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黑色幽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黑色幽默hēisèyōumò

〈名〉一种文学流派,惯于用悲与喜、滑稽与庄重的强烈对比表现矛盾,也指这样的说话方式。

黑色幽默hēisè yōumò

苦涩而意味深长的逗乐。

黑色幽默hēisèyōumò

苦涩而意味深长的逗乐。原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黑色”是指可怕而矛盾的社会现实,幽默则是对这种现实的冷嘲热讽。系英文“black humor”的意译。这派作家突出描写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笔法来表现环境与自我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并加以夸张、扭曲,使其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 《继续操练》虽多讥刺但又近于俏皮,喜欢嘲讽但却从容。讽与喻的结合,使作品充溢着智慧和机警,幽默和情趣。它有点近似西方的黑色幽默,但又不尽是。(人民日报.1987.2.24)
 ◇ 有人因此不无黑色幽默地将会计法比作“墙上的老虎”。(人民日报.2000.4.26)

黑色幽默hēisè yōumò

指苦涩的幽默。原为美国小说创作中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以弗里德曼《黑色幽默》为代表,故称。例如:“每次回家,左邻右舍就会找上门来,请他去看看电视机、录像机哪儿又出了毛病。他呢,实在不会修——因为学校压根儿没教过这些。这则‘黑色幽默’震惊了校领导,他们马上搞了个‘历届毕业生工作后的社会调查’……”(《四川日报》1991.8.15)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美国当代文学中的一个流派。其起源可以上溯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讽刺作品、文艺复兴时代的流浪小说以及理性时代的讽刺寓言,本世纪20年代法国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宣言》中首次出现“黑色幽默”一词,流派得名于美国评论家弗里德曼1965年选编的小说集《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艺术家避免雷同、追求新颖独特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畸形生活使人们的幽默变得阴沉、漆黑、荒诞、疯狂的结果。它的基本特点在于表现阴沉、绝望、残忍、疯狂与幽默相结合的思想情绪,用喜剧手法处理战争、死亡、疾病、末日等悲剧内容,把可怕与可笑混合,结构松散,时空颠倒,没有严密情节,着力描绘的是周围世界的荒诞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玩世不恭的嘲讽态度表现世界与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不协调加以放大和扭曲,使生活现象发生变形,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令人感到沉重和绝望。例如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短篇小说《伊色弄到了一个鼻子的差使》这样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伤兵:“他们蹒跚的跛行可能意味着在一只腿上布满了由伤疤的结缔组织构成的锦缎和浮雕——有多少女人曾经看见了这些又躲开了?……他们的舌头从面颊上的一个洞口伸了出来,由于这张额外的嘴巴,他们将永远不能再讲什么悄悄话。”可怕的疤痕被比之为具有美感的锦缎和浮雕,面颊上的洞口被形容为一张额外的嘴巴,悲剧的内容在经过这样的喜剧处理之后,表现出一种残酷的、令人震惊、颤栗的幽默。黑色幽默也因之被一些评论家称为“黑色喜剧”、“绝望的喜剧”、“荒诞小说”、“病态幽默”、“绞刑架下的幽默”或“大祸临头的幽默”。
黑色幽默流派的作家没有建立团体和发表宣言,从而没有形成一个有组织的统一的派别,文学评论界对他们的界说也不尽一致。肖尔斯认为它体现了一种哲学和美学思想体系,构成了当代西方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思想基础是对人、对生活的极度的悲观主义; 约比尔则认为它仅仅是一种叙述风格,因此把不同思想倾向的作家归为这个流派。

☚ 南方文学   迷惘的一代 ☛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hēisè yōumò

本指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黑色”指可怕而矛盾的社会现实,“幽默”指对社会现实的冷嘲热讽。作家把滑稽与严肃、喜剧与悲剧糅合起来,表现出无奈与苦涩。后泛指这种表现风格。
 ❍ 他擅长写~小说。

☚ 黑色收入   黑哨 ☛

黑色幽默

20世纪60年代主要流行于美国的一种文学流派。源于1965年弗里德曼所编小说集名《黑色幽默》。意为苦闷、绝望中的幽默。着重描写社会对个人的压迫,环境和人之间的不协调。把社会的不合理放大、变形、揭露其荒谬可笑。这类作品对人物和环境进行极度的夸张,结构松散,情节怪诞,随意颠倒时空顺序,常常在喜剧式的艺术处理中,流露出对人类社会不合理的愤懑和无可奈何。代表作家有约瑟夫·海勒、克特·小伏尼格、托马斯·平钦、约翰·巴斯等。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文学流派。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曾编辑小说选集《黑色幽默》,故名。即采用玩世不恭、冷嘲热讽的态度对待荒谬、恐怖的现实,是病态社会中民族精神变态的反映。产生原因与战后美国人民中传统价值观念动摇、幻灭感的普遍滋长及存在主义等哲学思潮的影响有关。力图在作品中揭露世界的荒谬与社会的疯狂,将丑恶畸形的事物加以漫画式的夸张,并予以批判。但又认为世界的荒谬与丑恶永恒不变,前景令人悲观失望。其作品往往采用喜剧形式描写悲剧内容,笑声中渗透着寒冷到冰点的绝望情绪,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情节离奇,时序颠倒,一反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在刷新艺术形式、深化思想内容上可资借鉴。但常给人以眼花缭乱之感。主要作家作品有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出了毛病》,冯尼格(1922~ ) 的《第五号屠场》等。

