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huáng qí草名。一名黄芪,可入药。白居易《斋居》:黄耆数匙粥,赤箭一瓯汤。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黄蓍 > 黄耆 黄耆 huángqí 黄耆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即黄芪,详该条。 黄耆huáng qí《本草纲目》草部第12卷黄耆(62)。药名。 【基原】为豆科植物黄耆或内蒙黄耆等的干燥根。 【别名】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百药绵(侯宁极《药谱》),绵黄耆(《本草图经》),黄蔑(《本草纲目》),箭芪(刘仕廉《医学集成》),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 【性味】甘,微温。 ❶《本经》:“味甘,微温。” ❷《别录》:“无毒。生白水者,冷。” ❸《药性论》:“白水赤皮者,微寒。” ❹《医学启源》:“气温,味甘,平。” 【归经】入肺、脾经。 ❶《汤液本草》:“入手少阳、足太阴经、足少阴命门。” ❷《本草蒙筌》“入手少阳,手足太阴。” ❸《本草经疏》:“入手阳明、太阴经。” ❹《本草新编》:“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经。” 【功用主治】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❶《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❷《别录》:“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❸《药性论》:“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生陇西者下补五脏。蜀白水赤皮者,治客热。” ❹《日华子本草》:“黄耆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癥癖,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白水耆,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耆;赤水畜,治血,退热毒,余功用并同上;木耆治烦,排脓力微于黄耆,遇缺即倍用之。” ❺《医学启源》:“治虚劳自寒(‘寒’一作‘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 ❻王好古:“主太阴疟疾。” ❼《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至五钱(大剂一至二两);入丸、散,或熬膏。 【成分】黄芪含蔗糖、葡萄糖醛酸、黏液质、数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Choline)、甜菜碱(Betaine)、叶酸(65μg/100g干根),又分出2′,4′-二羟基-5,6-二甲氧基异黄烷(2′,4′-Dihydroxy-5,6-dimethoxyisoflavane)和熊竹素(Kumatakenin)。内蒙黄芪脂质的皂化产物中分出亚油酸、亚麻酸;非皂化部分中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此外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出黄芪中的微量元素,计含Sc、Cr、Mn、Fe、Co、Cu、Zn、Se、Rb、Mo、Cs、La、Ce、Sm等。 【药理】 ❶利尿:黄芪煎剂给大鼠皮下注射或麻醉犬静脉注射均有利尿作用。且利尿作用持续时间较长,连续给药7天亦不产生耐受性。健康人口服黄芪煎剂亦有利尿及钠排出增加。 ❷对实验性肾炎的作用:大鼠于注射“兔抗鼠肾血清”以产生血清性肾炎前3天开始每天服黄芪粉4~5g,注射血清3天后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病理切片亦证明肾脏病变减轻。每日服黄芪粉0.8g或2g则无效。对注射氯化高汞引起的大鼠蛋白尿症,口服黄芪粉(炮台芪)能加快其恢复到原来水平。但服药组动物体重较对照组显著减轻。大鼠口服黄芪或炮台芪粉均可降低生理性尿蛋白的排泄,煎剂则无效。服药期间尿量并无明显增加。 ❸强壮作用:小鼠每日灌服黄芪(品种不明)煎剂共3周,可明显延长游泳时间,体重增加亦比对照组为快。因四氯化碳损伤肝脏的家兔,服1周后,可使血清总蛋白与清蛋白增加。小鼠服9天可保护肝脏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糖元降低。 ❹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黄芪煎剂给麻醉狗、猫、兔等静脉注射可引起明显的降压作用,黄芪重复注射时有急速耐受现象。麻醉狗灌服黄芪或棱果芪煎剂亦有降压作用,前者作用较强。降压作用与直接扩张血管有关。对于体外蛙心,内蒙黄芪煎剂有抑制作用。醇提取液则为兴奋。麻醉兔静脉注射煎剂对在位心脏有加强收缩作用。黄芪与梭果黄芪给正常狗腹腔注射3~4小时后,心电图出现T波倒置和双相,S-T间期略有延长;曾有P-T波融合现象;黄芪在1小时后R波电压略有上升,棱果黄芪者则略有下降。 ❺其他:黄芪(品种不明)能延长小鼠动情期并能降低家兔血糖。内蒙黄芪煎剂对兔体外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在体肠管紧张度增加,收缩幅度小量时增高,大量时抑制。对体外豚鼠肠管可增大其收缩幅度,给小鼠皮下注射有镇静作用。黄芪(品种不明)在试管内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循环衰竭及急性肾炎治疗有效。 ❻毒性:黄芪与棱果黄芪给小鼠灌胃100g生药/kg均无不良反应。小鼠1次腹腔注射梭果黄芪半数致死量为38.25±6.7g生药/ kg,黄芪为39.82±4.3g/kg或40±5g/kg。两种黄芪煎剂给大鼠腹腔注射每天0.5g/kg共30天,观察其体重、饮食及内脏外观,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此外,实验动物注射密毛花黄芪(Astragalus Pubiflorus DC.)浸剂可降低动脉压,减慢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量以及舒张冠状血管。 黄耆huánɡqí即黄芪。详该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