寨,有的大姓合建一座鼓楼。一般楼高10余米,飞阁重檐,层层而上, 巍峨庄严。下为方形大厅,可容百余人。以贵州丛江县高增寨的最著,楼有13层,高达20余米, 全部木质结构,不用一颗铁钉,精巧严实。瓦檐塑有龙凤花鸟,秀丽多采。平时村民来此消闲说唱,逢年过节,在楼前广场上接待他寨来客, 举办赛歌和*“哆耶”跳舞等活动, 有“吹彻芦笙岁又终,鼓楼围坐话年丰”之称。鼓楼顶端,置放桦树制作的大鼓, 由寨老掌握, 有事敲击聚众,于楼内议事,一当外敌入侵时,寨老击鼓告警, 各寨闻声赶来救应。 鼓楼位于西安市西大街北院门南端,东与钟楼相望。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迄今已有611年的历史。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及乾隆五年(1740)曾两次重修。1953年和1958年两次进行了整修,使其面目一新。鼓楼基座用青砖砌成,宽52.6米,南北深38米,高7.7米,面积1924平方米,从地平到楼顶高33米。楼基正中辟有南北劣拱门洞,北达北院门,南通西大街。鼓楼呈长方形,结构为重檐三滴水式;第一层楼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楼上覆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上下两层面阔各为7间,进深均为3间,四周另有走廓。每层正面10根红柱,9开间。昔日楼南北两面楼檐下各悬挂匾一块,南为“文武盛地”,是陕西巡抚张楷重修。此楼竣工后,摹写清高宗乾隆的“御笔”。北边是“声闻于天”,字大盈尺,笔力劲挺,相传系咸宁李元宽所书。楼内有梯可上,登上二楼,凭栏可眺望终南山和全城景色。鼓楼非常坚固,几百年来经过若干次地震,没有裂缝或变形。现在鼓楼上开设了商店,可供国内外游客参观购物。 鼓楼 鼓楼位于蓟县城十字街北。建于1549年(明嘉靖二十八年)。东西面阔三间,南北进深两间,四周有10根粗大的红漆明柱,九脊歇山式顶。檐下挂着“古渔阳”和“畿东锁钥”的金字匾额。城台下有拱形门洞,整个建筑古朴大方,风格雅致。但几经战乱、地震、大火等灾祸,鼓楼已破烂不堪。1983年起,经人民政府几次修复,为蓟县留下了这座历史悠久的鼓楼景观,为国内外游人提供了一座观赏名胜。 ☚ 宁园 白塔 ☛ 鼓楼 鼓楼古代的一种公共建筑。一般重镇均置有鼓楼。《重修滑县志》记载:“北魏时,兖州多盗。李崇为刺史,乃村置一楼,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始闻者,挝鼓一通,次复闻者,以二为节次,后闻者以三为节次,各击鼓千槌,诸村闻鼓,皆守要路,是以俄顷之间,声布万里之内……故后世效之,州县多置鼓楼”。由此可知,鼓楼建筑始于北魏,为李崇所创。以此传递信号,便于擒贼捉盗。后来鼓楼渐失去它原有的作用,而以建造之美供人观赏。明清时期的鼓楼一般与钟楼相对峙,成为各地城市中的重要一景。如北京鼓楼、西安鼓楼、南京鼓楼等。 ☚ 钟楼 牌楼 ☛ 鼓楼 鼓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鼓楼、钟楼”的组成部分。位于地安门大街北端。古为城内报时中心。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称齐政楼。明永乐十八年(1420)于原址东23米处重建。清嘉庆五年(1800)重修。面阔五间,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南北各有三座券门,东西又各一券门。楼基为砖砌台墩,高约4米,四周围墙环绕。上层原置漏壶报时,后改用鼓24面,每晚八时正击鼓13响,作为“定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更鼓被日本侵略军毁坏。宣统三年(1911)曾改名“明耻楼”,展出被毁更鼓等物。1922年改为通俗教育馆。现为东城区文化馆。楼内今存更鼓一面,上有八国联军所砍刀痕。 ☚ 雍和宫 钟楼 ☛ 鼓楼 鼓楼位于县城内十字街北。建于明。原有钟、鼓二楼,明天顺三年(1459),或说嘉靖二十八年(1549),并为一楼。清顺治、康熙、道光年间均有重修。基座为高大砖砌墩台,中开拱形门洞。其上城楼为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四周斗栱回廊,朱柱青瓦,九脊歇山大顶。檐下悬有“古渔阳”匾额,因隋朝大业末年后蓟县为渔阳郡治(原在怀柔、密云一带)。唐为蓟州渔阳郡。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曾以范阳、卢龙、渔阳等六郡叛唐,白居易《长恨歌》所写“渔阳鼙鼓动地来”,即指此。现为天津地区仅存的城镇鼓楼建筑。 ☚ 白塔 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 鼓楼 鼓楼位于鼓楼岗。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清初上层坍毁,后重建。