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巾起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大规模农民大起义,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张角巨鹿(今河北平乡)人,是太平道的教主,自称“大贤良师”,他利用太平道组织群众,广招信徒,10余年间达数十万人,遍布青、徐、幽、冀、扬、兖、豫8州。张角将他们按地域划分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自立渠帅统领。并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公元184年2月,张角领导黄巾起义,起义军用黄巾裹头,故称“黄巾军”。黄巾军在各地杀官吏,烧官府,摧毁豪强地主的田庄,没收他们的土地和财产,开仓赈济贫民。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的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兄弟3人是黄巾军的最高统帅。张角领导黄巾起义后,其主力有张角与弟弟张梁、张宝率领战斗在河北一带,进攻的矛头指向洛阳。东汉统治者十分惊慌,灵帝急派何进为大将军,调集大军防守洛阳周围的8处要塞。同时任命皇甫嵩、朱儁为左右中郎将,率主力镇压对洛阳威胁最大的颍川黄巾军。卢植、董卓率军镇压冀州黄巾军。东汉政府还下令解除党锢,动员整个地主阶级的力量来对付农民起义;各地豪强也纷纷起兵,协助东汉政府围攻黄巾军。黄巾军作战勇敢,给统治者以沉重打击。3月,张曼成领导的南阳黄巾军,一举攻克郡城,杀死太守褚贡。4月,波才领导的颍川黄巾军打败朱儁率领的官军,并把皇甫嵩包围在长社(今河南长葛)。冀州的黄巾军,在张角兄弟领导下,也把卢植、董卓打得狼狈逃窜。5月,曹操、皇甫嵩联合进兵,大破波才军。北方卢植被张角打败,灵帝派董卓率精兵进攻,被张宝打败。此时正在决战的关键时刻,黄巾军的最高统帅张角不幸病故。10月,皇甫嵩与张梁在广宗激战,张梁牺牲,起义军被屠杀3万多人,5万多人投河自杀。11月,官军在曲阳围攻张宝,张宝牺牲,官军屠杀俘虏黄巾军10万多人。黄巾军主力在黄河南北坚持9个月的激烈战斗先后失败,东汉政府进行血腥报复,“州郡所诛,一郡数千人”。黄巾军余部在各地继续进行了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才陆续失败。

黄巾起义 - 可可诗词网

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农民大起义。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政,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太平道首领张角秘密进行组织活动,十余年间把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群众几十万人组成36方,并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184年2月,各地同时起义。义军头裹黄巾,故称“黄巾军”。黄巾军主要集中在冀州、东郡、颍川和南阳地区。东汉政府派皇甫嵩等率军镇压,屡为起义军所败。后张角病死,其弟张梁、张宝牺牲,主力于同年底失败。余部继续战斗达30余年。这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它虽然失败,但瓦解了东汉的中央政权。

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爆发的农民大起义。东汉时,豪强大地主疯狂兼并土地,佃客、徒附等广大农民既受残酷的经济剥削,又受严重的人身奴役。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政,横征暴敛,政治黑暗,大批农民破产流亡,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灵帝时,太平道首领张角利用为群众治病传教,秘密进行组织工作,准备发动反抗东汉统治的斗争。十余年间,信徒达数十万人,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张角等将他们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并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及“黄天太平”的口号。中平元年(184年)二月,各地同时举行起义。起义军以黄巾裹头,故称“黄巾军”。他们焚烧官府,捕杀官吏,攻打地主坞壁,“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起义军主要活动在三个中心地区。张角兄弟活动于冀州(今河北中南部、山东西端和河南北端);张曼成等活动于南阳(今河南南阳)地区;、波才等活动于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陈国(今河南淮阳)。东汉统治者一面派军在首都洛阳周围布防,一面派卢植、朱俊、皇甫嵩等率官军和地主武装前往镇压。开始,起义军取得一些胜利,但因缺乏经验,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战,战术上攻坚守要缺乏灵活性及其他原因,张曼成、波才军首先被各个击败。不久,张角病故,起义军失去了最高领导者。其弟张梁、张宝也先后在广宗(今河北威县东)、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战败牺牲。至此,张角等直接领导下的黄巾军经过九个月的英勇战斗,都被击溃了。此后,各地分散的黄巾军和响应起义的青、徐黄巾,白波黄巾,益州黄巾,黑山军等仍继续战斗。有的坚持了二十余年,给东汉王朝以沉重打击。

