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huāngbò同“黄檗”。 黄柏huáng bǎi中药名。有泻火、燥湿、解毒等功效: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煎汤送下。(七·154)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根皮 > 檗木 > 黄柏 黄柏 huángbǎi 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清热燥湿药。出《本草纲目》。见《蕃牧纂验方》。又名檗木、檗皮、黄檗。为芸香科植物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Rupr.或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树皮。切片或切丝,晒干。生用或炙用。主产东北、华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苦, 寒。入肾、膀胱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元亨疗马集》:“降阴火,凉肝明目, 泻膀胱火。”《养耕集》:“去下焦热, 性凉, 滋阴生水。”《抱犊集》:“泻胃、凉肾、凉小肠。”《活兽慈舟》:“解热毒。”主治: ❶马阳毒脊背肥疮, 与大黄、白药子、当归、茴香、芍药、白蔹、防风配伍, 如黄柏散(《痊骥通玄论》)。 ❷牛马下痢脓血, 与黄芩、黄连、栀子、连翘、金银花、槐花等配伍。 ❸牛淋证, 与知母、贝母、栀子、生地黄、牛膝、杨柳等配伍, 如泻热治淋汤(《活兽慈舟校注》)。 ❹牛马肚底黄,与连翘、苦参、防风、荆芥、金银花等配伍, 如黄柏解毒散〔《中兽医诊疗经验》(第五集)〕。 ❺阴虚盗汗, 与知母、熟地黄、山萸肉、山药配伍,如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牛、马15~45克; 猪、羊6~15克。为末或煎汤灌服。脾胃虚寒患畜忌用。本品含小檗碱(berber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黄柏碱(phellodendrine)、掌叶防己碱(palmatine)等多种生物碱及内脂、甾醇、粘液质等。抗菌谱和抗菌力与黄连相似。对致病性皮肤真菌、钩端螺旋体、阴道滴虫也有效。对血小板有保护作用, 使其不易破碎。外用可促进皮下渗血的吸收。有利胆、利尿、扩张血管及退热作用。 黄柏药名。出《本草纲目》。又名黄檗、檗皮、檗木。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 Schneid. 或黄柏P.amurense Rupr. 的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主产四川;后者习称关黄柏,主产东北。苦,寒。入肾、膀胱、大肠经。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❶治湿热泻痢,黄疸,淋浊,带下,痔疮,足膝肿痛,湿热痿痹,阴虚火旺,骨蒸劳热,梦遗滑精。煎服: 4.5~9g。 ❷浸液滴眼治目赤肿痛;研末调敷治湿疹、黄水疮、口疮、痈疖、烫伤。黄柏果实名黄波罗果,有止咳祛痰作用。黄皮树树皮含小檗碱、黄柏碱等生物碱及甾醇、内脂、黏液质等。黄柏树皮含小檗碱、黄柏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蝙蝠葛壬碱等生物碱,并含黄柏内酯(Obaculac-tone)、β-谷甾醇等。另含柠檬苦素、黄柏酮、牛奶树醇等。小檗碱的作用见黄连条。黄柏对麻醉动物静脉或腹腔注射,可产生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黄柏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黄柏内酯可降低兔血糖。