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鹿特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鹿特丹Rotterdam

城市名。 中国清朝(近代)史籍译称乐得潭、娄得大、罗得大、何得满班摩、乐得敦、罗塔澹、尔诺特达木等。在今荷兰西南部,莱茵河下游。其名意为鹿特河岸的堤坎。公元1283年始见记载,1299年建市。1600年后,成为荷兰第二大商港。1870年后迅速发展。今为世界第一大港。

鹿特丹

荷兰第2大城市。位于荷兰西南部北海沿岸,莱茵河与马斯河汇流处。面积200km2,人口58.97万(199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700mm。原为鹿特小河与马斯河汇合口处的渔村,1283年在此修堤围垦土地而得名。1570年以后成为英国、法国和德国之间的过境港和西欧至北海、北冰洋渔船的备航和启航点,是当时全国的第2大商业中心。1872年港口直接通北海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性港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已成为欧洲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港口年吞吐量达4200万t。至1965年跃居世界第1大港。有400条海上航线通世界各地。年吞吐量2.32亿t(1983)(1973年吞吐量创历史记录,达3亿t以上),年客运量达100万人次。港区面积100km2,水域面积29km2。码头岸线总长37km,共有泊位651个。可同时供600多艘千吨位、万吨位的轮船停泊作业。设有多种专业码头和集装箱船、滚装船、载驳船作业区。是世界主要集装箱港口之一,1983年处理集装箱100多万只。全国最大工业城市,有造船、石油加工、机械制造、制糖和食品加工等。是欧洲最大炼油基地,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设有年原油加工能力共8500万t的5个大型炼油企业和7个大型造船厂。有输油管道通往德国西南部等地。有大学、音乐厅及早期的古建筑。

鹿特丹

鹿特丹Lutedan

位于欧洲莱茵河与马斯河交汇处,新马斯河两岸,距北海18公里。是荷兰第二大城市,世界第一大港。市区面积为200多平方公里,港区100多平方公里。市区人口56万。地处荷兰低地,海拔-1米左右,河口潮高平均1.5米,海轮进出无阻,并通过莱茵河航线,成为“欧洲的门户”,自1965年起成为世界最大港,港口吞吐量最高达3.09亿吨(1973年),年客运量达100万人次。港口设备先进,拥有机械化装卸码头、大型专业仓库和冷藏库,是世界大集装箱港口之一。以转口货物为多,主运石油及其制品,次为矿石、煤炭、粮食、化肥等。工业、贸易发达,工业有炼油、石油化工、修船、钢铁、港口机械、食品等,并设许多银行、保险机构和商业区。

☚ 布鲁塞尔   非洲 ☛

鹿特丹Rotterdam

世界第一大港,世界最大炼油中心之一。荷兰第二大城市。位于莱茵河下游,距北海12公里。人口60万。莱茵河流域的吞吐口,每年有几亿吨石油、煤、矿砂、木材等在此转运。码头总长37公里,设有许多专用码头。还有造船、化学等工业。

鹿特丹

荷兰第二大城,世界第一大港,陆、空交通枢纽。海军基地。驻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舰艇。

鹿特丹

鹿特丹

荷兰的第二大城市。位于莱茵河的下游,距北海18公里。城市建于13世纪末,1600年起成为荷兰第二大商港。1870年港口直通北海后,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港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遭到严重破坏,市中区变成一片废墟,港口被摧毁。鹿特丹重建以后,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港,被称为“欧洲的门户”。近年来,每年进出港口的远洋轮船达3.5万多艘,内河船只达20多万艘。1973年吞吐量创最高纪录,超过3亿吨,1982年为2.52亿吨,以转口货物居多。港口长37公里,水域面积21.5平方公里。水深分别为12米和23米。可泊54.5万吨的特大油轮。设有许多专用码头、货场、仓库及现代化的装卸设备。这里是欧洲最大的炼油中心,有输油管通往西德、比利时等地。建有世界贸易中心。是陆空交通枢纽。工业有炼油、石油化工、造船和钢铁等。旅游业发达。市内有建于1973年的伊拉斯莫斯大学和研究所等。有创建于1857年的鹿特丹动物园和植物园以及各种博物馆。

☚ 盖陀赛   密执安湖 ☛
000071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30:21