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的农民战争。领导人张角以传教为名组织了10万之众,分布在8州,分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公元184年2月起义爆发,共有数十万人。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各地纷纷响应。黄巾军主力分为3支,各自为战,被政府军各个击破。184年10月,张角率领的黄巾军遭偷袭,3万多人遇害,5万多人投河自杀,张角被剖棺戮尸。各地黄巾军继续作战,青州黄巾曾达百万之众。黑山军也号称百万。起义坚持了20多年,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黄巾起义

111 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豪族大地主疯狂兼并土地,农民大量破产,沦为流民。公元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发动起义,自称“天公将军”,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因起义军头裹黄巾,故称黄巾军。他们焚烧官府,捕杀官吏,开仓济民,多次打退东汉军队的围攻。后来由于起义军缺乏经验,加上胜利后失去警惕,张角又病故,起义军坚持9个月,在东汉政权和豪强地主武装的联合镇压下,最终失败,张角弟张梁、张宝牺牲。黄巾起义失败后,黄巾军余部仍继续战斗,坚持了20多年。

☚ 赤眉起义   六镇起义 ☛
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Huangjin qiyi

东汉末年发生的有组织有准备的全国性农民大起义。东汉后期,宦官专权,横征暴敛,政治腐败达于极点。豪族地主兼并土地,加以天灾频仍,人民颠沛流离,到处暴动。太平道首领张角借治病传教,秘密进行组织活动,10余年间,徒众达30多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充、豫八州。张角部署道徒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首领,统一指挥;并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汉书·皇甫嵩传》)的政治口号。中平元年(184)二月,张角号令7州28郡诸方同时举行起义,起义军以黄巾包头,因称“黄巾军”。黄巾军斗争矛头直指东汉王朝和地主阶级。他们所到之处,焚烧官府,捕杀官吏,夺回被地主豪强霸占的土地,攻打地主田庄,革命形势发展很快, “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建立了指挥起义的最高领导中心。黄巾军主力集中于冀州、颍川、南阳三个地区,分别由张角兄弟、波才及张曼成领导。面对全国同时爆发的这场大起义,东汉王朝十分惊恐,马上解除“党锢”,大赦“党人”,地主阶级内部联合起来,集中力量镇压黄巾军。东汉政府命何进为大将军,调集大军防守洛阳周围8个要塞;同时任皇甫嵩,朱㑺为左、右中郎将,率主力镇压距洛阳最近的颍川黄巾军;卢植、董卓等率军镇压冀州黄巾军。二至四月,黄巾军在各地取得了可喜的战果。南阳黄巾军在张曼成的率领下攻杀郡太守诸贡。颍川黄巾军在波才的领导下,不仅接连打败了皇甫嵩、朱㑺,迫使他们统率的官军主力退守长社(今河南长葛东),而且把这4万官军团团包围。冀州黄巾军在张角兄弟领导下活捉了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五月,包围长社的波才领导的颍川黄巾军因缺乏作战经验,依草结营,遭皇甫嵩火攻受挫,在官军与豪强地主武装联合进攻下,陷于失败,几万黄巾军将士惨遭杀害。朱㑺军转攻南阳,围宛城三月不下,战斗异常激烈,后张曼成、赵弘相继战死,宛城陷落,南阳黄巾军遂被镇压。当官军在颍川、南阳大施淫威时,张角亲自领导的冀州黄巾军,正以顽强的斗志抗击着东汉王朝派来的官军。他们在广宗(今河北威县东)、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先后打败卢植和董卓军。八月,东汉政府把皇甫嵩调到河北前线,两军在广宗相持。在这紧要关头,张角不幸病死,广宗黄巾军由张梁指挥。九月的一天凌晨,皇甫嵩用偷袭的方法打垮了守城义军。十一月,又攻克冀州黄巾军最后一个据点——张宝驻守的下曲阳。张梁和张宝先后牺牲,近20万黄巾军将士遭到杀害。黄巾军主力经9个月激烈战斗,沉重打击了东汉地主阶级及其政权。此后,分散各地的黄巾军与农民武装,继续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达20多年。黄巾起义事先经过长期准备,组织比较严密。它公开宣布要推翻东汉王朝,建立农民自己的政权,比以前的农民起义有显著的进步。由于起义农民本身的弱点,他们先后都被残酷镇压。但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 党锢之祸   董卓之乱 ☛
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Huangjinqiyi

