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佐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佐临1906—1994

广东番禺人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剧协副主席,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导演等职。导演有《阿Q正传》、《陈毅市长》等话剧、电影近百部。著有《导演的话》。
原名:黄作霖
笔名:佐临
外号:威立姆·赛伦特·黄

黄佐临

话剧导演黄佐临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记戏剧家黄佐临
如 令*新生晚报1972年7月10日
文汇报1978年12月10日
黄佐临艺术生活片断(1—10)
他挑选史诗剧作为封箱戏——记导演黄佐临
剧场艺术的开拓者
黄佐临——业余文艺的热心人
佐临与苦干剧团
“后台公仆”——记著名导演黄佐临
黄佐临
达 明
唐斯复
张骏祥
郁 春
白 文
王 闽
李立明
文汇报1981年4月2日—6月25日
文汇报1983年12月1日
解放日报1983年12月8日
大世界1980年创刊号
戏剧论丛1981年3期
戏剧界1983年1期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412页

黄佐临

喜剧人生:黄佐临
我的“棚友”黄佐临
戏剧大师黄佐临逝世
纪 宇
蒋星煜
山东画报出版社1996年版200页
人民政协报1987年1月13日
新民晚报1994年6月2日
从不知足的戏剧探索者——记著名戏剧艺术家
黄佐临
陈达明戏剧与电影1981年1期
佐临的经历和他的戏剧观
漫话黄佐临的艺术道路
我的爸爸——黄佐临
佐临先生与青年
贺佐临
金婚时节话新婚——著名戏剧家黄佐临、丹尼
家庭生活剪影
吕 钢
陈达明
黄海芹
宋捷文
曹 禺
陈达明
戏剧艺术1984年2期
剧坛1985年2、3期
上海戏剧1986年5期
上海戏剧1986年5期
戏剧报1987年1期
上海艺术家1987年1期
佐临的艺术人格
我的爸爸——黄佐临
黄佐临先生二三事
走中国戏剧自己的路——论佐临写意戏剧观的
形成及其民族特色
余秋雨
黄蜀芹
董乐山
丁罗男
戏剧艺术1989年4期
文汇月刊1989年9期
散文世界1989年10期
戏剧1990年1期
佐临与上海抗战戏剧
民国人物小传:黄佐临
戏剧艺术家黄佐临获“振兴话剧奖”最高导演奖
戏剧艺术大师、著名导演黄佐临在上海逝世
柯 灵
刘绍唐主编
李方诗等主编
中国人物年鉴编委
会编
新文学史料1995年2期
*传记文学1995年67卷1期
中国人物年鉴(1989)第337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5)第376页
20世纪中国著名戏剧艺术家黄佐临(1906—
1994)
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69页
黄佐临

黄佐临1906.10.24——

原名黄作霖。笔名佐临。祖籍广东番禺人,生于天津。1925年从教会学校毕业后,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社会经济学。经常参加学校的业余戏剧活动,并研究戏剧理论。创作有独幕剧《东西》、《中国茶》,开始结识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1929年学成归国后,在天津经商,又在南开大学兼课,讲授“萧伯纳研究”和“狄更斯小说”课。1935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莎士比亚和导演学。1938年以《莎士比亚演出简史》的论文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回国后在重庆国立剧专讲授“导演术”课。次年去上海从事专业话剧活动,先后在上海剧艺社和苦干剧团任编导。1944年创作话剧《处女的心》、《梁上君子》、《荒岛英雄》,还导演了电影《假凤虚凰》、《夜店》、《腐蚀》等。建国后,历任上海军管会文艺处副处长,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四十年来,导演过八十多部话剧,十部电影,是一位执着追求艺术事业的话剧艺术家、教育家和导演。

☚ 黄粲   黄宗江 ☛

黄佐临

戏剧家。1906年10月24日生,1994年逝世。原籍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生于天津。1925年留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并开始从事戏剧活动。1929年回国,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1935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莎士比亚,后入伦敦戏剧学馆学导演。1937年回国。1939年参加上海剧艺社。1942年,创建“苦干剧团”。1949年后,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从20世纪30年代起,主要从事戏剧和电影的导演及外国戏剧的改编工作。曾导演过《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1959)、《中国梦》(1987)等剧。发表了《漫谈戏剧观》一文,提出写意戏剧的主张。

黄佐临

黄佐临1906~1995

中国话剧、电影导演。原名作霖。广东番禺人,生于天津。1917年入天津新书院学习,毕业后留学英国。1935年开始学习戏剧,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上海从事进步戏剧活动,编导了轰动上海的《大马戏团》等。曾编导电影《夜店》等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佐临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这期间,他导演《抗美援朝大活报》、《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激流勇进》。80年代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导演了《伽利略传》,1987在上海导演了《中国梦》,1995年在上海逝世。
黄佐临一生致力于戏剧探索。1962年,他提出写意戏剧观,强调结构的完整而不受时空限制。他明确提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为三大演剧体系,并探索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他排演话剧,尤其是建国后的剧目,大都是沿着探索之路前进的。他一生推崇布莱希特,又不拘泥于布氏体系。他是中国导演中罕见的、站在世界高度评价中国与世界演剧的高屋建瓴的人物,和焦菊隐一道成为新中国导演的“双璧”。

☚ 欧阳山尊   姚一苇 ☛
0000135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