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筌约903—965

五代后蜀画家。字要叔,成都人。十七岁时就被前蜀主王衍任为翰林侍诏。后蜀主孟昶时历官检校少府监、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他曾师事花鸟画家刁光胤,又钻研过滕昌祐的花竹,李昇的山水、树木,薛稷的鹤,吸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而自成一派,成为花鸟画大家。与江南徐熙并称“徐黄”。形成五代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他画花鸟,多使用钩勒法,先用极细的墨线钩出轮廓,然后填彩。画鸟形象丰满,绘花妙于赋色。凡所画物,细致工整,法度井然。所画多系宫中珍禽异卉,熙多写江湖间的汀花水鸟,故当时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称。他的花鸟画法经其子黄居宝、黄居寀的继承发展,被北宋画院作为评定绘画优劣的“院体”,存世《写生珍禽图》相传是他的作品。

黄筌

黄筌约903—965

五代画家。字要叔。成都(今属四川)人。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以花鸟画著称。初师刁光胤画竹石花雀,后学孙位龙水松石、李升山水竹树及滕昌佑花竹、薛稷鹤。取诸家之长,自成一体。作品多描绘宫廷中的异卉珍禽,羽毛丰满。画花善于着色,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与南唐徐熙并号“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的两大流派。对后世影响甚大,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谚。其子居寀亦为丹青妙手。父子二人画风秾丽,成为宋初翰林图画院取舍作品的标准。画有《春山图》、《秋山图》、《潇湘图》、《八寿图》等,流传至今的有《珍禽图》,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杨凝式   赵德玄 ☛

黄筌

《黄筌》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宣和画谱》:“(五代)黄筌字要叔,成都人,以工画早得名于时。十七岁事蜀后主王衍,为待诏,至孟昶加检校少府监,累迁如京副使。……筌资诸家之善而兼有之:花竹师滕昌祐,鸟雀师刁光,山水师李昇,鹤师薛稷,龙师孙遇。然其所学笔意豪赡,脱去格律,过诸公为多。如世称杜子美诗,韩退之文,无一字无来处,所以筌画兼有众体之妙,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释义】黄筌是五代蜀著名画家。

【例句】玉笙吹老碧桃花,石鼎烹来紫笋芽,山斋看了黄筌画。(张可久[双调·水仙子]《山斋小集》)写山斋生活中品名茶、赏名画的高雅情趣。


古典小说《黄筌 》全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黄筌

 昔吴道子所画一钟馗,衣蓝衫,鞟一足,眇一目,腰一笏, 巾裹而蓬发垂鬓。左手捉一鬼,以右手第二指剜鬼眼睛。笔迹道劲,实有唐之神妙。收得者将献伪蜀主。甚爱重之,常悬于内寝。
 一日,召黄筌令看之。筌一见,称其绝妙。谢恩讫,昶谓曰:“此钟馗若母指掐鬼眼睛,则更校有力,试为我改之。”筌请归私第数日,看之不足。别絣绢素画一钟馗,以母指掐鬼眼睛,并吴本一时进纳。昶问曰:“比令卿改之,何为别画?”筌曰:“吴道子所画钟馗,一身之力,气、 色、眼、貌,俱在第二指,不在母指,所以不敢辄改。筌今所画,虽不及古人,一身之力,意思并在母指。”昶甚悦,赏筌之能,遂以彩缎银器,旌其别识。

 历史上一些文人墨客的奇闻轶事,在话本、传奇、小说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记载,反映了当时一些墨客骚人的精神风貌,给后世留下了不少足资借鉴的佳话美谈。小说《黄筌》则为读者描述了一位古代大画家的精深造诣和独到见识,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艺术家形象。
 黄筌,五代后蜀画家。他师从前贤,集各家之长,成一家之法。擅画珍禽异卉,与当时的徐熙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的两大流派。这样一位大画家,当他一见到吴道子所画的钟馗捉鬼图,立即“称其绝妙”。那么,绝妙在何处呢?当孟昶问他“何以别画”时,黄筌作了解释:“吴道子所画钟馗,一身之力,气、色、眼、貌,俱在第二指,不在母(拇)指,所以不敢辄改。”黄筌看出,吴道子所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身之力与第二指,是整体与局部的融合,是不可分开,不可改动的。若是改动,则牵一发而动全身,破坏了整个画面的和谐统一,而孟昶的不如黄筌处,就在于他把吴道子的画看成一个零散的,拼凑的画而,可以任意拆散、任意改动。这里,既表现了画家的独具只眼,还揭示了画家忠于艺术,不阿人意的精神。吴道子是唐代大画家,被后世奉为“画圣”,当孟昶命黄筌改动吴道子所画的画时,可以想见画家斯时的难处:面对先贤大师的绝妙之作,绝无改动之理,而不如此又违忤人主之旨,由此罹祸亦未可知,他只得请求暂时把画带回家中,再作计较。他在家中“数日看之不足”,更谈不上改动之举了,最后他决定另作一幅,一并进纳。据史书记载,孟昶曾从谏出后宫良家子,并赏赐谏者“金数斤”,由此看来,其有纳谏从善的一面。他十分爱重吴道子的画,但稍嫌不足。黄筌虽然违旨,而所画正合其意,同画钟馗,而一身之力,一在二指,一在拇指,各得神妙。孟昶何乐而不为呢?这就难怪蜀主赞赏其能,赐以“彩缎银器,旌其别识”了。
 “旌其别识”,是作品的题旨所在。但作品的开头,只是先描绘了吴道子的钟馗捉鬼图,由画引人,让画家称其绝妙。妙在何处,不得而知。接着叙述了黄荃作画的过程,但何以自作而不改动,似未说明,只是到了最后才由画家自己道出。文章虽然短小,但一波三折,却又顺理成章,不留痕迹。构思巧妙,剪裁精细,字里行间,耐人寻味。
 作者在仅仅二百余字的篇幅里,通过一幅画,把两代大画家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各显其才,相得益彰。画师的品格、造诣、风采,都刻画得异常深刻、鲜明,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黄筌