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日趋黑暗,豪族地主疯狂地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破产流亡,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当时,道教的一支——太平道在流民中广泛流传,此道宣传人人平等,其首领张角称“大贤良师”,为徒众画符治病,深得农民信任。十余年间信徒发展至数10万人,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充、豫八州、张角把信徒分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首领,由他统一领导,并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人民宣告东汉王朝即将崩溃。中平元年(184)二月,各地徒众同时举行起义,他们皆头裹黄巾,被称为“黄巾军”。起义军声势浩大,在各地杀官吏、烧官府、攻坞壁、赈贫民,东汉统治者慌忙赦免党人,募兵镇压,派何进、皇甫嵩、卢植、董卓等人率重兵镇压农民起义军。黄巾军苦战9个月,终于在官军和地主武装联合镇压下失败。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组织、准备比较严密的农民起义,它虽然没有直接推翻东汉政权,但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和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加速了它的灭亡。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其余部继续在各地战斗,直至东汉王朝解体。

☚ 造纸术   官渡之战 ☛

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大地主横征暴敛,兼并土地,农民大量破产逃亡,各地起义不断发生。钜鹿人张角,利用太平道秘密组织人民,10余年间,道徒发展达几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角布署道徒为36方,各立首领,由其统一指挥。并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184年),天下大吉”的口号。中平元年(184年),各地太平道同时起义。义军以黄巾裹头,故称“黄巾军”。他们烧官府,杀官吏,打土豪,“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东汉政府派皇甫嵩、朱儁、卢植等率重兵前往河南、河北地区镇压,均先后被击败。后因起义军缺乏作战经验,加上政府军和豪强地主的联合镇压,先后败于颍川(治今河南禹县)、南阳(今属河南)。同时张角不幸病亡,河北黄巾军失败,张角弟张梁、张宝也牺牲。但分散在各地的义军仍坚持战斗20余年。黄巾起义军与秦末、西汉末两次起义相比,是一次计划周密、准备充分、目标明确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豪族大地主,动摇了东汉的封建统治。

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爆发的农民大起义。又称“黄巾农民起义战争”。东汉灵帝光和年间,政治腐败,宦官专权,阶级矛盾十分激烈。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张角借太平道传教,进行起义组织工作,十余年间发展徒众数十万人,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张角等将他们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并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及“黄天太平”的口号。中平元年(184年)二月,各地同时举行起义。起义军以黄巾裹头,称之“黄巾军”。他们焚烧官府,捕杀官吏, “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东汉统治者一面派军在首都洛阳周围布防,一面派卢值、朱俊、皇甫嵩等率4万人大军前往镇压。因缺乏经验,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战,寡不敌众,坚持9个多月的黄巾军大起义终告失败。起义军被屠杀10多万人。但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此后,各地分散的黄巾军和响应起义的青、徐黄巾、白波黄巾、益州黄巾,黑山军等仍继续战斗。有的坚持20余年,产生深远影响。

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由于外戚宦官争相专政,政治极端腐败,豪强地主横征暴敛,迫使农民纷纷奋起反抗。太平道领袖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借治病传教,宣传原始道教的平等思想,秘密进行组织工作,10余年间信徒发展到数10万人,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各州,乃将徒众分成36方,每方分设渠帅,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计划于甲子年 (184) 三月五日举行起义。因叛徒唐周告密,被迫提前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10天之内,7州28郡同时俱起,故称“黄巾起义”。由于东汉政府的残酷镇压,起义失败。但它起到了瓦解东汉王朝的作用。

☚ 党锢之祸   三、中国历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

黄巾起义huang jin qi yi

【历史】Yellow Turbans Uprising (a largescale peasant uprising at the end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河北钜鹿(河北平乡西南)人张角利用太平道组织群众,广招信徒,十余年间达数十万人,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张角将他们按地域划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帅统领。并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中平元年(184)二月各地同时起义。起义军用黄巾裹头,故被称为“黄巾军”。其主力由张角及其弟张梁、张宝率领,战斗在河北一带。兄弟三人分别称为天公将军、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另外几支由张曼成、波才、 卜己、戴风等领导,活动在南阳、颍川、东郡、扬州等地。东汉政府派皇嵩、朱儁、卢植等率军镇压,多次为起义军所败。后在东汉政府军和豪强地主武装的联合镇压下,先后在颍川、南阳失败。张角不幸病死,河北黄巾军也在广宗(河北威县东)和下曲阳(河北晋县西)两地失败,张梁、张宝牺牲。黄巾军主力在黄河南北坚持战斗达九个月,其余部仍在各地继续战斗,达二十余年之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