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麻醉前准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麻醉前准备preanesthetic preparation

是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改善机体状态,保证麻醉手术安全,避免意外并发症。主要内容包括:
❶全面正确判断病情;
❷改善全身状况;
❸治疗并存的内科疾病,重点在于改善心、肺、肝、肾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❹根据病情和手术性质选定麻醉前用药和麻醉方法,拟订麻醉方案;
❺估计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拟订防治方案;
❻备妥并检查麻醉用具、药品及各项急救设备。

麻醉前准备

麻醉前准备

麻醉和手术是外科治疗中的根本方法,但对病人又是一个抑制和创伤过程,且病人除外科疾病外,可能还伴有内科疾患。因此,麻醉前准备就是采取各种治疗措施,使病人尽可能接近生理状态,以适应麻醉与手术。麻醉的危险性和准备完善与否有密切关系,许多麻醉意外是在病人的病理生理状态未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仓促行事发生的。麻醉前准备是否充分也与手术的缓急程度密切有关。择期手术,时间较充分;癌肿等限期手术,力求争取时间,不宜过久拖延;急症手术,则应短时间内行重点必要的准备;少数紧急的手术,为抢救病人生命,准备时间极短。
一般准备 为增强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力,麻醉前应尽力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纠正紊乱的生理功能与治疗潜在的内科疾病,使病人各实质器官功能尽可能处于最佳状态。急腹症有脱水、酸中毒者应尽快予以治疗;休克病人应根据病因迅速消除其主要原因并改善循环 (包括微循环)功能。呼吸系统应着重对阻塞性支气管肺部疾患,如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慢性支气管炎等进行控制。此类病人痰多,常有呼吸困难,术前妥善准备可使术后肺部并发症大为降低。术前准备包括:吸烟病人须戒绝至少一周,鼓励病人作深呼吸锻炼和咳嗽,以增加肺通气量;痰液稠厚的病人,可采用蒸气、雾化吸入和(或)口服碘化钾等祛痰药,使痰液稀薄,容易咳出;经常咳脓痰的病人,手术前3~5日就使用抗菌药物,以减轻炎症;痰多者,作体位引流合并胸部扣击,促使痰液排出;衰弱病人,还可应用鼻咽导气管或作支气管镜抽吸痰; 哮喘病人可口服地塞米松0.75mg,每日三次,以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此外还可采用拟交感胺和氨茶碱类等支气管舒张药物,以减轻症状,改善通气,或加用抗组织胺药使病情缓解。高血压病人术前使血压调节至适度范围,使不致对脑、心、肾实质器官产生不利影响,适应麻醉中变化的要求,不致引起不良后果。对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的病人,要详细了解其服用剂量和时间,考虑其能否停用。因为这些药物能耗去病人体内的儿茶酚胺,影响血管的反应性收缩能力,特别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后易引起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因此,凡高血压仅属轻度或中度,术前一周应停用此类药物;如高血压较为严重,术前可服用适当剂量药物,使高血压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并不要求术前将高血压降至正常。心衰病人,应先用洋地黄控制后才施行麻醉和手术。严重贫血者需先输血改善其情况。小儿高热者,先将体温降至38.5℃,方属安全。成人择期手术,麻醉前12小时内禁食,4小时内禁饮,以防麻醉中发生误吸和呕吐的危险。胃饱满须在全麻下施行手术者,可考虑清醒气管插管,主动控制呼吸道。此类病人即使施行区域阻滞或椎管内麻醉,也有引起呼吸道梗阻的危险。精神方面着重事先解释,消除顾虑,取得病人信任和合作,使能相互密切配合。
麻醉前用药 使病人情绪安定,缓和或解除术前的疼痛,减少麻醉副作用,消除麻醉中和手术中一些不良反射,使麻醉过程平稳。
常用药物有:(1)催眠药和镇静药: 主要用巴比妥类药物,因其有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机能,使大脑皮质细胞从兴奋转入抑制,所以有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并能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常用的有苯巴比妥、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等多种,成人常用量0.1~0.2g于麻醉前1~2小时口服或肌注。巴比妥类药物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严重呼吸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及颅脑损伤呼吸中枢受抑制的病人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 安定药:主要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其主要作用部位在脑干网状结构和大脑边缘系统,因此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及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对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常用的药物有安定,常用量5~10mg,麻醉前一小时口服或肌注; 利眠宁常用量10~20mg,麻醉前一小时口服或肌注; 安宁常用量200~400mg,麻醉前一小时口服或肌注;神经安定药氟哌啶常用量2.5~5mg,多与芬太尼合用,于麻醉诱导前静注。
(3) 镇痛药:能提高痛阈,且能与全身麻醉药起协同作用,从而减少全身麻醉药的用量。对于剧痛病人,麻醉前应用,使其安静合作。蛛网膜下腔阻滞中辅助应用,能减轻腹部手术的内脏牵拉痛。常用药物有吗啡,常用量5~10mg; 哌替啶常用量25~50mg,芬太尼常用量0.05~0.1mg,多与氟哌啶合用等。
(4) 抗胆碱药: 能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上的胆碱受体,松弛多种平滑肌,抑制多种腺体分泌,能减少呼吸道粘液和唾液的分泌,便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抗胆碱药还有抑制迷走神经反射的作用,故常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常用的药物有阿托品和东莨菪碱,常用剂量为0.3~0.5mg,麻醉前30分钟肌注。
(5)抗组胺药: 是在受体部位上竞争性地拮抗组胺作用的药物,分H1-受体拮抗药和H2-受体拮抗药。前者有苯海拉明,常用量为25mg,口服或肌注;异丙嗪常用量为25mg,口服或肌注等。麻醉前主要用于对抗由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及其它变态反应。后者有甲氰味胺(常用量为300mg口服),能使胃酸分泌减少,麻醉前应用以预防麻醉中因胃液反流、误吸出现的化学性肺炎(Mendel-son综合征)。

☚ 麻醉前病情的衡量   麻醉器械 ☛
0001083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