☚ 垮掉的一代   黑山派诗歌 ☛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Black Humor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文学流派。得名于当代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辑的一本作品选《黑色幽默》。其中汇集了当代12个美国作家撰写的作品片断,被称之为“黑色幽默”文学。但最早提出这一名称的是法国作家安德烈·布勒东。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认为,“黑色幽默”是思想情绪里黑色的东西与幽默的东西的一种结合。也就是说在幽默中蕴含着阴沉的东西;在绝望中对着丑恶的事物发出大笑。这派作家对现实和未来世界感到绝望、幻灭、怀疑、恐怖,认为世界是荒谬的,社会是疯狂的,人的意志、尊严、价值等已经消逝。因此,他们以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不协调,把丑恶畸形生活现象加以渲染、夸张、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格外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悲剧的内容和喜剧的形式交织混杂,摒弃了“讲故事”的老套子,常用“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采用对比、烘托、暗示、象征等形式表现离奇的情节,令读者眼花眼缭乱。“黑色幽默”派代表作家和作品有: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伏尼格的《猫的摇蓝》;巴思的《烟草经纪人》和弗里德曼的《船尾》等。

☚ 结构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 ☛

黑色幽默Black Humor

美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重要的文学及文学流派。因1965年弗里德曼(Bruce J.Friedman)的小说集《黑色幽默》而得名。代表作家有约瑟夫·赫勒、珀迪(James Purdy)、萨瑟恩(Terry Southern)等。作品多描写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人的压迫,表现人与世界的不协调,并加以夸大,令人发笑又感到压抑。作家笔下乖僻的人物,反映了人类的精神危机,并向所有现存价值观念提出质疑。赫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该流派的代表作。在美学上,“黑色幽默”属于喜剧范畴,但带有悲剧色彩,与六十年代的社会动荡密切相关。在电影、戏剧中也有所反映。进入七十年代逐渐衰退,但其影响至今犹存。

黑色幽默hēi sè yōu mò

【释义】 指一种苦涩的却又蕴含深长意味的嘲讽。多用于形容对病态社会现实的讽刺与嘲笑。
【例】
❶ 《继续操练》虽多讥刺但又近于俏皮,喜欢嘲讽但却从容。讽与喻的结合,使作品充溢着智慧和机警,幽默和情趣。它有点近似西方的黑色幽默,但又不尽是。(人民日报1987.2.24)

❷ 网上兴起为自己写墓志铭,专家称有黑色幽默味道。(楚天都市报2011.4.5)

❸ 官场上屡屡出现“今天作报告,明天戴镣铐”的黑色幽默,有人说是由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大众网2011.4.11)

❹ 带着强烈黑色幽默的《热天午后》是1970年代“布鲁克林的荒唐事”,闹剧式抢劫案的背后,是一个荒谬的年代里,每个人在错误的位置上扮演着错误的角色。(文汇报2011.4.16《纽约,纽约——》)

❺ 英国绅士特有的黑色幽默继承了古希腊戏剧哲学,喜剧的外衣下往往是沉重的思考……成都观众将领略到原汁原味的英伦“黑色幽默”。(成都日报2011.4.20《〈无事生非〉将来蓉城演绎400年前“疯狂的石头”》)

❻ “高房价”是当今中国公众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首文”(按: 指《居民收入增加是房价上涨的首要原因》的著名文章)一竿子打翻了满船的人(中国的居民): 因为“居民收入”增加,所以导致“房价上涨”——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会导致什么样的黑色幽默型的政策结果呢?(东方早报2011.5.6《奇谈怪论: 买不起房要怪收入增加》)

❼ 这本是两起风马牛不相及的案子,但药家鑫案一审之后,高晓松在微博上放出“狠话”:“……连生命都漠视的人会爱音乐吗?”生活的吊诡,就在于它时常会和你玩一把黑色幽默。(新闻晚报2011.5.11《愿“酒桌的你”成为普法动力》)

❽ 说来真有点黑色幽默,就在马(悦然)先生义愤填膺忙于辟谣的前几天,也是那家堂堂的新闻网站,还发布了另一条“网曝”:“武侠作家独孤意今日凌晨于微博爆料称,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于昨日深夜去世,享年87岁……”!马先生若知自己不仅“被受贿”,还“被去世”,还不知道要如何怒发冲冠呢!(文汇报2011.5.30吕怡然《从“网曝”到新闻: 惊险的一跃》)

❾ 一位曾经被定性为“右派”的朋友苦笑着对我说:“戴上‘帽子’,我是右派;脱掉‘帽子’,我是摘帽右派;甄别之后,我叫错划右派;平反改正,我成了改正右派。我这一生,脱不了‘右派’这个雅号,死了,大概悼词中可以称为‘前右派’了。”这话像是黑色幽默,但却道出了实情。(陈四益《草桥谈往·“帽子”臆说》)
【辨说】 “黑色幽默”是上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其思想基础为存在主义哲学,但对其具体含义的理解却比较模糊,常见仁见智。所谓“黑色”,是指一种客观的存在,这种存在是与光明或欢乐的现实相对立的,多带有一些阴沉郁闷或忧愁绝望的思想情感;所谓“幽默”,则是一种对客观现实讽刺或嘲笑的表现手法。所以“黑色幽默”一词,一般而言就是形容某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多以看似玩世不恭的略带夸张的冷嘲热讽,来表达对现实社会荒诞不经的病态现象的无可奈何的针砭或批判。
【结构分析】 名词性偏正结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