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邵花猪
地方优良猪种。系元末明初由外引猪种与当地土种猪配种繁衍选育出来的一个地方良种。中心产区为新晃侗族自治县的凉伞、扶罗、李树、贡溪等地,溆浦县的龙潭、横板桥、葛竹坪等地,绥宁县的东山、鹅公、朝仪等地。历史上以凉伞、龙潭、东山三产区较闻名,故称“凉伞猪”、“龙潭猪”、“东山猪”,因其三地分居黔阳(今怀化市和今邵阳市),故命名 “黔邵花猪”。其余还分布于芷江、黔阳、新宁、城步、武冈、洞口、隆回、靖县、通道、会同、洪江、新化等县、市,亦曾流向广西的三东、龙胜、长安、桂林及贵州省的玉屏、天柱、锦屏、三穗、铜仁、镇远等地。体积中等偏小,体质结实紧凑,结构匀称,头较狭长,背腰平直,毛色多为 “两头黑”或“大黑花”。其主要特点为: 适应性强,耐粗饲,饲料利用率高,生产较快,屠宰率为73.4%,母猪初年产仔猪7头左右,经产活仔数9.72头,哺乳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