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黑热病(kala-azar)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黑热病(Kala-azar)

黑热病(Kala-azar)

流行状况 清代即有安徽境内(灵璧)流行黑热病的记载。据可考资料,民国12年(1923)淮北地区14个县流行黑热病。此后至1949年,淮北地区流行黑热病情况严重。泗县斜路乡郭庄,民国30年(1941)流行黑热病,110户中101户有黑热病病人,全村死于黑热病的120人,40户背井离乡举家外迁躲避病魔。此乡的惨况是流行区普遍情况的写照。那时,治疗一个病人需耗1750公斤小麦,人民群众患了病无条件治疗,故疫区流传“得了黑热病,倾家荡产丢性命”的民谣。新中国成立初,即组织力量调查黑热病流行情况,进行防治。五河、怀远、界首等县为重流行区(发病率在5/万以上);泗县、灵璧、宿县、濉溪、萧县、砀山、涡阳、蒙城、凤台、亳县、太和、阜阳、临泉等13个县为中度流行区(发病率在1~5/万);颍上县和蚌埠为轻流行区(发病率在1/万以下)。病人年龄绝大多数在40岁以下。
中华白蛉为黑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50年代以前,淮北地区居民多为土墙草屋,墙面不粉刷,且多缝隙,为白蛉越冬的极好场所;自然环境亦有利于白蛉孳生繁衍。基于以上原因,淮北地区在历史上的相当长时期内,黑热病流行不断。
防治 1949年以前对黑热病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40年代,少数医院(如怀远民望医院)用五价锑治疗病人,疗效较好。50年代初,流行区各级政府分别建立防治机构,培训防治专门人员,并采用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防治黑热病知识。至1951年,就查治1277.9万人次,占流行区人口总数的99.32%。国产葡萄糖酸钠治疗效果良好。除对病人进行治疗外,在流行区广泛开展以消灭白蛉为重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改造白蛉孳生场所的环境,填平墙缝并用石灰粉刷,等等。至1985年,全省宣布消灭黑热病。

☚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fever)   六 慢性传染病防治 ☛
0000267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