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雀伺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雀伺蝉

比喻欲得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汉刘向 《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前利而不顾其后患也!”后多以喻目光短浅者。《艺文类聚》七七引南朝梁元帝《荆州放生亭碑》:“譬如黄雀伺蝉,不知随弹应至; 青鹯逐兔,讵识杠鼎方前。”

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急功近利
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后果:贪蛇忘尾
只顾眼前,不管后果:漏脯充饥
只顾眼前,不计后果:摭华损实
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杀鸡取卵 杀鸡取蛋
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竭泽而渔 竭泽涸渔 竭水搏鱼 干泽而渔 涸泽而渔
做事只图眼前的短暂利益而不顾长远:焚林而猎 焚林而狩 焚林而田 焚林而畋 焚薮而田
贪图眼前利益,做事不留余地:焚林竭泽竭泽焚薮 竭泽焚林
只见眼前利益,目光短浅,不顾后患:螳螂捕蝉 螳螂黄雀 黄雀伺蝉
庸人目光短浅,顾惜眼前小利:驽马恋栈豆

☚ 眼光短浅   远见 ☛

监视

监视

护 看 视 督(督视) 钉
监视和管理(犯人):看守 看管
监视考场:监场
监视军队:护兵
互相监视:相察
审察,监视:鉴临
警戒监视:警视
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情:了望 探望 睎望
 看守了望:守望(~相助)
 警戒,守望:警候
 策应,守望:策望
暗中跟踪监视:盯梢 黄雀伺蝉
(从旁严密注视、观察:监视)

另见:旁边 严密 注视 观察 察看 监督

☚ 监视   监察 ☛

谋划做坏事

谋划做坏事

谋划奸恶之事:谋奸
图谋变乱:谋变
图谋反叛:谋反
暗中谋划损害人:算计 暗算 谋算
阴谋算计:谋图
一心只顾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自己也正在被人算计:螳螂捕蝉 螳螂黄雀 黄雀伺蝉
暗中谋划做阴谋反叛的事:密谋不轨
暗中谋划做违法或叛乱的事:图谋不轨 图作不轨 图为不轨 谋图不轨 谋为不轨 谋逆不轨

☚ 谋划事情   谋划方式 ☛
黄雀伺蝉

黄雀伺蝉

汉·刘向《说苑·正谏》:“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兵。”后以此典形容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其后的祸患。南朝梁·萧绎《荆州放生亭碑》:“譬如黄雀伺蝉,不知随弹应至。”宋·范成大《馆娃宫赋》:“是犹螳螂之慕蝉,不知黄雀之议其后也。”

☚ 黄绮   黄石授书 ☛

黄雀伺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huáng què sì chán

黄雀伺蝉

《辞源》源云: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弾丸在其下也。”《艺文类聚·七七·梁元帝〈荆州放生亭碑〉》:“譬如黄雀伺蝉,不知随弹应至;青鹯逐兔,讵识杠鼎方前。”
按,此语诸本多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语所源,江苏版《成语词典》云:语本《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诸本此语所源亦有作:《吴越春秋》:“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典出《战国策·楚策四》该二书所出时,俱在《庄子》之后,故江苏版《成语词典》例正是。

黄雀伺蝉huáng què sì chán

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同。南朝梁·萧绎(梁元帝)《放生亭碑》:“黄雀伺蝉,不知随弹应至。”

黄雀伺蝉huánɡ què sì chán

黄雀伺机捕捉蝉。
❶ 比喻专注于眼前利益而不顾及后患。
❷ 比喻算计别人者不知别人也正在算计他。参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黄雀伺蝉huángquè-sìchán

〔主谓〕 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语本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南朝·梁元帝《荆州放生亭碑》:“譬如~,不知随弹应至。”
△ 多用于人的行为方面。

黄雀伺蝉huáng què sì chán

伺:窥伺,探察。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或暗算别人却不知别人也在暗算自己。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