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麓山寺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唐碑。又称《岳麓寺碑》。李邕撰并书,黄仙鹤刻。开元十八年立。行楷书。书法险峭爽朗,遒劲舒放,为李邕之代表作。为著名碑刻之一。今存湖南长沙岳麓山。 ☚ 圣教序 多宝塔碑 ☛ 麓山寺碑唐代行书碑刻。也称岳麓寺碑。唐开元十八年(730)年立于湖南衡山。此碑高2.7m,宽1.35m。碑文28行,满行56字,为李邕撰文并书。碑额阳文篆书2行“岳麓寺碑”,碑末纪年后有“江夏黄仙鹤刻”。此碑笔法凝重遒健,结体宽博,字势俊利,多有欹侧之势,参差错落,体现出李邕行书纵横恣肆,豪逸奇崛的艺术特色。明王世贞曾评其书:“神情流放,天真烂漫,隐隐残楮断墨间,犹足倾倒眉山(苏轼)、吴兴(赵孟 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原位于岳麓山上的麓山寺,后移至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唐开元十八年(730),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碑上说是“江夏黄仙鹤刻”,清乾隆年《长沙府志》说:“或云仙鹤即邕托名。”因文、书、刻石兼美,世有“三绝”之誉。李邕(678—747),扬州江都人,曾任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故此碑又称“北海碑”。碑额篆书“麓山寺碑”,碑文为行书。碑通高4米,宽13.3米,文28行,满行56字,共1400余字,叙述自西晋太始年间建寺至唐立碑时,麓山寺的兴废修葺与历代禅师传法的情况。《新唐书·李邕传》说:“邕之文,于碑颂是所长。”此碑为著名唐碑,深受宋、元、明学者与书法家的重视,传拓风靡一时。碑阴亦为李邕所书,已磨损难辨。碑侧刻有北宋米芾十余字:“襄阳米芾同广惠道人来,元丰庚申(1080)元日。”苏轼、赵孟𫗲等都模拟过它的书法。明人王世贞《弇州山人稿》云:“《岳麓寺碑》胜《云麾》,……其神情流放,天真烂熳,隐隐残楮断墨间,犹足倾倒眉山、吴兴也。”通篇文字浩渺荡漾,格高意远,为李邕行书碑刻中最著名之作。南宋时,碑亭荒芜,张栻《读李邕碑》云:“荒榛日暮倚筇时,叹息危亭北海碑。”明成化年间,长沙知府钱澍砌亭护碑,亭今仍存。 ☚ 麓山寺 蔡锷墓 ☛ 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唐开元十八年(730)著名书法家李邕所撰并书。原立于古麓山寺内,明代砌亭复盖,清咸丰年间移嵌于岳麓书院楼壁间,现保存在湖南大学。麓山寺碑又叫北海碑,因李邕曾官北海太守之故。碑高4米,宽1.25米,28行,每行56个字,全文共1413字,历述由晋至唐麓山寺历代建庙及禅师传统的情况,其文采、书法、雕刻均极精美。碑阴有宋元人题名若干处,最著名的有北宋画家米芾在元丰三年(1080) 所刻题名。此碑文字笔力雄健,为中国著名唐碑,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 麓山寺 黄兴墓 ☛ 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位于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岳麓书院麓山寺碑亭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开元十八年 (730) 九月,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丹,江夏黄仙鹤刻于古麓山寺。碑螭首蚨座,通高4米,宽1.35米,青石质。碑额“麓山寺碑” 四字为篆书,碑文为行楷书。全文共1413字,叙述自晋太始年间建麓山寺至唐开元立碑时寺的兴废、历届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并描写了岳麓风光。以词章华丽、书法沉雄、刻艺精湛为艺林所推崇,又因李邕曾任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故习称 “北海三绝碑”。碑阴和碑侧有宋、元、明名人题记。其中有北宋元丰三年 (1080) 米芾题记。明代砌亭复盖。清咸丰年间移至岳麓书院。由于年代久远,古碑字迹剥落多处,但大部完整。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将家藏宋代拓片另刻于书院之杉庵,现移嵌于御书楼前碑廊,使古碑得以保存全貌。 ☚ 赫曦台 湖南大学礼堂 ☛ 《麓山寺碑》lu shan si beiStele at the Temple of Mount Lu→李邕(Li Yong) 麓山寺碑唐·開元十八年 (730) 刻。李邕撰并書。行書二十八行,行五十六字。額篆書题“麓山寺碑”四字碑在湖南長沙岳麓書院,因亦曰〈岳麓寺碑〉。碑末紀年後有“江夏黄鶴仙刻”六字,仙鶴乃邕之托名,足見其不惟清於書丹,亦善勒石也。是碑係邕坐罪赴謫地途中所書。《湖南通志》謂:“〈麓山寺碑〉在岳麓山書院半學齋之後,以亭覆之。碑右近趺處殘欠,縱約八寸,横約三寸,左方斷裂甚。上半截只字無存,下半截尚存九十九字,無‘大唐開元’ 四字,欠處尚存‘德允’二字半。……沈廷瑛以殘石嵌立小碑,列於碑之左方前。此碑共一千四百一十三字,断裂漫漶二百七十一字。”據舊拓本亦難識其真面目。明王世貞稱是碑書法“神情流放,天真爛漫,隐隱殘楮斷墨間。猶足倾倒眉山 (蘇東坡)、吴興 (趙孟頫)。”清王昶《金石萃编》評云: “李北海(李邕) 〈麓山寺碑〉,最為藝林所重。筆力雄健渾厚,誠深入魏、晉諸名家之室。”氣勢如不可撼動之山,歷來舆 〈李思訓碑〉并稱李邕杰作,或謂過之。有重刻本,《湖南通志》評其中一本云: “道光乙未 (1835),安化陶文毅澍,以家藏完整拓本摹勒上石,横列如帖式,殘欠僅数字。舊志偽字據此得以正之,惟字法神勢略滅。嵌於書院後陶桓公杉庵壁間,亦為藝林之韵事。”碑陰字多剥落,亦李邕書,因嵌置書院之壁,拓者多遺之,故全拓本罕見。宋拓流傳尚夥,碑陰未見宋拓,所見皆明季拓本。全拓本嘗經上海書畫社影印。 麓山寺碑 (局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