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区别对待、合理负担原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区别对待、合理负担原则 社会主义税收的重要原则之一。 指按照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和国家经济政策要求来合理确定税负。包括:(1)普遍征税。凡有纳税能力者都应负担税收;(2)负担水平应与纳税人的收入、财产状况相适应,收入高、财产多者应多缴税;收入低、财产少者应少缴税;无财产、收入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者不纳税;(3)区分不同性质的收入,分别制定负担政策,如劳动所得和非劳动所得;(4)适当照顾地区差别。如农业税负担应有地区差别,等等。区别对待、合理负担是我党在税收负担上的一贯原则。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合理负担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它是公平原则的具体化。随著解放战争的胜利,税收重点由农村转入城市,在1949年的《共同纲领》中,提出了“简化税制,合理负担”的原则;1953年8月,周恩来代表国务院提出,过渡时期的税收政策应是“公私区别对待,繁简不同。”上述提法虽然在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但都贯穿了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税制原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