黄柏制剂对多种细菌、致病性皮肤真菌、钩端螺旋体和阴道滴虫均有抑制作用。蝙蝠葛壬碱有箭毒样肌松作用。小檗碱的药理见“黄连”条。 黄柏芸香科黄檗属落叶乔木,木本中药材。又称黄檗、檗木、元柏、黄波罗。高10米~15米。花期5月~7月,果期6月~9月。以树皮人中药,能清热燥湿,坚肾益阴,皮是提制小檗碱的主要原料。品种有黄皮树及其变种峨眉黄皮树、光叶黄皮树。四川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全省100多个县 (市) 有分布,主产于乐山、涪陵、万县、达川、广元等市地。1994年全省栽种面积约6.3万公顷,黄柏皮产量约1653吨。 黄柏见“侧柏”。 黄柏芸香科黄柏属落叶乔木。黄柏属约有10种,中国有6种、4变种。树高可达20 m。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15,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5~12 cm。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萼、花瓣与雄蕊均为5枚;子房上位,5心皮,5室,每室1胚珠。浆果状核果,径约1 cm;果核5,每核1粒种子。中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区及华北的燕山山脉,其垂直分布北部可达海拔700 m,南部达1500 m。 黄柏cortey phellodendri系一位中药。为黄檗或黄皮树的黄色内皮。此药主要成分是黄檗碱。主要功用为清热、泻火、消炎、解毒。可用于呼吸道感染、痢疾与腹泻、泌尿道炎症、皮肤感染。可配成饮片用每次10~15g,多与其他药配伍;亦可焙干成细末与其他收敛药共与香油调后涂浅层脓疱病、久治不愈的皮肤溃疡等。 黄柏 黄柏为云香科落叶乔木植物黄檗(关黄柏)和黄皮树(川黄柏)除去栓皮的树皮。主产于辽宁、吉林、河北,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❶湿热所致,带下、热淋、脚气、泻痢、黄疸。治湿热下注,带下黄稠秽臭,可与山药、芡实、车前子相配;治湿热下注于膀胱,小便淋沥涩痛的热淋,可与车前子、滑石、木通等同用;治湿热下注,脚气痿弱,足膝肿痛,可配苍术,黄柏;治湿热泻痢,可配白头翁、黄连、秦皮;治湿热黄疸,可配山栀子、茵陈等。 ❷痈肿疮毒,湿疮湿疹。对痈肿疮毒,内服外用均有良效。内服可配黄连、栀子,外用以本品研细末,用猪胆汁或蛋清调涂患处;湿疮湿疹,阴痒阴肿,可与苦参、地肤子、蛇床子同用,内服外洗均可。 ❸阴虚发热,盗汗遗精。本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并可酌配熟地黄、山茱萸、龟板等滋阴降火药。本品清热燥湿多生用,除蒸退热多盐水炒用。其性质苦寒,易伤脾胃阳气,脾胃虚寒者忌用。 ☚ 黄连 苦参 ☛ 黄柏 黄柏别名“黄蘖”、“川蘖”。芸香科。落叶乔木。树高数丈,下径达3尺以上,枝条粗大伸畅。树皮厚,软木质、深纵裂,外皮为淡黄褐色,内皮为鲜黄色,故称黄柏。夏季开花,花小型,圆锥花序,黄绿色。中医学上入药,性寒,味苦,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防腐、收敛血管,主治胃肠炎、赤白痢、黄疸、痔疮、神经炎、关节炎、膀胱炎、结膜炎、小便短赤涩痛等症。湖南栽培黄柏历史悠久,主要产区为零陵、益阳、邵阳、常德、怀化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现年产量达200吨左右。销往全国各地。 ☚ 杜仲 甲鱼 ☛ 黄柏 黄柏地方传统特产中药材。别名黄檗、川蘖。主产于永州、益阳、邵阳、常德、怀化及湘西等市、州,其他地区也有少量栽培。为芸香料落叶乔木,其药用部分为树皮,又名 “黄柏皮”,具有解毒、消炎、健胃、防腐及收敛血管的作用,主要用于传染性、化脓性炎症、胃肠炎、赤白痢、痔疮、黄疸、带下及神经炎、关节炎、尿道炎等,又为性欲亢进的镇静剂,外用还可治疗眼结膜炎,对血小板有保护作用,对癌细胞增殖有抑制功效。 ☚ 绞股蓝 黄精 ☛ 黄柏huánɡbǎi中药名。