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骨药名。出《名医别录》。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 ela-phus L. 的骨骼。甘,微热。补虚羸,强筋骨。治虚劳,风湿痹痛。煎服:15~30g;或浸酒服。 鹿骨lù gǔ《本草纲目》兽部第51卷鹿(6)。药名。 【基原】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 elaphus L.的骨。 【性味】《药性论》:“味甘,微热,无毒。” 【功用主治】补虚羸,强筋骨。 ❶《别录》:“安胎,下气。” ❷《千金·食治》:“主内虚,续绝伤,补骨,可作酒。” ❸《唐本草》:“主虚劳,可为酒。主风虚,补骨髓。” ❹《本草纲目》:“烧灰水服,主小儿洞注下痢。” ❺《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四肢疼痛及筋骨冷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五钱至一两;或浸酒、烧存性为末。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鹿骨lùɡǔ中药名。出《名医别录》。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骨骼。甘, 微热。补虚羸, 强筋骨。治虚劳、风湿痹痛, 煎服:15 ~30克, 或浸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