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鼎足而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鼎足而立 鼎: 古代的一种烹煮器具,多用青铜制成,圆形,两耳三足。“鼎立”就是像鼎三足并立一样,比喻三方势力对立的情形。源自《汉书·蒯通传》:“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 楚汉相争时,范阳人蒯通看到韩信兵权在握,于是想劝韩信发展自己的力量。蒯通借口看相,先谈了一通相人之道。他说:“看人的贵贱,在于骨骼的长相;看人的忧喜,在于面部的气色;看人的成败,在于人的果断。用这三项去综合考察一个人,那是万无一失的!”韩信点头称是:“好,就请你替我看看吧!”于是蒯通说道:“相君之面,不过封侯,而且还会出现危险;可是相君之背,却贵不可言!”韩信惊奇地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接着蒯通作了一番分析: 楚汉相争已到了相持阶段。项羽从彭城起兵,南征北战,威震天下,而这几年却被刘邦所困扰,没有明显进展。而刘邦才几十万人,几次战斗还吃了败仗。楚汉双方已是两败俱伤。在这种形势下,韩信的力量非常重要。帮助汉,则刘邦获胜;支持楚,则项羽胜利。分析到这里,蒯通说:“依我看,不如让楚汉双方都存在下去,您保持中立,让天下分成三方,就像那鼎的脚一样,三个脚分开立着。”可是韩信认为刘邦对他不薄,又自认为功劳很大,最终没有听取蒯通的意见。 后人用“鼎足而立”来形容势均力敌的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鼎足而立;鼎足三分 异 鼎足而立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像鼎足一样峙立着。 例 人们都熟悉这个江边古城是三国时东吴旧都,位置在它东南的北固山,和长江里的金焦二山,鼎足而立。(王西彦《浩瀚的长江·第二天》)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神魔小说可与人情和历史小说鼎足而立。(孙逊《孙悟空、猪八戒形象塑造的艺术经验》) 鼎足三分 像鼎的三只脚,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相峙的情况。除作谓语外,亦作定语。 例 你们两个一东一西,咱老子专驻镇北,来它个鼎足三分。(凌力《星星草》上卷第二章)刘备若无诸葛,天下难以鼎足三分。(卢履范《西蜀旅游闲话》一) 同 都是谓词性成语。来源相同,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叁(三)分天下,鼎足而居。”都常作谓语。
鼎足而立dǐngzú’érlì鼎: 古代的一种烹煮器具,多用青铜制成,圆形,两耳三足。“鼎立”就是像鼎三足并立一样,比喻三方势力对立的情形。源自《汉书·蒯通传》:“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 鼎足而立三方如鼎并峙而立。《汉书·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三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 鼎足而立 鼎足而立像鼎的三条腿分立一样。比喻三方分立、相互抗衡的局势。鼎:古代炊具,有三足。 ☚ 大张旗鼓 鼎足三分 ☛ 各种形势 各种形势事物发展的形势:行市 ☚ 形势 形势危急 ☛ 各种局势 各种局势政治局势:政局(~不稳) ☚ 局势 局势不稳定 ☛ 鼎足而立dǐng zú ér lìstand like the legs of a tripod—a tripartite balance of forces 鼎足而立dǐng zú ér lì【解义】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鼎足而立dǐng zú ér lì鼎:古代烹煮用的青铜器物,三足两耳。像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势均力敌,各自分立相持。 鼎足而立dǐngzú'érlì形容三方面分立对峙。参见“三足鼎立”。 鼎足而立dǐnɡ zú ér lì像鼎有三足一样地对立。比喻三方面势均力敌地对立。也作“鼎足而居”、“鼎足而三”。 鼎足而立ding zu er li鼎:古炊具,圆形者有三足。像鼎的脚一样站立。形容三方面势均力敌地相对而立。 鼎足而立dǐngzúérlì见“鼎足而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