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平原黄河下游的中国第二大平原。西起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面积约为30万平方千米。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冲积而成。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黄河下游天然堤横贯平原中部,分为南北两部:以南称黄淮平原,以北称海河平原(河北平原)。海河平原主要分布在河北境内,为黄淮海平原北部,主要由黄河及海河冲积而成。地势低平,多洼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进行改造。盛产小麦、棉花、杂粮。黄淮平原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黄河以南及安徽、江苏两省淮河以北,为华北平原的南部。主要由黄、淮两河下游泥沙冲积而成。地势平坦,大部分海拔约50米左右,仅徐州附近略见小丘。盛产小麦、杂粮、棉花,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区。 
山东平原 平原接受黄、淮、海、辽、滦等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尽管黄淮海平原处于沉降阶段,地面仍在不断垫高,河道淤积,河水经常泛滥。平原的不同堆积部位、其地表形态、地下水分布、化学元素的迁移以及改造利用方面都不相同。黄淮海平原地势以黄河大堤为分水岭,向东北、东南倾斜,自然景观相应地可分为:沿冀北、太行山麓洪积、冲积平原带;黄河冲积扇带;海河低冲积平原带;滨海低平原带。沿冀北、太行山洪积冲积扇带,由许多大小不等的扇形地连接而成,大的宽50千米,小的仅10千米~20千米,坡度也不一。黄河冲积扇区,主要是指黄河出孟津后东流形成的冲积扇的范围。海河低冲积平原区,位置大致在太行山冲积扇东缘以东,大运河以西。这里接受海河各水系的沉积。但由于物质来源不及黄河充足,堆积缓岗的规模不如黄河冲积扇。而洼地却很宽广,面积一般超过50平方千米。比较著名的有山东临清西洼地、聊城北洼地、禹城大黄洼地、白洋淀、文安洼。渤海湾沿岸,自河北的昌黎、天津、沧州以东,以及山东的惠民、昌潍沿岸和江苏的赣榆、连云港沿岸,西以4米等高线为界。沿海低地,直接或间接受潮水顶托,发展成为滨海盐化低平原。淮河平原堆积层很薄,一般10米~15米,属侵蚀平原,平原向南倾斜,南部被淮阳山所阻,使淮河主流偏向平原南缘,下游被黄河夺淮泥沙所阻,形成湖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