出《本草纲目》。别名檗皮。为芸香科植物黄檗Phel lodendronamurense Rupr. 或黄皮树P. chinense Schneid.的树皮。主产于东北及四川。苦, 寒。入肾、膀胱、大肠经。泻火, 燥湿, 解毒。治热痢、泄泻、黄疸、痿痹、淋浊、带下, 煎服: 3 ~12克。浸液点眼, 治目赤肿痛; 研末调敷, 治湿疹、口疮、痈疖、烫伤。本品含小檗碱、黄柏碱等。小檗碱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痢疾杆菌以及某些常见的致病性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黄柏 黄柏黄柏,一作黄檗,又名檗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檗木。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及黄柏P. amurense Rupr.除去栓皮的树皮。前者药材习称“川黄柏”; 后者药材习称“关黄柏”。全年均可剥取采伐后的树皮; 亦可在3~6月间选生长10年以上的植株,轮流剥取部分树皮。将剥下的树皮晒至半干,压平,刮去外层栓皮,至显黄色为度,刷净,晒干或烘干。 川黄柏呈板片状,长宽不等,厚约3~7mm。外表面黄棕色,较平坦,显颗粒性,有横生的棕色皮孔及纵向的浅裂纹,偶有残存的灰褐色栓皮; 内表面暗黄色或棕黄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深黄色,纤维性,片状分层。气微,味苦。主产四川、贵州省; 此外,湖北、云南、湖南、甘肃、广西等省区亦产。 关黄柏通常较川黄柏薄,厚约2~4mm。外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较平坦,有不规则纵裂纹,皮孔小而少见,偶有暗灰色栓皮残留;内表面黄色或灰黄色。体轻,质较硬,断面鲜黄色或黄绿色,纤维性,片状分层。气味与川黄柏相同。主产辽宁、吉林省; 此外,内蒙古、河北、黑龙江等省区亦产。 本品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所致的痢疾、泄泻、热淋、血淋、痿躄、带下、黄疸、骨蒸劳热、梦遗,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等证。黄柏性寒清热,味苦燥湿,如《神农本草经》记载“止泄利”,故为治湿热泻痢之常用药。如《伤寒论》治热痢下重之白头翁汤中用之; 《阎氏小儿方论》治小儿热痢下血,以本品与凉血活血之赤芍为丸服; 《十全博救方》治小儿热泻,单用本品一味研末,米汤为丸服。《神农本草经》谓黄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而《独行方》治胃热消渴,尿多能食,用黄柏煮水,口渴即饮,连饮数日,俾热清渴止;或与人参、茯苓、白蜜、石斛配用更佳。若治湿热黄疸,常与栀子同用,以清利湿热,如《伤寒论》栀子柏皮汤。黄柏尤擅清下焦湿热,治湿热蕴结膀胱,小便赤涩淋痛,与车前子、木通等利水通淋药配用; 若治血淋,配大小蓟、白茅根煎服; 若小便点滴不通,少腹满痛,宜配知母与肉桂以滋肾通关,如《兰室秘藏》滋肾丸; 若湿热下注,带下色黄者,可以本品配白果、芡实、车前子同煎,如《傅青主女科》易黄汤。李杲谓“黄柏、苍术乃治痿躄要药”,故临床上用此二味相配治湿热下注,脚膝红肿,筋骨疼痛,下肢痿软无力,如《丹溪心法》二妙散。黄柏入足少阴肾经,能泻肾中伏火,凡肾火妄动、梦遗滑精,用之可清火以止遗,如《奇效良方》封髓丹,用本品配砂仁、甘草为丸,内苁蓉酒煎送服。朱丹溪谓本品“得知母则滋阴降火”,故凡水亏火旺,阴虚内热诸证,常知、柏同用,益以滋阴之品,如知柏地黄丸。本品也用以治目赤肿痛,内服配白蒺藜、甘菊花、生地黄; 外用黄柏末浸水蒸熟熏洗。黄柏治肿毒疮疡功效亦著,且多外用,入围药中敷,治痈肿、发背、乳痈初起,如六合围丹药即以本品与大黄、白及、白芷、陈米粉等研为细末,以蜂蜜调敷; 也可单用黄柏末鸡蛋清调敷; 黄柏水溶液可冲洗治瘘管; 与苦参等药,煎水洗渍,可治疗皮肤湿疹;黄柏与白胶香、煅石膏、青黛研末外用,能治臁疮腿;与地榆、白及研末调敷,可治水火烫伤。