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麻疹护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麻疹护理

麻疹护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儿童间易造成流行。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普遍应用,控制了大流行,发病年龄也渐推迟。发病季节多在冬末春初。病毒存在于患者鼻、咽分泌物中,通过咳嗽、喷嚏、飞沫喷射而传播。传染性最强是在潜伏期至出疹后1~2日。临床特征是发热、结膜炎、上呼吸道粘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及全身性红色斑丘疹,俗称 “痧子”。出疹时全身症状加重,体温可高达40℃,精神萎靡、嗜睡、双眼结膜布满红丝、羞明、流泪、眼睑浮肿、咽红肿疼痛、呼吸急促、频繁干咳、并发症易在此期或在疹退后发生。常见并发症有支气管炎、肺炎、心衰、喉炎、脑炎、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角膜溃疡、中耳炎、口腔炎、腹泻及营养不良等。做好麻疹患儿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
一般护理 按呼吸道隔离规则,自前驱期至出疹后5日止,重症及有严重并发症者须延长隔离5天。患儿需卧床休息直至疹退咳止,应谢绝探视。病室空气要流通、新鲜,每天通风2~3次,每次半小时,避免直接吹风,以防风寒侵袭,室温保持18~20℃,相对湿度60%左右,地面每日湿拖数次,保持湿度并防止灰尘飞扬,用0.2%过氧乙酸进行喷雾消毒空气,先空间后地面,防止交叉感染。病室光线不宜过强,以免刺激眼睛。治疗、护理操作酌情集中,以保证患儿充分休息。衣被勿穿盖过多,防止高热、惊厥,或因过度出汗而致脱水。
出疹期观察护理 观察出疹的时间与皮疹的性质。一般在发热第4~5天出疹。皮疹先在耳后发际,随后蔓延到颈部、面部、上胸、躯干、四肢,直至手掌与足心。皮疹大小不等,初为鲜红色斑丘疹,以后增大加密,颜色变为暗红,疹盛时可互相融合,疹间有正常皮肤。皮疹2~5天出齐,以后依发疹次序而隐退,产生糠皮样脱屑及棕褐色斑状色素沉着。如出疹前高热、疹出不透,以透疹解表为主,可用鲜芫荽(香菜)30g投入沸水中,以其热气熏,稍凉后即用此汤擦洗四肢皮肤(擦时注意保暖)使皮疹透发。切忌急速降温(用冷敷或大量解热剂),否则妨碍出疹。
出疹期高热达40℃以上时,按医嘱服用少量镇静、解热剂,着重加强给水,每日80~120ml/kg,喂时少量多次,避免呛咳。
五官护理 注意口腔清洁,避免继发感染。婴儿可多喂白开水,较大患儿可多次用朵贝尔液或生理盐水含漱。并应注意鼻腔通畅。婴幼儿咽鼓管较宽、短,呈水平位置,咽部炎症易蔓延侵及中耳,引起中耳炎。患儿体温高,有分泌物自耳内流出,可用3%双氧水洗耳,保持局部清洁,并应及早请耳科医生诊治,以免导致永久性耳聋。经常用3%温硼酸水或生理盐水清除眼部分泌物,保持清洁。白日滴0.25%氯霉素眼药水,晚间入睡时涂抗生素眼药膏,以防继发感染。
饮食护理 麻疹患儿消化功能紊乱,腹泻、食欲不振,饮食应为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少量多餐,如牛奶、果汁等;注意维生素A的供给,以免并发角膜穿孔;易呛咳者给粘稠食物,如藕粉、米粥等。恢复期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腹泻护理 麻疹患儿胃肠道粘膜有卡他性炎变,消化吸收机能也减弱,故常有腹泻,如大便溏薄、呈暗绿色或淡黄色,至恢复期自然正常。此期需注意饮食护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臀红。
并发肺炎护理 常见于出疹期或出疹后期,皮疹突然隐退变稀,色泽变暗,疹退后又发高热、面色苍白、气促、紫绀、四肢厥冷。除上述一般护理外,应立即给氧气吸入,注意保暖,改善微循环;如患儿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加剧,心率达每分钟160次,心音弱而钝等心衰表现时,应即与医生联系。静脉补液需控制液量及滴速,避免肺水肿及加重心衰。
喉炎护理 多数麻疹患儿有轻度喉炎,但在疹退后可受细菌侵犯继发感染。急性喉阻塞多发生于1~2岁小儿,因小儿喉腔狭小,软骨柔细,粘膜纤弱,淋巴管及血管含量较丰富,炎症时可产生水肿,而导致喉阻塞,故需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如有声嘶,犬吠样咳嗽,即作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并应与医生联系。如喉炎症状未控制,患儿出现紫绀、出汗、烦躁及三凹征(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上肌软组织内陷),应即给氧气吸入; 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气管切开术的准备工作。
并发脑炎护理 除一般护理外,参见“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
预防麻疹的工作极为重要,接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感染麻疹时,全部患病过程可很凶险或导致死亡;麻疹肺炎的病死率约为10%,故应保护易感儿预防麻疹。有自动免疫及被动免疫预防方法。被动免疫的方法是给予麻疹患儿密切接触的易感儿输入抗体,使其暂时免疫,不出麻疹或出一次轻型麻疹,以减少麻疹的发病和严重并发症,并能缩小流行范围。抗体只能维持3~8周。3周后如又同麻疹患儿接触,应重新注射。常用者有
❶成人全血或血浆: 有血行播散性疾病如疟疾、乙型肝炎、梅毒等病人禁做献血人。一般在初次接触传染源5日内,分别在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成人全血20~30ml或血浆10~15ml。
❷胎盘球蛋白: 初次接触传染源5日内肌内注射3~6ml。
❸丙种球蛋白: 初次接触传染源5日内肌内注射1~3ml。
在流行期间,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未住院的患儿由负责地段医务人员进行家庭访视,每日访视1~2次,做到麻疹不出门(有并发症者应住院),教导家属、保育人员关于医疗,护理、隔离以及处理易感儿接触传染源后的具体方法。要限制患儿与易感儿接触,以免疫情扩大,还要减少与其他感染病人接触的机会,以预防并发症。患儿家庭成员应暂停与附近亲友密切交往,以免播散病毒。
麻疹潜伏期约为6~21日,故对密切接触者检疫3周。如有续发病例,则自其发病日起计算3周,直至再无续发病例为止。麻疹病毒不易在体外生存,家属或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后,只须在户外停留20分钟后,即不致播散传染。麻疹病室的消毒:
❶开窗通风3小时;
❷户外曝晒被褥;
❸用肥皂及清水擦拭室内用具等。

☚ 游戏与玩具   风疹护理 ☛
0001053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