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黑泽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黑泽明日本电影导演。1910年3月23日生,1998年去世。初学美术,并小有成就,1936年从影。导演处女作是《姿三四郎》(1943),其后拍摄了《最美好的东西》(1944)、《青春无悔》(1946)、《泥醉天使》(1948)等。他据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拍摄的影片《罗生门》(1950)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大奖,使他成为国际上最知名的日本导演,并引起了世人对日本电影的关注。其后的影片还有《活下去》(1952)、《七武士》(1954)、《恶人睡得最香》(1960)、《保镖》(1961,获威尼斯电影节奖》、《红胡子》(1965,获威尼斯电影节奖)、《电车铃声》(1970)、《德尔苏·乌扎拉》(1975,与苏联合拍,获莫斯科电影节奖)、《影子武士》(1980,获戛纳电影节奖)等。他还善于把欧洲古典文学名著改编成日本故事拍成影片,如《白痴》(1951,据陀思妥耶夫斯基原作)、《蛛网宫堡》(1957,据莎士比亚《麦克白》)、《在底层》(1957,据高尔基原作);《乱》(1985,据莎士比亚《李尔王》)。 黑泽明 黑泽明黑泽明(1910—),日本电影导演。1910年5月23日生于东京。1939—1941年与山本合作拍摄影片 《马》,他自己还编写37部剧本。其中 《青春的气流》、《航空兵的凯歌》 两部拍成影片。1943年,他成功地把富田常雄 《姿三四郎》 改编、拍摄为电影,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第二年他的第二部影片 《最美》 问世,颇获好评。《无愧于我的青春》 (1946) 是一部矛头指向军国主义的作品,被评为当年10部最佳片的第二名。1949年摄制的《野狗》 获10部最佳片的第二名。1950年,继 《丑闻》 之后,他拍摄的 《罗生门》,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奖。1951年,他与人合作尝试改编拍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白痴》,失败。此后,黑泽明着力对影片主题和电影技巧认真推敲,约请了4位作家共同编写剧本 《活着》,拍成电影被评为1952年度10部最佳影片之首。1954—1950年,黑泽明的作品有 《七武上》 (1954)、《蛛网宫堡》(1957,据莎士比亚 《唛克白》 改编)、《暗堡中的三恶人》 (1958)、《保镖》(1961)、《天堂与地狱》 (1963,据麦克贝恩原作改编)、《电车声》 (1970) 等,都获得很大的成功。1971年12月,黑泽明因创作苦闷自杀未遂。直至1975年才重振旗鼓,为前苏联拍摄 《德尔苏·乌扎拉》,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大奖。1980年完成 《影子武士》,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1985年,他拍摄了根据莎士比亚《李尔王》 改编的影片 《乱》,除情节以外,内容和形式都是日本的。 ☚ 赵朴初 曹禺 ☛ 黑泽明 黑泽明黑泽明 (1910— ),日本电影导演。1910年5月23日生于东京。1939—1941年与山本合作拍摄影片《马》,他自己还编写37部剧本。其中《青春的气流》、《航空兵的凯歌》两部拍成影片。1943年,他成功地把富田常雄《姿三四郎》改编、拍摄为电影,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第二年他的第二部影片《最美》问世,颇获好评。《无愧于我的青春》(1946)是一部矛头指向军国主义的作品,被评为当年10部最佳片的第二名。1949年摄制的《野狗》获10部最佳片的第二名。1950年,继《丑闻》之后,他拍摄的《罗生门》,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奖。1951年,他与人合作尝试改编拍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失败。此后,黑泽明着力对影片主题和电影技巧认真推敲,邀请了4位作家共同编写剧本《活着》,拍成电影被评为1952年度10部最佳影片之首。1954—1970年,黑泽明的作品有《七武上》(1954)、《蛛网宫堡》(1957,据莎士比亚《麦克白》改编)、《暗堡中的三恶人》 (1958)、《保镖》 (1961)、《天堂与地狱》 (1963,据麦克贝恩原作改编)、《电车声》(1970)等,都获得很大的成功。1971年12月,黑泽明因创作苦闷自杀未遂。直至1975年才重振旗鼓,为前苏联拍摄《德尔苏·乌扎拉》,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大奖。1980年完成《影子武士》,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1985年,他拍摄了根据莎士比亚《李尔王》改编的影片《乱》,除情节以外,内容和形式都是日本的。 ☚ 赵朴初 曹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