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南巡时曾登览,次年于楼上立巨碑,并镌“圣谕碑楼”石刻。楼底层为砖石结构拱形无梁城阙状建筑,设三个通道门,四面红墙巍然。上层为木构重檐庑殿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24根巨大石柱环周擎立,楼上横额题“畅观阁”。楼内墙壁嵌有8尺巨碑两方,字迹已磨损,为明代遗物。原有鼓、云板、牙杖、点钟等均已散失。今存直径2米大鼓,年代难以查考。鼓楼高30米,建筑面积880平方米,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鼓楼之一,因建于高40米的鼓楼岗上,显得格外雄伟。登楼远眺,能尽收古城全景于眼底。 ☚ 石头城遗址 大钟亭 ☛ 鼓楼 鼓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钟楼鼓楼的组成部分。位于西大街路北,距钟楼0.5公里,遥相呼应。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先后重修。楼上原有巨鼓。楼通高33米。歇山式重檐三滴水木构建筑。基座青砖砌成,宽52.6米,高7.7米,南北正中辟有券洞门,高、宽均为6米,南北深38米,第一层楼身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楼身上覆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上下两层面阔各七间,进深三间,四周有走廊。1949年以来多次修葺,重饰彩绘,焕然一新。鼓楼北为北院门文化一条街,全为传统民族式建筑,古玩店铺林立,附近还有清真大寺,自然形成情趣独特的旅游小区。 ☚ 钟楼 青龙寺 ☛ 鼓楼一作古楼,天津古谚云:“天津有三宝,鼓楼、炮台、铃铛阁”,此居其一。明弘治年间(1488~1505),在城内中心,即四条大街相交处,下起方城,上建重层歇山式楼屋一座,此即天津鼓楼。鼓楼上悬大钟一口,以备报警聚众之用,后相沿成俗变为报时钟。按规定,戍守大钟者每天早晚要依时各敲54下。鼓楼内曾悬有清代诗人梅宝璐(小树)所撰对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能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此联在八国联军进犯天津时亡佚,后由近代书法家华世奎补修,至今犹存。鼓楼在民国期间曾予改建,1952年因阻碍交通拆除。2000年11月,鼓楼重建工作正式启动。 鼓楼 鼓楼名马田鼓楼。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坪阳乡田心寨境内。为侗族独特建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顺治年间。方形二层楼阁,九层八柱,木结构。边宽8米,高20米。顶盖为八角形,上托葫芦宝顶。封檐板与楼内大梁彩绘民间图画,各檐翘角饰禽兽浮雕。底层设火塘,四周置木凳。二楼正面系活动板壁,可兼作戏台。结构严谨,造型美观,显示了侗族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 ☚ 黔城南正街 回龙桥 ☛ 鼓楼 鼓楼侗族传统特色建筑。通常建于村寨之中,高两三丈甚至五六丈,有五层、九层或十一层,呈四方、六方或八方形; 木质结构,用卯榫嵌合,飞阁重檐,画栋雕梁,有宝塔之壮美和凉亭之清雅; 楼中置有大鼓一面,寨中有大事则击鼓聚众来此议事。有的鼓楼还兼做戏台,供寨民开展文娱活动。 ☚ 谢土安龙 聚族而居 ☛ 鼓楼 鼓楼位于曲阜孔府大门东。由拱门与鼓楼两部分组成。拱门为明代弘治年间建,系砖质结构砌成门洞,与城门相似。高7.5米,南北长25.4米,东西宽11.8米。设有马道可供人上下,过往行人车辆可由门洞通过。于拱门平台之上修建鼓楼,为明嘉靖元年(1522年)建。面阔五间,22米;深三间,11米,六梁二十四柱,透雕花棂门窗,碧瓦朱甍,重檐八角,高翘四伸。砖砌回廊一周。门楼下红漆木柱,彩绘梁枋,九脊十六兽。楼中置放一鼓,鼓高齐人,直径约2米,为旧时孔府祭祀大典之用。鼓旁有一生铁铸造云牌,以备起更点之用。在此楼上可观览曲阜全景。 ☚ 鹊华桥 墓塔林 ☛ 鼓楼gu loudrum-tower 鼓楼drum tower 鼓楼drum-tower 鼓楼Drum Tower 鼓楼侗族地区独特的建筑物。又名“古楼”、“楼”、“百”。因楼内置鼓得名。明代已出现,今存者多分布于黎平、榕江、三江、通道、龙胜等县,均系清代所建。多位于寨子中央,为群众聚众议事、交流集会和夏夜纳凉之所。高3—4丈,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宝塔,下部为亭阁,均为正方形。楼檐选奇数,有五、七、九层不等。整幢建筑描龙画凤、雕花刻草,华丽异常。鼓置楼顶端,由寨老掌管,有事则击鼓聚众,于楼内议事;遇有敌人入侵,则击鼓告警,诸寨闻声救援。今存“增冲鼓楼”、“龙坪鼓楼”等都极具特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