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鉞1855——1926湖南寧鄉人,1855年 (清咸豐五年) 生。清優貢生,二等男爵,曾在湖北特用道任職。1911年以散秩大臣記名都統,甘肅軍事參議官兼混成協統。武昌起義後,率軍於天水舉義,任都督,設甘肅軍政府於秦州。民國成立後,解甲還湘,旋授上將銜陸軍中將 二位。1913年二次革命時因反對袁世凱,遭褫職通輯。1918年奉孫中山命,充湘鄂豫招撫使,組游擊隊驅擊湘督張敬堯。1924年說胡景翼、孫岳攻擊曹吴,任豫北游擊司令。1926年加入中國國民黨; 同年夏,國民革命軍北伐,任鄂豫邊防司令,協助克復武昌等地,後任廣東國民政府行政院參議; 同年在湖南病逝。終年71歲。 黄鉞以黄金爲飾的斧。帝王專用,或特賜給專主征伐的重臣。張衡《東京賦》:“戎士介而揚揮,戴金鉦而建黄鉞。”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儀仗鹵簿部 > 兵仗 > 黄鉞 黄鉞 huángyuè 省稱“鉞”,亦稱“大柯斧”、“天鉞”、“金鉞”。狀類斧而大,飾以金(銅)或金色塗之,故稱。本爲兵器,後用爲儀仗,亦以賜予出征將帥以示威重。起自上古,後繼之,形、質均有所變更。《書·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孔穎達疏:“太公《六韜》云:‘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鉞。’《廣雅》云:‘鉞,斧也。’斧稱黄鉞,故知以黄金飾斧也。”《東漢會要·輿服上》:“〔乘輿法駕〕後有金鉦黄鉞,黄門鼓車。”《元史·輿服志三》:“鉞,金塗鐵鉞,單刃,腦後繫朱拂,朱漆竿。”《欽定大清會典圖》卷八十五:“〔皇帝鹵簿鉞〕雕木爲之,刃長八寸五分,闊九寸,背刻龍首,貫直刃長八寸,爲劍脊形。銎上銜以龍首,皆塗金。竹柄,塗以朱漆,長六尺二寸二分,圍四寸。鐓以銅鋄銀,高一寸五分。通高八尺九寸。《清史稿·輿服志四》:“鑾駕鹵簿,行幸於皇城則陳之……立瓜、卧瓜、星、鉞各四。”又:“〔皇太子儀仗〕金鉞四、立瓜、卧瓜、骨朵、吾仗各四。” 黄鉞(清·乾隆十五年—道光二十一年 1750~1841) 安徽當涂人。字左田,一字左君,號左軍,别署井田老人,居室曰左田西齋。年九十余,一目失明,自號盲左。乾隆五十五年(1790)進士,拜禮部尚書,累官户部尚書。卒謚勤敏。通六書學,兼工詩、文、書、畫。善山水,所作層巒叠嶂,不使人一覽而盡,深得其鄉蕭雲從遺韵,晚年專學王原祁,筆更蒼厚,與大學士董誥稱“董黄二家”。書法腴潤跌宕,足與劉墉駢轡。摹印師承秦、漢,秀嫵中具剛勁之致。《國朝先正事略》 曰: “左田工書,年九十余,目失明,猶能作書。”尤善鑒别,蓄藏累累。内府所藏名迹俱經其鑒定,一時士大夫好六法者多執贄其門。著有 《左田詩鈔》、《左田畫有録》、《二十四畫品》、《西齋集》、《泛漿録》、《游佛峪龍洞記》、《游黄山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