如内热上冲,口舌生疮,也每用黄柏为治,与细辛煎服或捣末含; 本品用竹沥浸渍,取汁点舌上,治小儿重舌。此外,本品还治脏毒、痔漏,下血不止,以酒、蜜、人乳、糯米泔水各浸透,炙干研末,米饭丸服。黄柏生用降实火,盐水炒清虚热,炒炭用能止血。煎服,3~9g。虚寒患者忌用。 实验研究: 黄柏树皮主含小檗碱,还含黄柏碱、木兰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白栝楼碱、蝙蝠葛壬碱等生物碱及黄柏酮、黄柏内脂、白鲜交酯、黄柏酮酸、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和多糖等。黄皮树树皮主含小檗碱,还含木兰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β-谷甾醇等。 小檗碱的药理作用见黄连条。黄柏水煎剂或醇浸剂,在体外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对结核杆菌体外有效,但对豚鼠的实验性结核杆菌感染,疗效甚差; 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在体外也有抑制作用,对阴道滴虫、钩端螺旋体也有抑制作用。黄柏流浸膏对麻醉动物及慢性肾型高血压犬,注射或灌服均可引起一定程度之降压。黄柏能增强离体肠管的收缩,黄柏酮能提高收缩的张力及振幅,而黄柏内酯则使肠管松弛。黄柏碱具有某些横纹肌松弛作用。曾报告黄柏还能杀精子、孑孓、家蝇等。对小鼠抗体的生成有明显的促进。 ☚ 黄芩 苦参 ☛
黄柏 黄柏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蘗Phellodendron amurenseRupro.的干燥树皮。清明前后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 干燥树皮呈板片状,长宽不一,厚2~4mm。外表面黄绿或淡黄棕色,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体轻、质较硬,折断面纤维性强,颜色较浅。气微,味苦。 黄柏为少阳人药。功能收敛肾元,泻火,补肾水。主要用于少阳人肾火升而引起的小便不利,小便淋浊。也用于结胸谵语,亡阳证谵语、阳明证烦躁,大便不通,里热大便将涩等证。如《四象新编》李氏导赤散,用本品5g、木通、滑石、赤茯苓、生地、山栀子各5g,以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治疗少阳人小便不利、淋浊、五淋等证。又如《四象新编》黄白虎汤,用本品5g、石膏25g、知母10g、甘草3.5g,粳米半合,以清热泻火,滋阴除烦之功,治疗少阳人结胸谵语、阳明证烦躁、大便不通等证。常用量5g~10g。 ☚ 没药 熟地黄 ☛
黄柏 黄柏蒙古名希拉·毛敦—道如素、昭展—浩布鲁、哲日顺。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3~6月间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置通风处阴干或制膏剂用。 本品味苦,性凉、涩、钝、稀。有祛黄水,敛毒,清热,明目,止血,止泻之功效。用于 ❶黄水扩散于肉、骨、脉、筋而引起的痹病:配制四味文冠木汤用。 ❷毒热病症:与水柏枝、马先蒿等配伍,制成七味水柏枝汤用。 ❸鼻衄,吐血,崩漏,血痢:对鼻衄,与小白蒿、熊胆等配伍,制成三味黄柏汤用;吐血宜与独活、熊胆等配伍,制成十味独活汤用;血痢宜与三棵针花、五味子、橡子、葫芦子等配伍,用酸马奶调和饮用;崩漏宜与麻黄、小白蒿、独活、蒲公英、苦荬菜等配伍,制成七味麻黄散用。 ❹干、湿性眼睑糜烂,视物模糊,翳障等眼疾:制成黄柏眼膏外用;对眼睑糜烂,可用山羊奶调和外用;对翳障可与熊胆配用;对结膜病可制成五味铁衣汤、三味甘露散用。 ☚ 祛黄水药物 三棵针 ☛ 00022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