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豆huáng dà dòu《本草纲目》谷部第24卷黄大豆(3)。药名。 【基原】为大豆植物大豆Glycine max(L.) Merr.的种皮黄色的种子。 【别名】黄豆(《日用本草》)。 【性味】甘,平。 ❶《日用本草》:“味甘,温。或甘、寒。” ❷《本草纲目》:“生温,炒热,微毒。” ❸《本草汇言》:“味甘,气平,无毒。” 【归经】入脾、大肠经。 ❶《本草求真》:“入脾。” ❷《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❸《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用主治】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治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 ❶《日用本草》:“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治肿毒。” ❷《本草汇言》:“煮汁饮,能润脾燥,故消积痢。” ❸《本经逢原》:“误食毒物,黄大豆生捣研灌吐之;诸菌毒不得吐者,浓煎汁饮之。又试内痈及臭毒腹痛,并与生黄豆嚼,甜而不恶心者,为上部有痈脓,及臭毒发痧之真候。” ❹《贵州民间方药集》:“用于催乳;研成末外敷,可止刀伤出血,及拔疔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至三两;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末调敷。 【宜忌】《本草纲目》:“多食,壅气、生痰、动嗽,令人身重,发面黄疮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