399.黄筌(p3570.1)

释文作: “公元?——965年。五代前蜀成都人,字要叔。以善画著名,花竹师滕昌祐,鸟雀师刁光,山水师李昇,鶴师薛稷,人物龙水师孙位,集诸家之善,无不精妙。仕蜀为翰林待诏。所作花鸟画,与江南布衣徐熙齐名,并称黄徐。见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二、元·夏文彦《图绘宝鉴》二.”
按:概述人物行状失误者三:
一、释文“以善画著名”句,主语省略,人固知其为黄筌也。然, “花竹师滕昌祐,……集著家之善”,依照语法规则,其主语当是“花竹、鸟雀、山水、鹤、人物龙水”,则所集之“诸家”不明矣!考之《图画见闻志》卷二原文,乃是黄筌集“滕、刁、李、薛、孙”五人之善, 则此段当表述作:“以善画著名。其花竹师滕昌祐、鸟雀师刁光、山水师李昇、鶴师薛稷、人物龙水师孙位,集诸家之善,无不精妙,且远过三师。”
二、叙人物官历不确, “事蜀为翰林待诏”,乃原书相邻人物“杜龟”事.黄筌官历原文是: “十七岁事王蜀后主为待诏,至孟蜀加检校少府监、赐金紫。后累迁如京副使。”
三、释文中“集诸家之善,无不精妙”云云,其说亦不确,原文乃是: “兼工佛道人物、山川、龙水,全该六法。遠过三师。”非只“集诸家之善”已也。

☚ 麻   黄鼠 ☛

黄筌约903~965

五代画家。字要叔,成都人。幼有画性,17岁以绘画得名。拜入蜀避乱的中原著名画家刁光胤学竹石花鸟,向孙立学松石墨竹,又向蜀中名画家李升学山水竹树。兼采众长,善于写生,独创一格,为当时画坛中的佼佼者。绘画技艺十分全面,花鸟、虫草、山水、人物无所不能,尤以花鸟、虫草最为驰名。绘画形神高妙,格调富丽,作品多以宫廷中的异卉珍禽为题材,画禽羽毛丰满,画花勾勒精细,善于着色,适应宫廷需要,成为翰林图画院取舍作品的标准,形成一大流派。与其两个儿子和兄弟均入翰林图画院掌管画院。从五代至宋初绘画创作长达半个世纪,其黄体流派影响很大。传世之作有 《写生珍禽图》。前蜀、后蜀时,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人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黄筌

五代后蜀画家。约903年生,965年去世。四川成都人。与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的两大流派。901~903年间师刁光胤学花鸟,944年画6鹤于偏殿壁上。作有《写生真禽图》卷(41.5cm×70cm)。《宣和画谱》著录作品349件。

黄筌

400 黄筌约903—965

字叔要,五代后蜀画家。成都(今属四川)人。在蜀授翰林院待诏,权院事,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蜀亡归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幼有画性,长负奇能,十七岁便为前蜀画院待诏。竹石花雀师刁光胤,人物、龙水、松石师孙位;山水竹树师李异;鹤师薛稷,资诸家之善,遂成一家法。所写禽鸟,骨肉兼备,形象丰满。画花妙于赋色,勾勒精细,殆不见墨迹,而以轻色染成,谓之 “写生”。与江南徐熙并称“徐黄异体”,黄多绘宫中异卉珍禽,徐多写江湖间汀花小鸟,时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评,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流派。筌及其子居寀等的作品格诗合帝王审美需要,遂成为宋初翰林图画院取舍作品之尺度。即后称之“院体”者。此画风统治北宋画坛达百年,对北宋初期花鸟画的发展影响甚大。传世画迹有《写生珍禽图》(有专条)。

☚ 关仝   顾闳中 ☛
黄筌

黄筌约903—965

五代后蜀画家,字要叔,成都人。历任前蜀、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不久病逝。善人物、花鸟,尤以花鸟著称,广取博采,自成一家。他的花鸟画多取材于宫廷中的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用笔纤细,几不见墨痕,但以轻色染成,显得清新富丽。后人把他与徐熙并称“徐黄”。因其画风与徐熙的疏放作风不同,故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论。二人为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的创始人。今存黄筌的作品《写生珍禽》(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为课子的画稿。

☚ 徐熙   胡瓌 ☛

黄筌?—965

五代时后蜀杰出画家。字要叔。成都人。仕前蜀王衍为待诏。后蜀广政中累迁如京副使,官至检校少府监。入宋,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工画花鸟,兼擅人物、山水、墨竹,师刁光,并博取滕昌祐、李升、孙位诸家长处,自成一派。所画花鸟,多宫廷中珍禽异卉,勾勒用笔很细,染色后几乎不见墨迹,格调富丽丰满。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存世《写生珍禽图》,相传是其作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