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huangtu dimao指发育在黄土地层上的地貌。黄土是一种黄色的、质地均一的疏松的土状堆积体。它具有多孔隙、富含碳酸钙、垂直节理发育、渗水性强及易塌陷等特点。在流水作用、重力崩塌作用及风力吹蚀等作用下,侵蚀成沟深、坡陡、沟壑纵横、地面支离破碎的独特的黄土地貌。根据成因和形态特征,可以区分为: ❶黄土沟谷地貌:如细沟、切沟、冲沟、河沟等; ❷黄土沟间地貌: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在沟谷边坡容易形成黄土滑坡和黄土陡坎; ❸黄土潜蚀地貌: 如黄土堞、黄土陷穴等。我国黄土分布最广,沉积厚度大,黄土地貌发育最为典型。 ☚ 冻土地貌类型 黄土地貌发育 ☛ 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Huangtu dimao在黄土地层上发育的地貌。黄土是一种黄色的、质地均匀的、松散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它具有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强、富含碳酸钙、易塌陷等特点。在流水作用、重力崩塌作用和风力吹蚀作用下,形成沟深、坡陡、沟壑纵横、地面支离破碎的黄土地貌景观(见彩色插图)。根据成因和形态特征,可分为沟谷地貌类型、沟间地貌类型和潜蚀地貌类型。 ❶黄土沟谷地貌:黄土地区,千沟万壑,沟谷是最普遍和突出的地貌类型。根据沟谷的发育阶段和形态特征,黄土沟又分为以下几种。纹沟—降雨形成的面状流水,沿原始黄土坡面流动,由于微小的地面差异,产生许多细小的线状水流,侵蚀地表形成细小的纹状沟。细沟—坡面流水增大时,片流逐渐汇集成股流,将地面侵蚀成大致互相平行的细沟。细沟的宽度一般不超过0.5米,深度0.1—0.4米,长数米到数十米。细沟谷底纵剖面与斜坡坡形一致,横剖面近似“V”字型,沟坡无明显转折点。切沟—细沟进一步发展,下切加深,切过耕土层,形成切沟。切沟的宽度和深度均可达1—2米,长度超过几十米,沟底多陡坎,纵剖面坡度与斜坡坡面坡度不完全一致,横剖面的谷坡上有明显谷缘。冲沟—切沟进一步发展扩大,谷底加深,沟壁侵蚀、崩塌加宽,溯源侵蚀使沟谷加长成为冲沟。其纵剖面为一下凹曲线,与斜坡之凸形纵剖面成反向。冲沟的沟壁和沟头都较陡,规模较大,长度可达数公里或数十公里,深度达数十米至百米。冲沟进一步发展,沟床纵剖面坡度逐渐变缓,沟底平坦开阔,并有一定厚度的冲积物堆积,成为坳沟。这时沟谷已较稳定,常被开垦成耕地。 ❷黄土沟间地貌:黄土高原上平缓的地面,经流水侵蚀切割后残留于沟间部分的地貌。沟间地貌的主要类型是塬、墚、峁。黄土塬—侵蚀、切割轻微,保存比较完整的黄土高原的原始平坦地面。塬的面积多在数十平方公里以上,周围有沟谷环绕,边缘因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而参差不齐。如我国甘肃省东部的董志塬、陕西省北部的洛川塬等。塬面上都是当地的重要农耕之地。黄土墚—长条状黄土高地。黄土塬被切割后形成的。墚顶平坦或稍有缓坡,坡度一般小于5°,边缘多为黄土深沟。墚顶宽度不一,多数为几百米,长度一般在数公里以上。黄土峁—被沟谷分割而成的穹状黄土丘。其平面形态为圆或椭圆形,顶部浑圆、边坡较陡(可达15°—25°)。峁与峁之间被宽浅的分水鞍部分开。若干峁连成片成为和缓起伏的黄土丘陵。峁是由黄土墚进一步侵蚀切割而成,或是由黄土覆盖在原始起伏的古地形上,再经流水侵蚀而成。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强,在其边坡部位易发生崩塌,和滑坡形成陡坎,在地震带上有时成群出现黄土滑坡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危害。 ❸黄土潜蚀地貌:地表水沿黄土中的裂隙或孔隙下渗,对黄土中的碳酸钙进行溶蚀,使其流失或迁移,形成土体空洞,加强流水的冲蚀作用,造成黄土塌陷形成各种地貌,统称为黄土潜蚀地貌。黄土碟—由于地表水下渗,在重力作用下,使湿润的黄土压缩密实而造成地面下陷,形成一种平缓的碟形凹地。黄土蝶一般深几米,直径10—20米不等。陷穴—在沟间地或谷坡上部,地表水汇集的地方,由于地表水下渗而造成地下强烈的溶蚀作用,形成的竖井状和漏斗状地面陷落。陷穴一般深达10—20米,直径可由几米至十几米不等,多分布在坡面长、坡度大的墚峁斜坡上。黄土桥—两个陷穴之间由于地下水流的串通,并不断扩大其间的地下孔道,残留在两陷穴间顶部的土体呈现桥形,故称黄土桥。这是极不稳定的地貌形态,极易崩塌。黄土柱—由流水沿黄土垂直节理侵蚀、潜蚀和崩塌作用造成的黄土柱状残留体。一般高几米到十几米(如彩图),多分布在沟边、坡脚地带。我国黄土总面积约63.5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厦南部和山西西部。由于这个地区的地势较高,称为黄土高原。黄土疏松、土层深厚、矿物质丰富,对农业生产很有利。但是黄土分布区多在半干旱地区,雨水少,植被稀疏,这里又是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暴雨集中,地面切割破碎,滑坡、塌陷等给工程上带来影响。因此,对黄土地貌的研究在经济建设上具有重要意义。 ☚ 冻土地貌 风沙地貌 ☛ 黄土地貌黄土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半干燥地区,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古地貌有一定关系。按主导地质营力分布黄土堆积地貌、黄土侵蚀地貌、黄土潜蚀地貌和黄土重力地貌。前二者是黄土地貌的主体,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区河谷和冲沟。后二者重叠在黄土堆积地貌和黄土侵蚀地貌之上,如黄土碟、黄土陷穴、黄土柱和黄土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